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通过介绍高校第二课堂的活动设计和现实意义,分析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探索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展形式,开创“一面旗帜,多种表达”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对该体系做可行性分析,以确立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践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思政社团和社团思政,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方向。本文基于社团发展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性,分析“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的第二课堂立德树人体系构建,以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思政品牌化建设探索“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立德树人路径。  相似文献   

3.
许寒冰 《学苑教育》2023,(31):79-81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多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工作文件,要求着力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所有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以此来加强中小学高校等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章从初中音乐课程思政的角度进行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分别从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和活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政教育学习热情以及音乐第二课堂活动思政元素融入四个维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聂其元 《教师》2011,(35):58-58
积极探索和创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积极探索形成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课内第一课堂实践、课外第二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课程思政下高等院校育人工作融入专业教学的重要性,结合高校专业课育人功能的优化研究,提出了课程思政下高等院校育人工作融入专业教学的路径。高校要把育人工作融入专业教学当中,专业课程教师应自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在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教育责任,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同,“大思政”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人性化。以“大思政”观统领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加快高校思政教育观念和教学范式创新。当前的高校思政仍存在教育功利化淡化思政课教育地位,传统教学形式挫伤学生学习热情,离“大思政”教育平台构筑相距甚远等不足。强化思政课在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优化“大思政”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拓展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教育平台,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是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社团建设也随着社会的需要在不断的变革,社团的成立与建设通常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由学生自行建立。学生在高校社团的交往活动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政教育的作用。故此,文章将进一步探究高等院校社团的建立与学生思政教育,以期为我国的高校社团建设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8.
以“三个有利于”阐释加快构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依据问卷调查数据,探析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从管理体制、形式内容、实施内容方面探索构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路径,在加快构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中应注意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全面覆盖与重点建设、实施保障与课堂成效的关系,促进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发挥出应有的魅力、取得真正实效。  相似文献   

9.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决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大思政”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局限于理论课程教育,更要与其他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等内容相结合,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将志愿服务理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校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有机结合,是实践“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善地方高校志愿服务体系,以构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1.
郑伟 《文教资料》2020,(5):156-158
高校立足新时代,通过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第二课堂思政,构建立体化、网络化思政教育体系,建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思政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动态和新形态,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优势和突出特征,也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遵循。高校在贯彻“大思政课”理念的基础上,遵循其运行逻辑和建设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调动一切育人主体、挖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推动思政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刚性表达和柔性说理相结合等方面,厘清“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构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空间作为高校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战场和第一线,是高校“立德树人”、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场域,关乎大学生成长健康和国家网络的安全稳定。文章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体系、“三贴近”原则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三个维度展开论述。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以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使政治理论落地到实践;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体系是完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奠定基础;通过“贴近学生主体、贴近具体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也要构建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格局。文章以铜川职业技术学院“1352”实践育人体系为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中的有益经验,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大变革的产物,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进行新一轮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趋势。面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力缺失、教育形式及方法单一、权威性下降、干预能力不足的难点,高等院校应通过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力、丰富思政教育方法、树立教育机构教育威信、构建思政教育预警机制、加强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接轨等路径,实现网络环境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有效发挥各类课程之间的协同作用,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凝聚强大的育人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学生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途径,教育效果比较显著,可使学生的思想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政治立场愈发坚定。然而,当前的教育效果与教育期望、教育效率、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最终效果无法满足新时代实际需求。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主要包含专业教育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第二课堂,不仅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保障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可满足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宋松 《黑河学院学报》2023,(3):31-33+43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在现阶段的教育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普遍不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也不够深入。在目前高校众多的情况下,应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运用到高校的实践中,是高校思政教育亟待努力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相似文献   

18.
微博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兴事物,在大学校园内,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博相结合,是大势所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微观念”;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相关部门、思政教育工作者、知名学者校友、学生骨干的“微平台”;建设思政教育的“微队伍”;加强思政教育的“微管理”.只有这样,在微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9.
面对MOOCs("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和挑战,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不断创新工作内容,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拓展新途径的必然要求。文章提出了思政基础课探索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探索多元即时互动模式、高校思政教育者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等工作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20.
曾晨曦 《教师》2023,(1):12-14
在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下,高校理论社团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环,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文章重点讨论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理论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及高校理论社团在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面临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对大学生理论素养的培育不够、对大学生思想引导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从“强化思想引领,完善社团管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活动载体”“改变活动形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实现高校理论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