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凤画作为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保护工作的深入,大家发现凤画面临懂行的少、了解的人不多、继承的人更少的境况。本文首先介绍凤画,其次对凤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几种凤画的保护方法,尤其是数字化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艺术、文化的经济价值的趋之若鹜,已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凤画的传承与发展步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迎合市场,凤画原始“文化基因”面临突变、流失;规避市场,自身的传承、发展受阻.在这种尴尬的语境中,凤画何去何从已成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对凤画的传承与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解读,对凤画面临的困境与出路进行深入探究,才能为凤画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安徽凤阳凤画,起源于明代,距今己有六百年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化,逐渐形成地域性很强的民间绘画艺术,2006年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安徽省蚌埠第十二中学以《凤画艺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申报了省级课题,并于同年十一月立项并开题。对课题之创新应用方法之一的凤画的"写意表现"予以探究,具体阐述凤画写意表现的"三段法"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凤画作为凤阳传统民间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手法。通过对凤画创造程式、装饰色彩,及生活性题材等艺术特色的分析,指出凤阳凤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创新形式、凤画品牌建设、大力开发旅游业等多角度探讨了凤画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享有盛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画是我国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造型生动多姿,艳丽华贵,呈现出洒脱超逸和意境深远的独特艺术风格。其目前生存与发展现状虽然受到多方人士的关注,但是关于凤画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承与发展的理论研究尚未发现。文章就凤画的审美特点、表现手法进行了理论界定,探讨分析其传承与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与当代多元文化不相适应且较难突破的问题,结合相关资料研究提出凤画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其有效传承与发展应以先进理念为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立新的发展模式、原创保护与形式创新并举以及不断加大政府支持等可供参考借鉴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凤阳凤画的特征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阳凤画是凤阳地区特有的、以凤凰为描写对象的民间绘画艺术,它起源于明代,繁荣于清朝,在凤阳地区广为流传。凤画的传统图案有八种:丹凤朝阳、百鸟朝凤、带子上朝、五凤楼、龙凤图、凤撵麒麟、百鸟献寿、四扇屏,深为广大群众喜爱。这些图案既有对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也有民间艺人们草根智慧的最直接的诉求,它们表达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内心深处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推进地方综合实力建设的需要。2008年凤阳民歌继凤阳花鼓之后又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是重振凤阳民歌的重大机遇。本文通过《王三姐赶集》研究凤阳民歌,重点把握其传承性、集体性和象征性,从而深入挖掘凤阳民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准确把握凤阳民歌保护传承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8.
凤阳花鼓戏戏曲音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阳花鼓戏作为濒临灭绝的地方戏曲,对它的保护必须搞清楚它的音乐素材来源、音乐结构以及演唱方式等。本文通过对现存凤阳花鼓戏曲谱和唱腔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在曲式、演唱和伴奏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为保护这一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学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保护和抢救珍贵的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的保护工作关系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于影视人类学片具有视与听、声与画同步的特殊表现方式和真实性强、表现生动等特点,所以在记录与传播、传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因而影视手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中最有效的方法和载体。  相似文献   

10.
凤阳花鼓戏作为濒临灭绝的地方戏曲,对它的保护必须搞清楚它的音乐素材来源、音乐结构以及演唱方式等。本文通过对现存凤阳花鼓戏曲谱和唱腔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在曲式、演唱和伴奏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为保护这一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学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皖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其中凤阳凤画和天长天官画都有着久远的历史,其形成和发展紧扣千百年的历史潮流,其造型和色彩与中国神话传说及佛道释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同时更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丰富的表现内容承载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精神寄托,多元的色彩表现也体现了民间最本真的原始审美。  相似文献   

12.
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位、山东省地级市第一位。针对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思想认识不够、重视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流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才断层,本研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策,包括争取政府支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产业化经营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传承和保护的维度讨论了云南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丽江文化产业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将遗产资源通过商品生产经营的方式转化为文化产品,在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赢得了资金支持,且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效保护、"活态"传承,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保护传承从儿童抓起,已经成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以一节敖鲁古雅兽皮画艺术欣赏课为例,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即通过观看纪录片,揭秘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鄂温克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兽皮画的制作工艺和手法。让学生了解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直观地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兽皮画艺术,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拓展思路,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进入到一个"文化自觉"的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从人力资源的视角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塑造和培养,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适应产业转型对其提出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将教育导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之域,从教育的视野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小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是世界上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和个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变异或消亡。非物质文化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要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保护与经营政策,保护和经营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如今,许多国家都在关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作为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山市,夹江年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也在逐渐引起关注.以夹江年画为出发点,对夹江年画融入英语教育作出了分析与论述,考究了夹江年画融入英语教育的具体路径.此外,教师从英语教学中的五大基本技能去引导大学生了解、保护与传承夹江年画,推进对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宝盆"。"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天土壤",群众较高的文化自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文养分",政府统筹规划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动力牵引车",传承人积极响应与配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出"枝头硕果"。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给我们的启示是:以民族节日为载体的活动性保护;以传统工艺为产业开发的生产性保护;以乡土教材进校园的教育传承性保护和以政府为主导的机制性保护。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新的机遇。作为文化的传统基因,需要不断地传承和保护,"非遗"类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各地文化创新发展的潮流。立足于皖北美术类"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非遗"类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性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以期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