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瑞颖 《考试周刊》2011,(17):50-51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新的教学理论既像过去一样重视语文能力,又重视人文素养,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也就是说语文作为工具,既要教会学生表达思想,又要在审美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李瓯潮 《教育现代化》2005,(11):100-100
新课标对语文教改提出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这一要求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意味着“人文精神”将会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到重要位置。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个信号: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张扬失落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专家于漪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练,要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人类人文精神的亮点,沐浴人性的光辉,使学生受到这种熏染,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哲学诗人荷尔德林曾经说过:"人,诗意的栖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说,我们应栖居在散发诗意的语文世界里。那里应该是用心灵的色彩装点出的一个缤纷的世界:有枫叶般的红色——激情、新芽般的绿色——生机、玫瑰般粉色——浪漫……只有勇敢地挣脱精神的樊篱,把心灵安顿于一份无尘的净土,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语文教师所特有的幸福与感动,这才是新正追求。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不仅应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更应借助语文的文学性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教育虽然不等于语文教育,但语文教育应当在人文教育中占有一个相当特殊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李强强 《快乐阅读》2011,(10):49-50
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标下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应营造语文实践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而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学科教师,应变革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推出,使得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老师面前,从而促使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本文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强背诵和朗读教学""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四方面,并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关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杨亚娟 《双语学习》2007,(8M):85-85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构建“大语文“教育观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王彬 《考试周刊》2013,(48):35-36
新课标、新教学理念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是更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要以教为辅,以学为主。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探求,促进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读、议是语文学习的中心环节之一,会读的语文学习要求教师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法、悟法、得法、有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优质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是渗透新的课程理念和正确教学观念的教学;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是教师精讲,学生乐学、会学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0.
11.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键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也就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人文熏陶感染作用。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熏陶要多一分理性,防止陷入以下一些误区:价值迷失、夸张抒情、过度阐释、杂乱整合、表面热闹、盲目拓展等。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和终生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求知若渴的学生,如何进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生获得应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 ,使全体高中生获得应具备的语文素养 ,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璟 《安阳大学学报》2010,(5):71-72,82
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去探索、积极实践。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要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文章就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多媒体的运用、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及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焦磊 《华章》2011,(2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不可否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出发,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功能和教学对象进行分析,阐述了技校语文教学可以从培养语文素质、提高实用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形成自主学习,实现全面教育、促进个性发展等三个方面对新课标予以借鉴,以及在借鉴时在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师心理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指出技校语文教学借鉴新课标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探寻符合技校教育特点的语文教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去探索、积极实践。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要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是新课程实施以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理念,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主导功能,加强语文教师群体的合作性。要转换角色,明确功能,发挥作用,加强合作,将语文新课标理念实施在语文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