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文学家契诃夫在题为《怪谁》的小说里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养猫人养了一只小猫,为了从小培养猫的捕鼠能力,他天天用一只鼠笼捉来老鼠训练小猫捉鼠。老鼠从笼里跑出来,这位养猫者就用棍子赶猫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责任?通俗说,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根据他所扮演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尽心尽力地履行了他应尽的义务,他就尽到了责任。本期刊发的“教育狂人”任庆文的教女事迹,就很好地注释了作为一个合格父亲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应负的责任。任庆文的家教方式是一种开放型的家庭教育。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他想方设法让女儿接触自然、感知社会,使孩子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长知识、增才能,让孩子无论是书本知识和实际能力都高出同龄的孩子。我们说,任庆文尽到了一位父亲在教育子女工作上应尽的责任,因为他尝试了一种独立性很强的教育,重在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关欣 《家教指南》2005,(9):19-21
一位拥有5百万家产的单身母亲,不让她的独生儿子享清福,而是想方设法将其逼出家门。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陈安云 《现代家教》2002,(11):20-20
依恋是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情感表现,是儿童寻求企盼与另一个人保持亲密接触的一种倾向。它源于孩子对抚养、照顾、关心、爱护他的人的一种安全感、信赖感,和由此产生的亲情需要和体验。一定的依恋对儿童以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及对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它有利于诱导一个人的信赖感及自我信任。而过度的依恋则是一种病态的情绪反应,它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离开他所喜爱的人或物。一旦与他们分离,便会出现哭泣、吵闹、闷闷不乐、少言寡语、与其他人疏远等与日常反应异常的行为,以至于身体感到不适,出现头痛脑热等生理症状。这一切不仅影响了儿童正常  相似文献   

5.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爱武 《山东教育》2004,(12):45-46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全家的服务中心,不但父母围着孩子转,甚至连祖父母、外祖父母都竭尽全力、心甘情愿地为孙辈“效劳”,使这些孩子在家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公主,极任性。有一次她又哭又闹,非要皇上给她一串露珠项链。皇上于是下令工匠们把露珠串成项链,如果不行就杀头。此令一出,工匠们个个愁眉苦脸,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天早晨,有位老人来到皇宫说他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皇上大喜,立刻把公主叫来。老人要公主和他一起到御花园去挑选漂亮的露珠,然后和他一起穿。公主很高兴,与老人来到御花园,指着一颗最大最亮的露珠说:“来!先要这颗!”老人说:“那好,请公主把它拿给我!”公主听了,立刻伸手去拿,可是无论她多么努力,也不能把露珠拿起来,她吃惊了。老人说:“孩子,这回你明白了吧,露珠是拿不起来的,更不能串成项链……”这件事后,公主改掉了任性的坏脾气。  相似文献   

7.
李欣 《家教指南》2005,(9):62-62
同学们都说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确,我生活在一个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不但有个时髦的妈妈,更有个大款爸爸。我还有穿不完的高档服装,兜里的钱也从来没有断过。每次爸爸妈妈来学校,我都要被同学羡慕一番,嫉妒一番。但我并不觉得幸福,除了物质优裕,总觉得缺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杨洋 《教育文汇》2004,(6):46-47
近日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累了,出于好心,用剪刀小心地把茧剪掉了一些,果然这只幼蝶轻而易举地爬了出来。然而,不一会儿,这只幼蝶竟然死去了。原来,幼蝶在茧中的挣扎是在锻炼自己、完善自己,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从而使得自己得以生存和飞翔。可见,恰恰是人的“好心”害死了这只本可翩翩起舞的蝴蝶。  相似文献   

9.
刘元 《家教指南》2003,(12):7-9
陪读大军面面观镜头1:在北京一家颇有名气的美发厅里,曾获亚洲美发大赛亚军的美发师正给一个高大帅气的男孩剪发。这个18年来一直由妈妈理发的男孩之所以来此高档的理发厅给自己美容,是因为他刚收到上海某著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相关链接:为迎接在大学的新生活,妈妈为他配备了相当丰厚的日用品:一台1.3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一部3000多元的诺基亚手机、一块2000多元的卡西殴登山表和1000多元的好译通。还买了一套上千元的美国休闲服、一双780元的耐克鞋、1500元的一只箱子……并预订了机票,决定到上海后她留下陪读。她已托朋友在孩子就读大学附…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在采访中发现了一些围绕孩子与家长的新问题:爱动脑筋的孩子不知为何少了,他们在刺激性极强的游戏机旁十分来“劲”,而对开动脑筋的小问题却毫无兴趣;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因其特殊而被家长管得连一点信心都没有;所谓的“乖孩子”是否需要引导。很凑巧,这些话题不约而同地出现在采访本上,于是有了如下的记录,整理出来供家长一阅。  相似文献   

11.
作者是宣传战线上的一位老同志,离休后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自谦钻研的是“哄孩子”学问,学习“父母之道”。从本期始,我刊辟专栏将他关于儿童素质培养的“三五秘笈”奉献给广大家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我对班级学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调查,问每一位学生:你的家庭月收入或年收入约有多少。全班竟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回答不出来,再问,回答是“我只知道父母每月给我多少钱,他们有多少收入我真不知道。因为他们从来就没告诉过我。”我们的部分孩子就这样大手大脚地花着父母的辛苦钱,“反正不会少我的。”他们什么心都不用操,于是也就什么责任心也没有,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没有懂得,怎会珍惜?也常听说外国的教育跟我们迥然不同,他们似乎不愿“默默奉献”,父子之间也是账目清晰,令我们很是费解!富裕的澳洲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一位中…  相似文献   

13.
丘远光 《陕西教育》2005,(10):47-47
爱应该是有理智的。而有理智。就是能自觉地控制感情;克服那些无益的激情和;中动.不感情用事。爱如果失去了克制,不顾后果,就会变成溺爱,溺爱就是该管不管、该教不教、放任自流、任意迁就,这种爱定会把子女惯坏.所谓“爱之不适,足以为害”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4.
唐金龙 《师道》2005,(11):37-38
在非洲纳米比亚长长的海岸线上,不是人们所熟悉的阳光、海滩、海浪、仙人掌等优美的滨海风光,而是一方长达1600公里的纳米布大沙漠,形成了“一边是大海,一边是沙漠”的奇特景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了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相似文献   

16.
17.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经常给她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对父母对独生子相当疼爱,导致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出了问题。一次父母外出,给他做了一个特大的饼挂在脖子上。他饿了,嘴巴向下咬一口,咬到后来,他咬不到了,就是不会用手把饼送到嘴上。结果,当他父母回来时,他却“饿”死了。这故事当然是笑话,  相似文献   

18.
作为父母,不能保护孩子的一生,也不应该这样做。父母所面临的现实有时连做父母的都难以应对,如何能终生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呢?因此。爱孩子必须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在用人、用兵上谨小慎微,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刘备托孤后,孔明大权在握,人人不放心,事必躬亲,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连后主刘禅也不必烦“军国大事”,只管“吃喝玩乐”,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的话题久盛不衰。一个时期以来,家教读物和大众媒体上流传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不但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成为许多家长的实践指导。家庭教育作为一个亟待研究探索的领域,提出新的思想观点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应予倡导。但由于某些流行观点内涵不清,缺乏科学依据,似是而非,对于望子成龙心切又缺乏教育科学素养的家长极易造成误导。对于家长而言,寻求教子良方应当从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入手,坚持从实际出发和按规律育人,不宜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下面对五种流行观点略加辨析:1.“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点在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