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下面几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一)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这是一首诗,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有人说此诗之眼在"有情"二字,从哪两句可以直接感受到?  相似文献   

2.
咏风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一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咏风王勃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说说第二联“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两句诗  相似文献   

4.
咏风     
肃肃凉凤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相似文献   

5.
咏风     
粼卜 肃肃凉风生,加我村壑②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祖③。 去来固④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界 .,’、 .坛 【注释】 ①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因溺水,受 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偏于个.人 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的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有《王子安集》。 ②整,山谷。 惊而死。少时即显露 生活,亦有少数抒发 ③山楹,指山中的房屋。 ④固,原本、本来。 【简析]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山林之中的风。 作者运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 刻画得栩…  相似文献   

6.
对于王勃的送别诗,大家了解较多的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类格调高昂,积极乐观的诗,而对其寄托凄苦感伤之情的送别诗较为忽略.我们应结合王勃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人生遭遇,全方位解读王勃不同风格的送别诗,全面解读王勃.  相似文献   

7.
王者之风     
自人类生命起源始,风,这一自然界的无形之物,就在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惹动着人们心灵上或喜或悲的情感。风,自然成了人们深情吟诵的对象。中国的咏风诗独具风情,临风而歌,寓情抒志,自是别有一番风雅。在这一片“风言风语”当中,中国的帝王们独以其特有的“风趣”,在其中独领风骚。其所咏之作,细细品来,确也别有风味。和煦之风  相似文献   

8.
王勃是初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典雅,尤其以赠别诗与怀乡诗见长.文章从王勃的怀乡诗与赠别诗产生的生活背景及其特点等方面分析了王勃的这些诗.  相似文献   

9.
作为自然物的"风",千百年来,被无数的诗人请进诗中,吟出华美的篇章。春风、秋风、东风、西风,"卷起千堆雪"的风,"吹皱一池春水"的风……风在诗中形态万千,充满灵性,有情有意,风采迷人。先说春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中,有不少成语不仅初义与今义不同,而且感情色彩也发生了演变。下面分类例举: 一、由褒义转为贬义1.明哲保身:出自于《诗经·大雅·蒸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大臣仲山甫庄严  相似文献   

11.
《诗经·唐风·鸨羽》,按《毛传》《郑笺》《诗集传》的传统解说,则属于怨战诗。近代研究《诗经》者,大都认为《鸨羽》是怨徭役之诗,或笼统称之为怨徭役、兵役之诗。考察《诗经》中有关战争的诗和晋国史实,《鸨羽》应为怨战诗。先看原诗: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鹽,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鹽,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相似文献   

12.
《诗序》释六义之“风”:“风,风也,教也。”风谓以“微加晓告”的方式加以规戒,教指教化。故云:“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教训、风刺都是古代文学作品的功能之一,此既是《诗》的宗旨,也是风刺赋的宗旨。本文列举台湾赋作之风刺、教训之作品,区分为解嘲讽谕、诙谐刺谑、戏谑自短、箴警训示等四种形态,探讨其表现之特色。  相似文献   

13.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即是画,画即是诗。中国古典诗词富含韵律、含义隽永、意境优美,不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具体、生动、典型的生活画卷,更为人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奔放、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味深长、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平易通俗、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豁达深邃、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此邻"的宏放浑厚、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潇洒不羁、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苦心孤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新刚健、李清照"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裳依旧"的婉约从容……无不令人为之动容,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安顿、情感日趋丰富、精神变得高贵。李昌明老师洞悉古典诗词中的诗韵明快、情趣无限,掬起古典诗词的涓涓"清流",润泽哲学课堂,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哲学课变得美妙绝伦。希望更多的老师在哲学课堂上合理运用古典诗词,使诗词之美沁入学生心灵,从而收获"以古诗之美,显哲学之魅"的教学之效。  相似文献   

14.
沈曾植是晚清著名的学者,他的诗歌是典型的学人之诗,诗中不仅有深奥的学术思想,而且僻典奥语,层见叠出。可以说,他的诗歌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以学问为诗的巅峰状态,造"学人之诗"之极,此前此后都没有人引学问入诗如此之深、之繁、之僻。沈曾植的诗歌表明古典诗歌发展到近代后期,基本丧失了清新朴实的天然之风,学问化长期潜在的问题使它的生息气脉已折耗殆尽。  相似文献   

15.
熏习是《大乘起信论》的重要理论概念,熏习说的目的在于说明真如清净之心之所以蔽而不现,是由于无明的熏习。但只要众生勤加修习,不断生起信仰大乘之心,使无明熏习转化为真如熏习,如此可显现其真如本性。通过比较《大乘起信论》中的"熏"和"染",使大乘熏习之说最终落脚点始终立于自己内心的真如,进而趋向涅槃之道。  相似文献   

16.
萧纲的写景诗与传统意义上的写景诗不同,萧纲写景诗富有灵动而又静谧的意境,且意境构造呈现逻辑与反逻辑性交叉的动态过程。细究可见,萧纲写景过程有意构造情景和谐的画面,且多与空灵境界的升华休戚相关,并表现为主动靠拢的特征。基于此,萧纲写景诗风格与其宫体诗艳丽之风完全相反,于锤炼字句、情感表达上摆脱了绮靡之风,笔力干脆,表现出铿锵之气,意境开阔且富有想象力。  相似文献   

17.
且听风吟     
人们常常把最美妙的乐声比作天籁之音,而实际上,"巧夺天工"只是一种描绘,天然的东西有着人工所难以比拟的更多特质。因此,较之欣赏音乐,我更喜欢到林中去聆听风声。古人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为四时之趣,炎炎夏日,有风飘然而至,谁不抚掌快哉?春天里,枝叶尚显稚嫩,难与春风"琴瑟和鸣";入秋草木凋零,阵阵凉风夹杂着叶落之声,悲秋  相似文献   

18.
曾卓的这首诗以树作为中心主体,并赋予它人的性格特征,以此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开篇第一句中的风应该是暗指当时的社会之风,此诗写于1970年,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由此可见,诗中的风是指由于文化大革命使社  相似文献   

19.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辛夷坞》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0.
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川》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开篇便开拓出一个壮阔恢宏、气势磅礴的境界,这与一般着眼于燕羽、柳枝、泪痕和酒盏之类的细碎物象截然不同。它背衬壮景抒发豪情——思想方面的独创性,它以壮景衬托豪情——写作手法方面的独创性。探求王勃送别诗中的独创元素,对于挖掘该诗的意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