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封禁东北动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禁东北政策是有清一代对东北政策的核心,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清史研究者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清代封禁东北动因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及时归纳、总结研究历程,综述成就,发现偏颇与不足,可以开阔研究视野,对封禁东北政策有更全面和深层次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2.
高强 《历史教学》2004,(5):17-21
从清初开始,清廷开始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禁止汉族移民移居东北地区,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限制尤为严厉.由此导致当地人口稀少,社会发展止步不前.这一政策的恶果在咸丰年间终于暴露出来.俄国利用中国东北边疆人口稀少,遂采用先实施武装移民,造成占领的既成事实,然后逼签不平等条约,从法律上确定其侵占行为合法,侵吞中国东北边疆的大片领土.因此,清廷的封禁政策是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从清初开始,清廷开始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禁止汉族移民移居东北地区,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限制尤为严厉。由此导致当地人口稀少,社会发展止步不前。这一政策的恶果在咸丰年间终于暴露出来。俄国利用中国东北边疆人口稀少,遂采用先实施武装移民,造成占领的既成事实,然后逼签不平等条约,从法律上确定其侵占行为合法,侵吞中国东北边疆的大片领土。因此,清廷的封禁政策是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从清初开始,清廷开始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禁止汉族移民移居东北地区,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限制尤为严厉。由此导致当地人口稀少,社会发展止步不前。这一政策的恶果在咸丰年间终于暴露出来。俄国利用中国东北边疆人口稀少,遂采用先实施武装移民,造成占领的既成事实,然后逼签不平等条约,从法律上确定其侵占行为合法,侵吞中国东北边疆的大片领土。因此,清廷的封禁政策是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清廷为更好地控制蒙古族并维护其在北部边疆的统治,对包括归化城土默特在内的蒙古地区实行了封禁政策,其中包括文化封禁,但这一政策却存在着内在矛盾:首先,清廷对蒙古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倡导的“尊孔读经、礼义教化”相矛盾;其次,清廷对蒙地文化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大力兴办地方教育存在矛盾;最后,清廷对蒙地人口封禁政策与其弛禁政策相矛盾。上述内在矛盾为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6.
营口是东北地区与关内沿海城市通商的最早商埠,也是东北地区的金融中心。本文仅就营口开埠前后东北经济发展情况的比较,概要阐述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东北经济的双重影响。1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满族的故乡。清朝统治者为保存它的祖脉和独占东北人参等特产,从康熙七年(1688)开始,对东北实行了近二百年的“封禁”政策。这个政策,建背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本已落后于内地的东北经济更加落后。后来,关内汉族劳动人民不断出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的东北,由于清政府无暇东顾,“封禁”政策逐渐废驰,文化教育得到很大发展,再加上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入侵,东北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使作为其代言人的东北近代知识分子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由于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及东北实行的封禁政策,史学界一般认为清代的海运贸易是不足称道的,尤其是内地与东北地区的海运贸易更不会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清代中期,不仅沿海商业活动相当活跃,且内地与东北地区的粮食海运贸易尤其发达,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以致破坏了清廷闭关政策的施行,对清代中期社会的稳定和东北边疆的开发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就清代奉天与内地间粮食海运贸易诸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清代,东北地区作为满族政权的龙兴之地,其教育结构有别于中原地区.清末,列强的入侵和国内动荡的政局使清政府无力维系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东北地区教育发展也被卷入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的洪流.本文通过梳理中国近代教育资料及东北地方史志文献,阐释了清末东北双语教学兴起背景、双语教学机构发展概况及双语教学对东北近代化的影响,探讨近代地方社会双语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6,(3):34-38
在清统治的300余年,对察哈尔右翼实行的土地政策分前中期封禁政策和末期放垦政策,皆是清政府巩固其封建统治的重要举措。前中期封禁蒙地法令未能严格执行,有名而无实,加上末期全面放垦蒙地的实施,内地农民出边到察哈尔右翼耕种定居的范围不断扩大,因而对该区域土地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统一蒙古之后,对蒙地实行封禁政策。20世纪初,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推行"新政"。新政期间,调整了对蒙政策,代之以"放垦蒙地",使持续了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不攻自破。内地民人大规模迁入蒙地,察哈尔右翼的前山地区成了规模较大的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盲目垦殖,粗放经营,超出了生态系统本身的调节能力,致使原本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东北地区,是古代满族的发祥地.正是因为如此,国外许多汉学家又把东北称为满洲(manchuria).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征服建州女真各部后建立了后金政权,1644年满族统治者在取得全国政权以后,东北地区“土著之民,从龙入关,移徙一空.”致使东北地区人丁稀少,大量的土地荒芜.从顺治到咸丰的历代皇帝,虽然在东北能否移民垦殖的训示上几起几落,但总体上是严格限制的封禁政策.  相似文献   

13.
清代前期的封禁政策与内蒙古西部的土地资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前期封禁蒙古的政策,内地的“劝令垦荒”,皆是清廷巩固清朝封建统治的重要举措。封禁蒙地法令虽未严格执行,但由于清廷采取的限制措施,内地农民出边耕种定居的范围较小,因而对内蒙古西部的土地资源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施的开局之年。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来检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施是否对东北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施当年对企业经营绩效起到了正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壮大,平台封禁行为也不断发生,互联网大型平台实施封禁行为不仅会损害市场创新机制,还会因为争夺用户和流量资源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在我国,封禁行为不是一个具体的法律概念,在竞争法视角下,如何对其进行规制成为难点问题。对此,要合理科学地对平台封禁行为的限制竞争行为作出判断。针对平台封禁行为分别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范围内综合分析判定,对损害竞争秩序、破坏平台经济稳定发展的行为进行法律规制。最后,通过竞争法规制平台封禁行为需要符合社会整体福祉利益,既实现对平台封禁违法行为进行合理限制,又不能对平台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东北军阀实行的移民政策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然而研究视角却见仁见智。我们认为,从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军阀政府支持移民东北的原因及组织保障、军阀政府制定的具体移民措施等方面进行考察、述论,可以促进对东北近代史、民族史、人口史及经济史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尚不敢悍然武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公然实施鸦片侵略政策,遂使其对中国东北的鸦片政策具有互为表里的两个层面,具体体现为日本对"关东州"和伪满洲国实行具有禁毒与纵毒二重特性的鸦片政策。禁毒为鸦片政策之表,满足了日本美化自身形象,逃避国际舆论谴责,逃脱纵毒罪名的国家目的;纵毒为鸦片政策之实,体现了日本攫取殖民利益,实现侵略扩张的国家追求。这看似矛盾的两种政策之间交互作用,掩盖了日本对中国东北鸦片政策的毒化侵略实质,混淆了世人对这一政策侵略性质的判定,但也充分暴露出隐藏于其间的侵略实质。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地区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被清朝皇帝实行封禁政策加以特殊保护。但有清一代,长白山地区的各族移民活动却不断发生,人数众多,有力地促进了长白山地区的政治发展、经济开发及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9.
东北沦陷时期的语言教育研究多集中于日语的普及及其作为“国语”的教育。随着近年史料的不断发掘与整理,东北沦陷时期汉语作为外语的教育政策及文献研究逐渐增多,进一步丰富了伪满时期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的内涵,也为伪满时期语言接触与变异研究提供了“同时”语料。伪满时期汉语被称之为“满(洲)语”,凸显了当时汉语教育的特殊性;“满洲国语研究会”主办刊物《满洲国语》杂志连载的系列“满语”讲座类资料文献,呈现出东北方言口语的杂糅及早期现代汉语的特点。《满洲国语》及其《初级满语讲座》《中级满语讲座》等汉语教育文献,极大丰富了东北沦陷时期汉语作为外语的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20.
清初,清廷严禁内地汉民到蒙古地区开垦定居。自嘉庆以后,由于社会危机的加剧,采取了时禁、时驰的政策。大量史实说明,清政府以保护牧场为名的禁垦政策,只不过是为了禁止对他们无利可图的私垦,以保障其对升科地的经常剥削罢了。随着国运日趋衰败,清政府对蒙古地区土地的封禁政策破产,最终造成了游牧经济的衰退和草原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