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三贴近"原则,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探讨如何在生活化课堂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文章认为,精彩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丰富的课堂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实践性课后作业使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2.
周静  周雪莲 《中国教师》2023,(12):105-107
<正>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形式主要为实践性作业,包括课前实践性作业和课后实践性作业。作业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遵循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以核心素养为依据的作业以及评价,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是指向学生内心的学科,教师若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通过布置课前实践性作业、创设虚拟互动情境、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等策略,让学生获得深刻的认知体验,并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5):122-123
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阶段的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单一及固定的教学方式及作业形式,重视实践性作业的实施与开展,促使学生在实践性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道德理念、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实践性作业的开展,为了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策略,笔者针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内容单一、缺乏互动性以及片面评价几个方面加以讨论。针对内容单一的问题,教师需要增加多样性的主题和综合性的案例,更要注重社会与个体的关系。针对缺乏互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调查采访,融入社会,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互动和实践。另外,本文还阐述了实践性作业评价环节的优化策略。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以"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为例,展现在课前拓展、课中渗透、课后落实中,以学习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真实生活,产生真实情感,从而构建真实的道法课堂,促进行为转变,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作业设计是完整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是教育者教学思想与教育机智的体现,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应有功能,突出实效性、实践性。近年来,针对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作业设计,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64):115-116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道德与法治是当前社会生活的基础规范,与人们的日常活动紧密关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就会造成教学内容空洞,学生理解困难。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践行道德与法治内容。  相似文献   

9.
吴静怡 《江西教育》2024,(19):23-24
实践性、生活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特征,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的角度出发,设计动手操作、情感体验、生命体验、拓展阅读的实践作业。这种作业不仅能激励和指导学生展开实践,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真实反映学生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提升,还能将道德与法治学习延伸至真实生活,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落实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培育,必须确立学生的课程主体、课程本体地位。人在课中央,是一种生动的课程关照,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回归"人"本位,回归"学"本位。人在课中央,传递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态度,以学生生命发展、生活改善为目的。人在课中央,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课程自身。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就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设计的作业要能够体现开放性、体验性,并且作业还要带有项目任务的性质,帮助学生完成多元化的实践探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能够结合新课标的指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整个作业能够达成知与行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更好地在作业实操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及内化,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文章基于此点,以新课标为导向,聚焦课前、课中及课后等三个环节,综合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学科,且该学科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基础。也就是说,道德与法治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的中,教师的照本宣科将社会生活与学生的品德发展割裂开来,学生无法在"真空"中获得有价值的道德与法治内容,甚至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对此,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意识到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的关系,借助多样化的生活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借此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之中,实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基本特性之一。丰富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性活动可以有效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即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实践性活动,是道德教育的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道德法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入手,通过实话实说、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多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正>引导青少年走进、认识、参与社会生活,正确处理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价值追求。八上教材由"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勇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四个单元构成。其中,第二单元由单元导语、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组成,旨在引导初中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价值和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对学生提出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的要求。为实施八上第二单元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厘清教材结构,准确把握教材基本思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规则意识,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真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科学教育学生,才能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为适应法治社会的要求,在日常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学生把"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在巧用法律程序和借用生活情境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方艺 《江苏教育》2023,(27):50-52
作业发挥着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帮助教师反思优化教学方法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与学习进程相融合的道德与法治作业,涵盖课前研习调查作业、课中主题阶梯作业、课后行为实践作业三种类别。在作业实施时,应明确作业意图,关注学生需求,优先设计作业;注重作业阶梯性,适应学生需求,提供学生选择权;呈现生活情境,满足学生需求,促进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8.
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教师组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课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课中感知生活、课后体验现实生活这三方面入手,对如何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法治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将“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融入课前、课上、课后等各个环节,融入分享、准备、探究、实践等各个活动,建立起课堂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20.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创新设计各种类型的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如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阅读型作业、自主型作业等,可以巩固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