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努力确立并逐渐增强环境意识,像保护我们自己那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苏教版洪氏初中语文教材特别设立"人与环境"主题单元,让我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心目中初步扎下爱护我们的家园和环境的"慧根",实在是非常必要且十分及时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学里的经典偈语,教我们心怀着世间万物,便不会被尘世的什物所蒙蔽。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希望我们都可以找寻到世间缘定人类的一盏明灯,照亮着明途走向彼岸。然而,在人类发明电灯,进入工业社会,直到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的时候,已经逐渐地远离,甚至淡忘了那个我们人类与生俱来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在享受电灯照明的时候,是否也会思考:谁来照亮人类未来发展的前行之路?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担负着一定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任的语文教师尤其应该对我们生存的现实环境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主题单元这一语文教材编排方式,是将若干篇体裁不同、风格各异、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同一主题的文章组合成一个单元,使学生能从不同文体、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手段、不同语言方式中学习语文、认识生活。目前,人教版、苏教版等多套教材均使用主题单元这一编排形式。对于这种教  相似文献   

3.
开讲在“动物世界”主题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要引领学生主动地阅读文本,积累生动优美的词句,感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章法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与动物如何相处、共存的沉重命题,唤起青年人树立建设美好地球家园的责任意识。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对“动物世界”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词》的演讲中说:“这个忠告你们要像记住古老的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印入脑海,打入心坎:这就是不要忘记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的确是这样,人的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如果以明天的幸福为诱饵,来剥夺孩子今天的快乐,这不是骗子的行为就是无知的行为。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然而可怕而又可悲的是,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他著名的论著《童年的消逝》中,论述了一个悲哀的主题:媒介当初如何创造“童年”,现在又如何使之“消逝”。事实也是如此:应试教育的强取豪夺,电视文化的潜移默化,拔苗助长心理与精致玩具的好心扼杀,使得童年在许多孩子的人生中早早就“举手投降”,本来应当是快乐、幸福、自由的童年时代,却变得苦闷、孤独、压抑。好在波兹曼在十年后发现,儿童本身,正是保存“童年”的一股力量。因此,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和交流,引导我们的孩子珍惜童年、善待童年、捍卫童年,甚至拯救童年,在语文教育重视“人文性”,凸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今天,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以苏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为例,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以民俗为主题,写民风民俗,说民间艺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风民俗画卷。苏轼说:"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始终与民族繁衍相伴随,百代不绝。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了解民俗,可以洞悉自己的昨天、今天乃至明天,传承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五篇文章在"民俗"这一主题涵盖下,所寄寓的情感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加以区别。这种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对文本细腻、深刻的解读习惯。五篇文章言语形式颇具个性,各个不同,这也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不同文本的情感抒发与文化内蕴,总是借助一定的言语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在领略作者所构建的文本世界中,要能进得去;置身于言语世界所构成的情感与文化氛围之中,还能出得来,领悟言语世界所构成的情感与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战争生活"主题单元有五篇课文,分别是毛泽东的《新闻两则》、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聂华苓的散文《亲爱的爸爸妈妈》。从文章角度解读这个单元,主要是探讨这五篇文章的信息(材料、意旨、感情等)、体式(结构、语体、体裁等)、技法(篇法、段法、句法等);从文学角度解读这个单元,主要是探讨文本中语言的情境化和个性化以及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的形式美。大部分语文教师对从这两个角度解读文本处理教材比较熟练,比较有信心,而对从文化角度解读则感到比较陌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我这里重点谈一下从文化角度解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现在所研讨的,是“主题单元”的阅读教学。“主题单元”四个字,散发出一种新鲜气息。在课改以前,人们很少运用这个短语。“主题单元”四个字,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有多种含义。一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命名。它们主要出现在学生的课外读本与中学生报刊的阅读版面上。编者选择一定数量的彼此之间由某个“中心词”联接起来的文章,形成一个阅读单元,供学生自由阅读。二是教学实验的课题命名。这种研究课题主要是围绕着课标教材进行的,如小学语文界就有《小学语文学科中主题单元式阅读教学的研究》的课题。三是课标教材编辑思想、编辑思路的呈现方式。现在几乎所有的课标教材都在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制教学单元。如人教版课标教材(7-9年级)共由36个单元组成,36个单元就有36个主题;如七年级上册就有这样6个主题的教学单元:感悟人生、理想信念、自然景物、科学世界、人间亲情、想象世界。在教材的这样一种呈现方式下,我们有必要研究探讨符合教材编排特点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这就是“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研究。下面,就是对人教课标教材八下第一单元——“人生轨迹”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一种“集大成”的文体,它包含了诗歌的真挚和抒情,散文的洒脱和自由,戏剧的凝练和冲突……而它自身又具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环境设置典型的审美特色,再加上精妙的语言、独特的构思,小说具有了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形式。小说的教学,我们一般注重的是对三要素和写作特点的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们从几个词语入手,来探讨在新课标指导下小说教学应该关注的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写成的文章。通行了三千多年的文言文(史家多以《尚书》为最早的散文),记载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辉煌,所以,文言文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正因如此,除古诗词外的文言文,在现行三套主要版本教材中占了1蛐4的份量,其中苏教版、语文版以“文言荟萃”与“古诗文”专设形式,集中编排。学习文言文其实是借助于贯通的文字,穿越时空隧道,漫步于历史长廊,与古代前贤对话,受文化血脉熏陶,是浸润的过程,也是承传的起始。文言文是我们精神的家园,文言文的教与学应当是自豪而神圣的。古汉语的组词、造句、达义十分讲究凝练、音韵与节奏、气势,有着独特的辞采之美、音乐之美、意境之美。文言文的教与学充满着诗意般的美感与快乐。然而,考试的功利与数理的紧密联系,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疏远文言文。教文言文,首先需要我们的老师以一腔爱文言文的心去感召孩子,以厚实的功底去展现文言文特有的魅力去吸引孩子。千万不可淡化文言文教学,也不能僵化文言文教学,而要活化文言文教学。可从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0.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以表演为中心,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一幕戏剧的文化、艺术含量是非常深广的。戏剧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实在难以估量。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昭示社会的伦理道德、宗教观念,支持人们的生命信仰,彰显人们的生活智慧,树立起全社会的英雄形象。它使快乐的人怡情乐性,让压抑的人宣泄放松;使善良的人得到安慰,让邪恶的人受到警示。戏剧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门能为年轻人打下精神底子的艺术,纳入初中语文教学,使学生尽早接触、学习、欣赏,这对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语文能力、艺术品位都大有裨益。在教初中语文课中的戏剧时,既要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要准确把握“剧”的基本特征。我们面对的是几乎没有学过剧本的初中生,所以不必教得过深、过细、过全,要教戏剧中最基本、最精华的东西。那么它的度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把握?  相似文献   

11.
开讲凡·高说:"爱之花盛开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感谢上苍,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有了亲情,让生命有了一缕抹不去的温柔。亲情如水,它清纯洁净,让人时时感怀,刻刻惦念;亲情又浓于水,它如一股足以融化封冻心灵冰雪的暖流,一生涌动。亲情,是团聚时的欢乐,也是牵挂时的孤独;是相处中的和谐,也是磨擦时的痛苦;是父母无私的付出与关爱,也是子女感恩的回报与反哺。亲情,是心灵对心灵的默默祝福,是生命对生命天长地久的守护。当人们经历亲情之爱、体验亲情之爱、心中涌动着亲情之爱时,心便因为爱而博大,而广阔,而温柔,而激情洋溢,而馨香弥漫。因此,情感将得到升华,心灵将得到净化,生活将被引向崇高。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着有一个充满着亲情的家,那家,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含义却是相同的——有着浓浓归属感的心灵停泊地。此时,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动听的萨克斯独奏曲《回家》的乐声,它时而悠扬,似在撩拨人们咂摸家的温馨,如走进了正在《散步》的主人家;时而凄美,又似在唤起人们对亲人的深切感怀与牵挂,如邂逅了正折着纸船的冰心。我猛然发现,家是一生都割不断的情结,倍思亲的感觉不仅仅属于佳节的夜。不经意间,一个历经世态沧桑,心已磨蚀得麻木的人,如我,竟然也眼眶热热的,喉头紧紧的。一股暖流,缓缓的,流向了心底。这就是以"至爱亲情"为话题组元的人教版七上第五单元带给我的——感动。为什么这七篇小文会有如此大的魅力?为什么新课程的教材大都以话题组结单元?我们该怎么组织这类单元教学?怎么让学生也如我们一样感动于文本阅读?除了感动,我们还应该指导他们学习什么,而如此丰富、如此多维的学习目标又该如何整合?也许这些都是我们曾遇到或正遇到的困惑。困惑是探究的开始,今天我们的探究就从这些困惑开始吧。  相似文献   

12.
说到“记叙文”阅读教学,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其实人教版大纲教材的版本才可以说是“正宗”,那时的初中语文教材按文体进行编排、螺旋式上升且读写基本同步。如初语第一册的前三个单元的阅读教学重点分别是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和了解写人记叙文的特点。在人教版大纲教材(修订)与各套课标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等)中,由于教材单元按“主题”进行编排,已经很难找到“记叙文”的字眼,更谈不上有单纯的记叙文阅读教学单元。《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表现出淡化文体的“理念”,也没有关于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条目,全册课标中仅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这一点点内容与“记叙文”有关。但只要有教材存在,阅读教学中的记叙文教学研究就会存在。“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抓手。所以在现实的教改背景下,我们必须从新的方位、新的视角来研究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下面,就几个话题来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学习观察,应从景物观察入手,因为视物易于视事,赏景易于鉴时。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呢? 一、取物之大观,塑造整体形象。观察自然景物,先要看它的全貌——座落与环围,总体与格局,撮取完整的形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概括高山大川全貌的妙笔,是诗人王之焕凭危楼、望高远的结晶。我们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一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缤纷美丽的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盲童安静丰富、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女形象。《永生的眼睛》一文,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自己…  相似文献   

15.
黄怡 《广东教育》2021,(7):48-49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倡导四种阅读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如何围绕主题来融合课内与课外阅读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一、主题阅读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从小学语文课堂实施主体阅读教学的现状中可以发现,当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适应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都面临着一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单元整合,四课渐进,主题阅读”力求打破以往的教学传统,对单元课文进行整合,补充相关阅读材料,通过预习检测、释疑解惑、主题阅读、读书交流这四个课时进行学习,用最短的时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指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18.
杨瑾 《教育》2014,(5):64-65
新课程语文实验教材以专题单元的方式呈现。主题单元教学就是针对这一教材特点进行备课与教学实践的效尝试。它以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材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整体考虑的备课与教学,从而更系统、更全面地体现教材功能。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引进大单元主题阅读,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诉求,也与新课改精神完美契合。教师进行大单元视域下的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单元教学的独特性,对单元内容进行深耕和挖掘,注意把握单元题材的特点,利用丰富的单元整合手段,强化活动和训练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的主题阅读意识,历练学生的主题阅读能力,提升主题阅读教学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开讲一、关于说明文的分类说到说明文阅读教学,首先需要大概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情况。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是它的主要目的。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它的主要目的。不过,在具体的说明文过程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有时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