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建和完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和主体的组成部分。根据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共建和完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就业工作关系国计民生,大学生就业工作更是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学生就业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局中应当如何定位自身的工作思路,具有非常特殊的探讨价值。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在哪里?这些学校的就业基本特性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之后,对这些学校的教育状况如何认识?其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分析研究,给出回答。先说说对综合性重点大学就业工作的基本认识:认识之一:综合性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它的市场的全国性分布也非常明显。据教育行政部…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专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的发展与深化,大学毕业生从“包分配”、“不好分”,到目前的“就业难”,专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从一定角度看,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地方高校的生命线。大家知道,就业状况不行,就会影响招生,招生不行,就会影响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内在的逻辑规律就越来越明显。当前的学生就业难的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将对地方高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谋求扩大毕业生就业途径,对地方高校的发展显得尤为急切重要。1.深化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地方高校管理体制上的缺陷,是“就业难”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而…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孔珍 《江苏高教》2002,(5):99-102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和我国加入WTO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市场呈现出大学毕业生在传统意义上供过于求,而从总体和长远来看并非如此的情形。我们应当采取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所面临的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选择的问题。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选择的学科,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和方法来思考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非常有意义。一、就业的自身前提条件或基本假定明确自身的前提条件或基本假定,一是有利于自己确定一个合理的就业目标函数,二是可以向就业市场提供这些信息,以得到最佳的就业岗位(效用)。这些前提或假定包括:1.优点和缺点。优点和缺点其实是相对概念,由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来决定,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来说评价有时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比如性格内向,这对应聘市场营销岗位来说,或许是缺点,但对…  相似文献   

6.
曹丽  金钢 《文教资料》2011,(26):208-209
本文主要从学生本身角度,分析综合性重点大学学生就业的利弊,以便认清问题,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生活教育》2009,(3):5-5
“‘鸟巢一代’面临求职难题”“中国大学生就业进入30年来最艰难时期”——世界媒体上近来充满了对中国“80后”学子的类似担忧。这是一批诞生于中国最好时代的年轻人.在全球金融风暴席卷下,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可能面临人生的第一个巨大冲击——失业。中国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将有75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大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与整个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就业率和就业层次是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随着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出现了局部和结构性的供大于求,这种局面又在客观上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当前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和扭转局面的机遇,提出地方院校必须拓宽视野,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观念,并认清自身优势,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和地域条件合理定位,稳定本地就业市场,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多样性与办学特色结合,创新性与传统优势并重;同时,挖掘校内潜力,建立配套措施。这样,地方院校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样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介绍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服务对象、类别及其特征,阐述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基本职能和作用。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阐述是进一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的实证分析基于32所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高校2014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高校毕业生存在明显的就业方式偏好、就业地域偏好、就业单位性质偏好和就业单位行业偏好。从就业方式来看,高校本科毕业生明显偏好于"国内升学"和"国(境)外留学";从就业地域来看,高校毕业生明显偏好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高校毕业生主要偏好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等机构和单位;从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来看,高校毕业生主要偏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行业。导致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就业地域、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单位行业等方面存在就业偏好的成因:一是"985工程"高校毕业生具有相对优越的人力和社会资本,二是"985工程"高校良好的社会和学术声誉,三是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典型的二元分割。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偏好,毕业生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风险防范意识,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政府要努力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  相似文献   

12.
李建平 《考试周刊》2012,(75):153-153
本文在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国家政府、高校办学、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几个方面探讨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就业歧视”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府部门的、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也有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的因素。其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过分挑剔,而带来的“就业歧视”更是加剧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重点大学就业工作难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综合性重点大学就业工作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难点,指出了综合性重点大学就业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如基础学科的比重很大,但在就业市场上多为冷门专业;就业层次一直很高导致学生的心理期望值也很高等等。文章在仔细分析这些难点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高校扩招、经济发展状况、政府政策与服务、高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观念等方面,剖析其社会成因,并着重就大学毕业生就业从政府、高校、毕业生三个层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的黑龙江大学,是一所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建校以来曾五次易地、十次更名,经历了抗大时期战争环境的艰苦历练,完成了由军事教育  相似文献   

17.
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不能简单归咎于高校扩招和社会需求的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弱化。因此,只有对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全面分析,探索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青年是最具创新能力的群体,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研究发现,青年失业率高于成年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拐点仍未出现,结构性因素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大学毕业生容易陷入“无经验的陷阱”,成为“被封锁一代”。由此,政府部门在促进青年就业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加快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校专业设置改革,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制定长期稳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最大限度发挥青年人力资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特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综合性大学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照搬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点综合大学的办学模式 ,目前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学校要增强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 ,就要充分发挥各种优势 ,更有效地为地方发展服务 ;就必须突破原有的办学模式 ,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新的生长点、立足点。因此 ,突出办学特色 ,以特色求生存和发展 ,以特色求质量和效益 ,就成为地方综合性大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办学特色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客观需要1.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未就业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背景与调查方法 1.研究背景 1999年以来,由于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高校应届毕业生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增加到25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