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质疑兴趣.首先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想问.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2.
多维互动是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网络”“学生←→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把学生的手、眼、口、耳、脑等各个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索.并且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原理课”教学中实施多维互动.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在讲课时讲得准确,条理清楚,既有重点又有系统性之外,必须注意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下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问”、“议”、“讲”、“看”、“练”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以新的理念大胆改革.把原来的“满堂问”变成以“读”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而对“问”则一鼓脑儿地全部摒弃。毫无疑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方法,“问”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也能使老师了解学生。“问”之所以遭到冷遇,并不是“问”本身有错。而是在如何“问”上出现了问题。仅凭“为什么”和“怎么样”两类的提问,往往会使“问”“肢解”课文。那么.如何提问才能做到既启发学生思考又能避免提问的弊端呢?  相似文献   

5.
1.师生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权威,学生是唯命是从者。课堂缺乏交流和沟通。新课程理念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教师主要起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主导”与“主体”相互作用.双向互动,实现教学信息的及时沟通与反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能使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理念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指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那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补救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大家都在探索和实践的问题.笔者就自己的认识和做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张粉年 《化学教与学》2010,(12):34-35,43
为促进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化学,使化学生活化:从实践中“做”化学.使化学活动化;在游戏中“玩”化学,使化学趣味化;在情境中“问”化学,使化学问题化。以问题设计为抓手进行探究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导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还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就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设计,深化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复习课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复习课的根本任务是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和提高.使知识与能力更加系统化。复习的课堂.可以弥补和纠正学生知识上的不足与错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它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温故”,更要能“知新”.这“新”不仅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深化与熟练.还包括学生是否学会合作探索.学会复习.学会反思,学会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以及思维有没有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9.
王玉林 《考试周刊》2012,(88):116-117
信息技术课作为新开设的学科,教师该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动起来”是关键,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心理.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其“敢动”;恰当用好网络资源,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让其“想动”;适时用好小助手,让学生“会动”,促使共同进步;精讲多练,优化习题,使学生“多动”,就有更多的动手时间.如果教师做到了以上几点。就能逐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生转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常荣杰 《学周刊C版》2014,(8):172-173
“绿色作文”来源于“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在自然状态下生成的健康食品。从这个概念延伸开来.“绿色作文”意味着没有矫饰,没有大空.没有各种条条框框。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思想的个性化.放松学生的精神.使学生的作文充满活力.让学生的各种情感和思路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是“绿色作文”的本身意图和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华克,侯秋萍[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2.能力方面:使学生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说明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3.觉悟方面:使学生提高对实行“一国两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物理新教材采用目前国际初中理科教学中较普遍的“教学书”+“学习活动卡”相结合的教材结构,使物理教材不仅成为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本,也成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学本.教科书主要供学生阅读和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辅导讲解.“学习活动卡”主要供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共同探究、合作学习和供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习活动卡”的设立,使建立“学习型小组”显得更为必要.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能参与团队学习、能进行自我思考、能在学习中努力发展自我.下面谈谈笔者对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学生意识:体验教学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意味着主体的觉醒、心灵的唤醒.体验使知识进入生命领域,真正的体验学习是学生将客观知识“活化”“生命化”,或者是将客观知识在学生个体身上“复活”,使其成为个人经验的有机部分,成为“我的知识”.因此,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学生意识,简言之就是“目中有学生,学生是主体”.这是对学生生命关注的自觉,是要还给学生体验的权利,是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合适的“加工”情景,指导并提高学生体验成效的一种自觉.  相似文献   

14.
王家平 《农村教育》2007,(12):49-50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生与作文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写作.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来创新和丰富作文。  相似文献   

15.
刘之林 《考试周刊》2011,(63):113-114
“1+1”高效课堂的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与“作业前置”。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教学的前提.但没有高效课堂教学也无以展示“自主学习”。“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推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教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引导学生走创新性学习之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课堂教学应树立的基本观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提供充分条件和机会,使每名学生“学会”,“会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更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我开展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教委聚焦“办人民满意的好学校”.提出“办好学校.教好学生”这一朴实的主题.唱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公平均衡”主旋律,明确”好学校”的内涵之一是“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一视同仁的关爱和指导.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重庆是大城市、  相似文献   

18.
人格通过行为体现,教师的“三观一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三观一论”.我们的言行就是“三观一论”的体现,修正人身,端正人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行为典范.身教重于言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文明的举止和高尚的人格.以无穷的魅力和有素质的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潘莉华 《考试周刊》2011,(28):147-148
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逐渐进入英语教学的课堂,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探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不同作用.即教师的体验教学和学生的体验学习.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一般发展”都得以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20.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极为重要。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始”。“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他才能学得深,学得透.“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