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补偿政策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供给能力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公共政策。在贯彻落实生态补偿政策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执行力起着关键性作用。破解影响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难题,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其对策是整合相关政策,保障资源及资金供给,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建立健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生物教学在提高人口生态素质中的作用安徽师大附中罗菲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在处理与环境的关系上要遵守一定的规范。要保护好环境首先必须提高人口生态素质。通过生物学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具备良好的生态素质,对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3.
汾河流域生态补偿即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实行流域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让流域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实现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和流域生态环境这种公共物品的足额提供,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是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这是为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整相关利益者因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以内化相关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为原则的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安康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一项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政府行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补偿政策,所有权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保险性的补救政策成为吸引农民自愿接受退耕还林政策的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旅游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背景下生态危机重重,然而人们的生态意识浅薄,生态环境教育迫在眉睫;我国生态环境教育面临社会现实的严峻挑战;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生态与文化多样性,及维护当地人们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在生态旅游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明代呼和浩特地区的社会状况及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初年在呼和浩特地区建州卫,后逐渐丧失。蒙古部落纷争离合、成长壮大后重建丰州滩。呼和浩特地区人口也由少到多,逐渐繁衍。在纷争离合的过程中,地区得到了休息,生态得到了保护。无论是蒙古部落,亦或是明朝政府,对呼和浩特地区生态的影响并不严重。呼和浩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可以规范政府决策行为,督促政府履行生态责任,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生态型政府是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维护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为执政理念,引导、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政府。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的建立,有利于从加强生态责任意识、转变政府政绩观、制定环境政策、整合广大社会力量等方面促进生态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首曲,玛曲县水源涵养地的生态保护对整个甘南草原乃至黄河水源的保护极其重要.近年来,玛曲县境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令人堪忧,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这些年玛曲县政府和人民群众采取一系列保护和建设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黄河首曲水源涵养地建设任重而道远.建议政府与社会各界进一步加强政策调控运用有利手段加强对该县生态的保护与建设,促进水源涵养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影响中国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它决定了中国人口大部分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战争加速了中国人口的转移;政府行为的作用是局部的,短期的。  相似文献   

10.
从公共政策执行的角度看,草原生态治理政策执行是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政府与作为目标群体的牧户相互作用的过程。牧户是内蒙古地区草原生态治理政策中最大的目标群体,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牧户的行为和态度。因此,各级政府要通过积极促进牧户参与草原生态治理政策的全过程、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加强执行人员队伍建设、改进政策执行方式与手段、建立草原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完善草原生态治理区后续产业发展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构建草原生态治理政策与牧户行为相互调适的政策执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方环境立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除了要有政府政策上的引导之外,还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作保障.虽然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有相关的立法,但这些立法能起到的效果却是微乎甚微.本文以地方环境立法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方立法的现状,并针对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立法建议,希望能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方环境立法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黄河流域的气候温暖湿润,生态资源条件优越,商周之际,在西北季风气候影响下,黄河流域转变为相对的干旱低温,这不仅导致土壤堆积的不同,而且也引起了生态资源的变异。再加上人口的增多,战争的破坏和无限制的开垦放牧,导致了动植物资源的缩减,影响到农牧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进而影响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政权的稳固,为此,当时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采取保护措施,统治也相应地制订一系列政策,法令,倡导用养结合,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统一,全方位地保护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3.
西藏独特的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维系高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屏障,并具有我国其它地区无可替代的重要生态功能。财政投资是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财税政策也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政策手段,要确保西藏的生态安全,必须把生态环境作为西藏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利用好西藏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采取建立生态保护基金、征收环境税收、加大环境建设投入等财税措施。  相似文献   

14.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认识;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立足点;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着眼点;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落脚点。切实保护钦州生态环境,必须构建陆地和海洋农业生态圈,构建陆地农业生态圈,坚持大办沼气是前提,发展生态农业是根本,建设生态林业是保障,构建海洋农业生态圈,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护红树林,必须强化依法治海意识。  相似文献   

15.
秦汉生态法律文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历史阶段的生态环境质量如何,与这一时期的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政策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生态与法律文化的角度,对秦汉时期的生态与法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文章第一部分从对水利资源的保护、植物的保护和动物的保护等三个方面对秦汉生态保护法令进行探研;第二部分论述秦汉的生态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的培植法令;最后在宏观上对秦汉生态法律的文化特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人口数量、生产方式、社会政策等对汉水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人口方面,主要因之于明宣德、乾嘉年间等大批移民迁入,掀起了汉水流域生态环境的两次破坏浪潮;生产方式方面,汉水上游地区主要是畲田农业、梯田农业将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向了缓坡丘陵,玉米、马铃薯等高寒作物的引进以及各类工业、竹木商业发展,使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向高寒海拔区,汉水中下游主要是垸田的开发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水灾频率的提升;明清以后一些环境保护的政策法令颁布,对生态环境保护起了一定作用,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环境保护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有丰富的环保文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历史上的生态环境受到人为破坏,灾害频繁。当前生态环境存在十大问题:决策;土地;人口;水;空气;森林;三废;噪音;珍稀动物;交通。研究生态环境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时代正在呼吁人文社会科学家也投入其中,相应地建立一门生态文化学。这门新学科应当纵贯古今,横跨文科理科,采取广视角、多学科方法,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生态环境资料的整理工作;二是生态变迁与文化调适的理论研究工作;三是生态发展趋势及文化决策的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疆生态环境经过多年来的治理,取得一定成绩,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是发展思路的偏差、政策失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人口增长过快、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所至。自然资源不足、人口密度大、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人口与生态的矛盾在可持续发展中日渐突出。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人口作为影响生态演变的重要力量,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人口数量,更重要的是人口行为的压力.湖州在建设生态滨湖型城市进程中需要对相关的人口因素和人口战略予以足够的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生态文明与和谐理念的视角确立湖州发展的生态支撑点,通过积极的人口政策促进反生态人口向亲生态人口的角色转型,提升人口的生态素养,营建"生态湖州"的人口推力.  相似文献   

20.
刘敏 《比较教育研究》2023,(11):24-34+98
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人口问题受到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同时人口问题也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多重、持续且深刻的影响。人口与教育的关系密切:人口的规模、素质、结构、流动、发展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决策需要顺应人口变化,积极求变并前瞻布局。法国在历史不同时期面临过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生育意愿下降、城乡结构不均衡等人口问题。为此,法国采取了系统性的政策干预手段,在教育领域的主要举措有:投资科技创新寻求技术红利;提高教育质量以提升人口素质;保障教育公平,改善农村和移民教育;积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优化家庭支持政策,鼓励生育;调整教师队伍应对生源变化。这些政策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积极效果,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连带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