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三分画,七分白”,艺术家在画面上留下大片空白,用有限的画面来展现无限的空间,给人无限的遐想和精神的震撼.同样,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有分寸地运用“留白”,对于激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留白”的作用入手,就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方面进行“如何留白、补白”的阐述,希望对课堂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有一种“召唤结构”,它原则上都是未完成的,它含有许多“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有待于欣赏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充、丰富甚至重建.语文教学艺术也应该是一种“未完成”的形态,它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不是一个教师唱独角戏.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科学地“留白”,留下一些“空白”和“未定点”,就能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就能“召唤”接受者即学生的能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呈现一个人与人相遇、灵魂与灵魂相撞,输出信息与反馈信息相融的美妙境界.教学留白,方法很多,其中教师教学语言的“留白”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突出了中心和写作意图,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艺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利用阅读中的想象“空白”,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文学作品的语言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这就形成了阅读中的想象“空白…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教材中常有些课文会留有“空白”,这些空白可能是作者有意留下,也可能是无意留下的,它没有完整、明确表达作者的意图,它在召唤着读者的想象。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灵活地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空间中与文本和作者积极地进行对话,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拓展习作思路,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刘北荣 《广西教育》2006,(1A):68-69
中国的山水厕讲究留空白艺术。“以白当黑”、“虚中有实”,这种方法能取得“此地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同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适当留一些“空白”,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锻炼思维、调整情绪的作用。这是因为:1.从学生的思维角度看,寂静的“空白”阶段是学生静心思索的时间,学牛容易集巾注意、发展思维。2.从学生的记忆角度看,“空白”期间,  相似文献   

6.
布白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布白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密度的相对合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空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块空白.让学生涉猎其中.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趣味。如何设置“空白”呢?  相似文献   

7.
“空白”是指课文语言空白,即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抓准切入点,有目的地捕捉知识上、心理上、插图上的“空白”,启发学生思考,就会收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8.
“空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概念,指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作品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作文的“空白”是指在写作中未明确或说明的部分和暗示的内容。作文教学的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将“空白”手法运用于科学教学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发散学生的想象,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亦应讲究空白艺术。  相似文献   

9.
于无字处读精彩——语文教学的“空白”填补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的“不确定”与“空白”因素,这就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教师艺术地利用“空白”,引导学生填补“空白”,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本文试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仍不能忽视,它是学生学习有序高效进行的保障。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情境,适时点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开发智力潜能,仍是十分必要的。一、授课中应留有“空白”教师在授课中应讲究艺术方法,不能兴致所到一讲无遗,而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白”。这里说的“空白”不是空无所有,而是一种含藏,是语义待拓展的空间。讲课留有“空白”,就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再创造的空…  相似文献   

11.
一、挖掘教材,把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点1.捕捉空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要善于捕捉学科教材中那些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空间的“空白”之处,将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能给读者留下无穷想象余地,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巧妙利用这些文学“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文学作品对读者来说,都有一个期待视野,特别是故事情节的完  相似文献   

13.
张颜颜 《考试周刊》2011,(61):52-52
启发性教学贯穿着课堂教学的始终。如能灵活应用这一教学原则,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抓住重点、难点,“少而精”,起到“点播”作用。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思考空间。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还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启发性教学这一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赋予它灵活性和创造性,那么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随之进发、闪耀。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提出,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能实施“六解放”,就能还学习主动权给学生,在张扬学生个性中,真正变课堂为灵动、优质、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加里宁说过:“一个教师具有知识.还不能说就够了.这只是说掌握了材料.但是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要懂得“怎么教”。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包含着艺术性。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正确、完美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所谓的“错误资源”,是指高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发现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错误习题,这种错误的习题有可能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犯下的错误,有可能是教师在教学参考资料中看到的错误,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思考这些错误的习题,让他们在犯错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思路,他们就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水平.那么怎样让学生在面对这些错误的习题的时候能获得最大的收获,如果教师运用合理的策略,就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错误资源”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思路,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其它的收获.现说明几种将“错误”的数学资源有效运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空白艺术,是所有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在书法、绘画、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历来都讲究空白艺术,尤其是书画作品,空白是其“半壁江山”,就像我们离不开空气一样离不开空白。艺术作品中的“空白”,追求的是一种“空灵”的“空间感觉”,从而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对于传情达意有说不尽的妙处。它容纳了无限的外延,使其向纵深延伸,可以用无穷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去填补、去演化,因而也更具魅力。一、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提出所谓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故意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并以…  相似文献   

18.
空白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使创作的艺术品形神兼备、虚实相映,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中学语教材的课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内容精彩丰富,语言含蓄凝练,而且作独具匠心地为读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本中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亮点”。在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本中的艺术空白,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化虚为实,去探索求知。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注重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空白”中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形成“空白思维”。“空白思维”是学生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一、“空白”思维的界定及其特征所谓“空白思维”,原是艺术环境中所设的一种情境,本文用来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留有的“空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新…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可采用“无中生有”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里的“无”指文本“留白”,即作者对文章的一些内容故意不写或略写,制造出文章的空白,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有”指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文章“留白”,用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补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