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上善若水"入手,指出老子将水性与人性相结合,并以"水"喻道,进而论述圣人的德性,体现了老子的处世哲学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赵燕梅 《考试周刊》2014,(41):19-20
《老子》文中的"水"具有特殊的涵义,"水"几乎承载了所有老子要表达的美德,"上善若水"作为老子美善理想的表达,含蓄优美、至善至美。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其著述《道德经》是极具特色的一部说理文著作。历年来,《道德经》的代表篇目都被选入一般高校所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因此有必要对老子的重要观点进行探论。"上善若水"是老子从经验世界出发,结合形而上的"道"的哲学理念所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观念。结合水的作用与地位、道的特征以及老子理想中悟道与得道的人生等方面对其内涵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上善若水"这一富有生命力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之所以揭橥“上善若水”,是因为水能够滋润万物;水顺应自然而不争;水性柔弱,不择地而流,常常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与物无争……,因此,圣人应师法水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以成就上德者之人格。  相似文献   

5.
老子论“有”,“有”的内容总是要靠“名”来指称,但这种“名”不表达一种本质意义上的真实。在“有”的层面上否定“名”的固滞和分化,这一否定过程就不是一种走向非真实之途,而恰恰是向“无”的回归之旅。“有”与“无”都发生在同样一个层面上,在“有”的层面上言“道”,“道”也就是这一层面上的通畅之途。  相似文献   

6.
水是老子哲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符号。本文就以其“上善若水”的哲学观为对象,总结《老子》中所体现的“水”之内涵,分析其“水”之哲学观,并对老子以柔胜刚的政治观加以阐释,最后分析“水”之哲学观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7.
尹海清 《文教资料》2011,(29):93-94
综观老子《道德经》,可以看出其人生观蕴含着丰富的处世智慧。具体表现有:无为而为、和光同尘、贵柔守弱、谦下不先、不争之争等。本文就其“无为而为”与“不争之争”作简单探讨。以更好地理解老子独特的人生进取观。  相似文献   

8.
老子设置的最高境界,是“婴儿境界”,所谓婴儿境界,指的是没被人类“文化”污染的自然淳朴而生命力最为强劲的境界,这种淳朴自然的婴儿境界,是与老子的圣人“无为”人格体现的最高精神及行为准内在关联的,达到这种人生境界,有一个逐步展开的人生修养过程,即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克服(一层一层深入地克损)自己的情欲,最终达到无私无欲(无为)的素(淳)朴境界。这个过程可以归结为知止、崇俭、弃智、去欲这样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爱民之德、公平之德、惜物之德和无为之德是老子为政之德的四个方面。强调这些为政之德的当代价值,提出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应该吸取老子智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陈瑶 《文教资料》2011,(2):93-94,65
老子以水喻道,"水意"象囊括了老子人生哲学的总纲,水性与人性的完满结合,正是老子对人生价值的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较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春秋时期人们思维所能达到的深度 ,可从老子“道”论的内在逻辑、老子与道教联系导出 :老子宇宙本体“道”来源于其养生实践中的神秘的精神体验。此结论得到道教徒养生实践精神体验和现代内养功知识的支持 ,增强了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道”是老子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同一性特质:“无”与“有”的同一;人与宇宙万物的同一;境界与意义的同一。“道”的这种同一性的不同表现又具有其不同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道”主张虚静至柔,而水最具有这个品格。它滋养利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处安于卑下,心要保持幽深而明澈,待人真诚无私,说活恪守信用,为政有条有理,办事发挥所长,行动把握时机。正因为水总是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所以,它很少患过失。  相似文献   

14.
匡吉 《现代语文》2005,(1):33-33
成功的人生需要胆识和能力、毅力和意忠、坚定和果敢、需要大勇,有时更需要大智。有人说,勇者开拓了世界,而智者却把握了自己,最终也就把握了世界。也有人说,没有智慧的人生就如同缺了一根主弦的琴,难以弹山最为动听美妙的乐曲。关于人生智慧,你也许有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也许见过小少智者和愚人,也许浮想联翩之余感慨万端,也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请以“人生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徐佳 《考试周刊》2010,(15):36-36
“无为”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几千年来被无数人视为“消极”的代名词。“无为”源于“道”.是顺应天道自然法则的产物,老子的“无为”强调的是不妄为.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有为。本文试通过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揭示其“无为”实则“无不为”的人生法则.并探讨其“无为”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费秉勋 《商洛学院学报》2012,26(3):58-61,92
21世纪人类经历了战争、海啸、飓风、禽流感、地震、能源危机、物种灭绝等,面对接踵而来的危机,人类十分有必要对其自身行为进行深刻地反思。作为2500多年前的东方哲学家老子所提出的世界发展的主张,在今天的人类危机面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思想中存在着入世的精神,通过老子对于现实的关注以及为人生的宇宙论和治国理论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但是,由于老子哲学体系建构的独创性,尤其是他的独特的“逆向”的入世方式。使得人们忽视了其学说中的入世思想和治世之学。  相似文献   

18.
老子“无为而为”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老子的思想体系,从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和政治论等方面分析“无为而为”的各种具体含义:道无为而物为、上无为而民为、无为外而为内、正无为而反为。  相似文献   

19.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他提出的自然哲学思想、人性论思想、伦理道德思想都是为了论证“无为而治”的合理性而服务的.本文将就此对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作清晰而全面的诠释,以加深对老子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老子假说     
老子是第一个在中国创立哲学这门学科的人,《老子》是中国第一部纯学术专著性的哲学著作。本文对历来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种种质疑和歧见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