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多种媒体相互融合搭建融合媒体正成为各大电视台新的发展与建设方向。同时,云计算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愈发普遍。基于此,本文探讨云计算技术在电视台融合媒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重要价值,进而讨论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电视台融合媒体内容管理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媒体行业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加速推动传媒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如何在媒体融合中发挥数据价值、如何确立数据应用规范、加强数据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叶蓁蓁在《党管数据与媒体融合平台化》中表示媒体融合是中国方案,从党管媒体到党管数据管的是发展、规则与安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媒行业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传媒行业逐渐向着融媒体发展,在5G网络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融媒体时代。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融媒体建设的价值也在不断凸显出来,以提升传媒行业的影响力为基本不断改进创新,实现突破性、创造性、严格性的融媒体智能化发展。本文以融媒体时代为主要分析背景,分析大数据技术支撑在融媒体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为实现传媒行业的创新发展路径,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大数据技术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在博物馆的智能媒体化建设、信息化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博物馆文创产业链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大数据。国内博物馆紧跟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加大大数据在智能媒体方面的使用和渗透比重。目前博物馆文创产业链的大数据主要运用在数据采集展示和管理藏品、综合数据库促进产品开发、数据挖掘推动产品O2O精准营销三个方面。为了借助大数据形成更高效的发展模式,各大博物馆未来应提高数据采集能力,搭建数据网络平台;建立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精准决策支持;构建“大数据库”,助力行业合作,完善产业链。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持续发展的科技和不断普及的互联网,使人们走进大数据时代,日臻成熟的大数据技术,极大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增加信息量,扩大信息渠道,促进新媒体的产生。成熟的大数据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众多行业,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媒体行业,包括信息、电子技术等,媒体建设依靠大数据的支撑,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增强其稳定性。因此,本文进一步讨论大数据技术支撑融合媒体建设策略,希望给有关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孙超 《新闻战线》2020,(6):84-86
区块链正成为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之后又一项对信息化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对于解决传统广电媒体版权视听资源数字化管理、频繁侵权盗版困扰、产业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是媒体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推进器。近年来,新华社高度重视技术工作,按照社党组的部署,技术局着力推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深入研究如何推动技术与内容融合。本文着重从新华社在利用新技术实现在新闻场景的落地、技术与内容融合中的关键处以及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强化数据服务、智能化服务等方面的实践来推进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目的是总结广电媒体大数据整合与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路径。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的方法,提出目前在广电媒体的大数据整合与应用中,存在着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诸多难题,广电大数据资源匮乏,数据孤岛普遍存在,大数据人才短缺,技术手段落后,数据应用的成本偏高,在应用上难以深入,数据变现难。面对这些难题,本文提出三点优化路径:成立大数据部门以解决数据人才、技术的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大数据库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开展数据挖掘与数据交易解决数据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冲击和挑战,如何适应新兴媒体的特点,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是摆在包括企业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面前的共同课题。本文对媒体融合下大数据支撑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建设路径展开探索,从新闻生产、舆情分析、意识形态、品牌建设和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调试,在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徐伟 《传媒》2023,(19):33-35
大数据对电视媒体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数据赋能”为视角,全面分析大数据对电视新闻内容生产、市场预测和生产链重构这三个方面的意义,指出大数据赋能电视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本文认为,电视媒体深度融合要从用户管理、节目制作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大数据的应用模式,充分利用好数据赋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新媒体行业建设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大数据技术合理规范运用作为现代新媒体传播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媒体传播质量和效率,帮助媒体单位创新创造出更多个性化内容,同时充分保障媒体网络应用安全。因此,新媒体从业者应树立起先进的大数据运营工作理念,将大数据技术与新媒体传播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新媒体传播发展注入更多新鲜活力。本文将进一步对大数据技术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同行业者提供科学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科技》2021,(3):126-128
现阶段我国媒体行业发展迅猛,然而各平台媒体掌握的数据信息仍不能完全掌控市场变化趋势,各类主流媒体纷纷做出深度融合战略部署。在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主流媒体可深度开发社群基础,完善体系建构,促进产业发展。本文将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行为作为分析要点,着重探究融合行为内部的技术路线及其作用特征,技术驱动能帮助主流媒体更好地完成深度融合,因此还需结合技术路线做探讨。  相似文献   

13.
谢蓓 《当代传播》2021,(3):70-72
以5G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在面对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在信息时代,精准的收视数据是科学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内容生产发布、营销推广、效果评估反馈等方面分析大数据技术对广电媒体发展的影响,归纳大数据驱动下的广电视频内容产出模式,以及未来广电媒体融合转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对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信息产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基础的技术机制,也应做好同步更新,起到夯实基础,专项拓展的作用。基于此,以大数据为背景,从农业、教育、安全三个方面,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具体运用,并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于传统的传媒行业来说,广播和电视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因其用户量庞大、行业优势明显,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行业领导者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大数据以及融媒体技术作为时代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这也使得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从广电的发展角度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应对大数据及融媒体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并将其与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相结合,以使其符合当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调整和重大变化,传统媒体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发展危机。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政策、技术、市场推动下的必然。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的背景下,2014年11月26日-27日,由中国报业协会电子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报业融合发展论坛暨2014’中国报业技术年会"在广州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跨媒介融合,大数据应用"。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报业协会以及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的相关领导、全国各报社(集团)的技术负责人及报业技术厂商代表等近300  相似文献   

17.
蒋悦 《东南传播》2021,(3):84-86
当前,大数据技术成为科技革命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利用大数据技术加深中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成为我国开展对外传播活动发展的新机遇.以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作为主要叙述对象,以其三大发展战略(全球化战略、融媒体战略、数据驱动战略)为重点讨论对象,分析了该频道在对外传播中的一些重要作品与创新举措,以期对未来媒体在进行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8.
媒体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数据信息成几何数倍增。媒体如何建立大数据平台分类整理、综合运用?本文通过对湖北省荆门日报社智慧媒体大数据中心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据此提出媒体如何建立“数据+应用”资源管理体系的结题论文。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18):40-44
在互联网技术和媒体数字化的推动下,汹涌而来的数据正日益深入到世界的各个领域,广告业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从传播模式、广告效果测评、传播技术、消费者洞察、产业格局等方面为广告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广告业也将面临信息爆炸与数据整合、隐私保护以及大数据广告人才培养这些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媒体应用快速发展。智媒体由“新媒体”“融媒体”“全媒体”等概念和实践发展而来。本文分析行业媒体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其向智媒体转型需要贯彻智媒理念、构建智媒机制、拓展传播渠道、把控业务边界等四个重点,希望在促进行业发展方面发挥有益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