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取向——“感受性阅读”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但在诸多“感受性阅读”教学的课堂观察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三无”:即无语、无为、无位。本文立足于感受性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三无”现象.进行探讨思考.寻找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感悟是阅读教学的一种独特方式,它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所产生的对文本内容、思想、感情的呼应、认同、体验,它的产生是独特的,是独一无二的,它表现在精神上,是不可言传的,它以精妙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意境,感受形象,品味词句,从而创造出"妙悟"之境,  相似文献   

3.
所谓“话题”,是指围绕阅读文本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从某个角度讲,任何体的教学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因此,作为“学味”极浓的小说体,也应有其独立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式。可遗憾的是,小说体教学本有的极致却在现实中被人为模糊化、边缘化了。于是,一个有关优化小说阅读教学的话题便被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研读话题"的设计,关键在于找到学生的阅读"盲点"。这样,才能把学生的阅读"注意"引向"能知而未知"的思维领域,阅读教学也就有可能走出"空泛"和"浅层"的低效状态。"研读话题"的设计有以下四条思路: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对话有三要素:听者、讲者和话题,其中,首要元素是话题。话题确立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好的话题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能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佳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缺乏对课程目标的宏观把握和阶段目标的清晰认识,教学目标定位出现了偏差,过分强调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学习、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2)片面理解教学内容,把读懂课文文字当做了学习的唯一内容,忽略了语言习得与思维发展;(3)对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8.
如何走出“满堂问”的误区?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少一些问题。多一些话题。将课堂中的问题,想方设法变成我们师生交流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引领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导航船,是学生开启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感悟文本,就得为学生创设一个以“话题”为核心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想在“话题”的驱使下,与文本展开深入的对话,与教师展开广泛的交流,收获思想,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0.
下班走在路上,不经意地问孩子:“今天语文课上举了几次手?”孩子兴高采烈地回答:“42次!老师问了42个问题,每一次我都举手了。”我愕然。这看起来好似一个笑话,但也反映出语文课堂的“满堂问”弊端:教学中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教师连续发问,学生或仓促应答,或置之不理……这些问题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来并引向深入,其结果是听任对话在肤浅的水平上一味滑行,眼睁睁地看着课堂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相似文献   

11.
程丽华 《甘肃教育》2001,(11):29-30
全国高考作文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高考语文试题改革的逐步推进,在世纪之交,终于以崭新的面目———“话题式”作文出现在考生面前。所谓“话题式”作文,即只规定作文的范围,不规定作文的文体,自由度相对较高的一种作文形式。它仍属于给材料作文中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它完全摒弃了材料作文在写作上的老套路,尤其是对文体的要求放宽后,更给广大考生提供了极大的构思空间和创作空间。由此可以看出高考作文命题的这样一个突出特点:培养发散思维,注重健康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打破模式化,树…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对话教学理论的语文话题式阅读教学,可以通过师生对话题的共同探讨、交流,促进学生解读文本与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就该模式教学中的话题选择原则与实施策略,作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昝娟娟 《语文天地》2012,(11):38-40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提问”不能给教学带来活力,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大量虚假的对话。在教师“满堂问”的课堂上,学生面前是大量的“问”。无论是“鸡零狗碎”式的提问,还是“步步为营”式的提问,这些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奇。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琐碎的提问,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上的“张力”存在于文本内部,体现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表现在由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引导下课堂所呈现的状态上。因此,教师可从教材文本中发现和彰显“张力”,从教师、文本、学生三者的互动关系上认识“张力”,从课堂教学呈现出来的状态上把握“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在没有教参的情况下进行阅读教学大约在十五年前,当时是教材更新后,教参没有及时到位,我们的教学还必须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上了  相似文献   

17.
18.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而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地了解文本,在具体环境中去领悟、体验和理解文本语言的意义与作用。这样的对话教学才能有效地铺展开来。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透过语言文字,体会隐藏在词句中的深刻意义,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洗礼。可时下不少老师都在抱怨学生上课启而不发,老师激情燃烧,但学生却无动于衷,或对文本的理解言不由衷。或无精打采,找不到“心动”的感觉。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不应成为无情的人,解读文本的过程不应该成为无情的事,阅读教学更不应该成为无情的教学活动,应该引导学生用心读、用心品、用心写,让学生经历阅读的思维和情感过程,使课堂始终沉浸在情感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书本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内容,而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