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其生存和发展呈现出与现代社会的高度不适应性。通过对福建省永安青水乡的实证调查,从其空间形态变化获取其演变的轨迹和独有的特征,归纳出传统村落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困境,如区域经济定位不明晰,特色优势无从发挥;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风险度较高;新技术、新理念推进缓慢;生产和销售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化要求等。针对这些问题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进行思考,要发展传统村落经济,必须为其署切实可行的、富有特色的经济战略,进行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的指导,加快观念更新,尝试新技术,并为其提供生产和销售的市场化的辅助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文地理学中有关聚落生成及变迁的一般模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案例,山西省临县碛口镇就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考察商镇聚落生成环境及其变迁的个案。明清以降山西商业文化的发达、绥蒙口外的开发这一大背景,以及碛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运输方式的配置,成为解释碛口的形成与发展的更为有效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方志研究的专家都认为,1937年出版的由黄炎培主纂的《川沙县志》首先在民国方志中使用了"概述"的概念,而新编地方志的"概述"体例就是借鉴黄氏的局部"概述"理论而发展和完善的。其实,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探讨。早于黄氏方志17年,即1920年由日本东亚同文会编纂出版的日文版《中国省别全志》不仅在每个省志中都设有专门的总论即概述编,而且在有关章节目中也设有概述及无题小序,对方志概述在志书中的运用作过系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省志系列的第十七卷《山西省志》即为可靠例证,应该说,日文版民国方志最早使用了"概述"的概念,民国方志的"概述"体例也是由日本方志界探索和创造的,目前所有权威著述中关于"概述"篇设立是新编地方志的重要发明创造的说法是错误的,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在地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被不同程度地予以应用。但从执行效果来看,差异很大。要提高互动式教学的效果,需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安排。本文以城市地理学为例,对互动式教学的组织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永乐大典》虽然仅存残本八百余卷,但它收录的方志具有数量多、版本早、种类全、涉及地区范围广等特点,不仅保存了丰富的资料,具有补充史料的价值,还具有校勘、辑佚等文献学价值。然而《永乐大典》收录的方志亦存在著录文献名不严谨的现象,存在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的现象,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以谷歌地球白鹭村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GIS编辑功能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对聚落分布进行可视化,结合文献资料重点分析社会转型期白鹭村乡村聚落形态的演化特征、形成机制及未来演变.结果表明:(Ⅰ)白鹭村半月形聚落形态在聚落形成期,聚落发展期,聚落成熟期及聚落扩张期分别呈现出高密度团聚状,低密度弧状,高密度规整线状和低密度散点型的特点.(Ⅱ)白鹭村聚落形态的演变过程受到社会转型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Ⅲ )白鹭村不同时期的聚落形态是我国经历的多次社会转型的缩影.(Ⅳ)白鹭村落边缘低密度散点型民俗别墅聚落空间的扩张和高密度新型社区的出现是当前社会转型期乡村聚落形态将要发展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土地文化孕育了不同的经济模式,呈现出不同的宅田关系,对聚落形态产生不同的影响。西南地区刀耕火种民族都有农忙时游离的临时住所与相对固定的宅区相结合的聚落,其聚落的迁移完全遵循土地的生态规律,服务于土地的生产。稻作文化下的西南聚落呈现的是高密度的聚落形态,这种聚落势必形成耕作半径过长的情况,由此形成了一种由聚落到梯田过渡的宅田关系。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土壤地理学实践教学分实验、实习进行,多以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为目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文章对传统土壤地理学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目的使学生对土壤地理学产生兴趣,能感性地理解理论知识,熟练野外土壤调查技术,磨炼意志,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9.
研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认识家乡的乡土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底蕴,昆明市"聚落及其保护"主题研学课程围绕"聚落沧桑之变""革命峥嵘岁月"进行设计,通过走访昆明市顺城街"一颗印"建筑群、金马碧鸡坊、西南联大旧址、闻一多殉难处和陆军讲武堂,主要从...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明代陕西方志《雍大记》中的一至十三卷为研究对象,从俗字角度出发,借用汉字构形学理论,在异构俗字和异写俗字两大类的基础上再细分为十三小类。在穷尽性整理归纳《雍大记》俗字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例证分析了其中不同俗字的类型、成因及主要字书的收录情况,最后通过定量研究,总结出《雍大记》俗字具有时代共性大于地域个性、异写变化大于异构变化、古体沿袭大于整体创造、正字俗字并用的随意性、俗字形体构造的综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以安徽省滁州市边缘区为例,分析了政府另辟地方新建小区,内因作用的自然生长型,以及外因作用的自然混合型等三种聚落景观演替类型。在此基础上,指出城市边缘区聚落景观形态复杂,用地调整的难度大,景观环境缺乏归属感及共享空间等现状,提出"以聚落居民为本"的指导思想,逐渐推进与循序渐进的措施,以及从居民精神需求方面上加强聚落的归属感。为城市空间拓展过程中演替而成的边缘区聚落景观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诏安县官陂镇所在地是闽南客家地区的一处山间小盆地。陂头村位于东溪的西岸,是明末钟姓迁入该地而形成的一处聚落。该村南星楼关帝庙内的三方碑刻清晰表明了水利、神祗与陂头村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客家村落钟姓陂头村的例子展现出处于特定地域中的某一村落,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是自身人户繁衍的结果,同时在与其他人群的资源争夺、公私利益的交锋中,进一步明确自身与他人的界限与归属。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农业大学34名新生为调查对象,围绕<经济地理学>双语教学开展了三次问卷调查,研讨高校新生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调查表明:在高校新生阶段开展双语教学是可行的,但应注重中英文比重,采用渐进的教学方式,突出专业术语的讲授,这样才能确保双语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乡村聚落的区域差异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影响深刻,本文以东北、西北和东南乡村聚落为例,指出各地乡村聚落在自然环境、形态特征、区域发展水平和区域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分析了这些差异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政策、环境整治、村庄规划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地不同的新农村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地方史志中收录的历代艺文,因各种原因,在文字上多有讹误。其中的近体诗,因属依律而作,所以我们在编辑校阅过程中,可以依据基本的格律知识来发现其中的错谬。现以河西方志为主,举例分析近体诗校读中的"依律辨误"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北侗是侗族的一部分,由于地域背景及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性导致其形成了与南侗有别的文化形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技术对研究区居住建筑、道路、边界、区域等聚落构成要素及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文化与制度三个视角分析了影响北侗聚落空间形态的因素,旨在为进一步探索北侗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以及规律奠定基础,为北侗聚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霞  蓝贵文  殷敏 《地理教育》2014,(11):57-58
论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地理学基础理论相关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高校GIS专业《地理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时代,图书的使用期限正在逐渐缩短。为加快图书更新、提高流通速度和办馆效益,图书馆藏书剔旧工作是馆藏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已成为图书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根据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职能,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结合本馆的具体情况及本人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在保持藏品特色、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着重从知识陈旧过时的书刊、破损、发霉腐烂的书刊、复本多流通量低的书刊、非本馆特色的图书以及要重视采购工作中的剔旧等方面谈了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藏书剔除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讨论课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讲授的一种必要补充,是一种值得探索和重视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通过讨论课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表达观点.在讨论课上学生间、师生间能够相互研讨,学生互动过程中完成了自我教育,培养了创新能力.本文以<经济地理学>教学中的讨论课教学为案例,探索讨论课在大学教育中运作过程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