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总是力图使自己的语言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而,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弄清他想些什么,就要听他说些什么:因为“言为心声”。然而,有时候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故意使语言的直觉视阈与真实指向性相悖: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含含糊糊、遮遮掩掩,不使自己的话把意思说明白,又生怕别人不明白;或吞吞吐吐,断断  相似文献   

2.
张桦 《求学》2003,(7):45-46
  相似文献   

3.
<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听课教师就有不同的感悟。三位特级教师"公平正义的守护"同课异构,给我们留下了三点深刻的印象:一是对教材的梳理和构建,二是对案例的选择和处理,三是对活动的设计和反思。一味:活用教材,教出风格品格随着课改的不断深人,教师的"教材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由"唯教材""教教材"发展到"用教材教"。三位教师充分展示了这一点:王卫华老师巧用小标题,通过"追求公平正义——人人盼为""守护公平正义——人人可为""践行公平正义——人人必为"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落实课标精神,使习作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快乐事呢?  相似文献   

5.
在两个多课时的美读与品味中,《荷塘月色》一课要结束了。学生像吟诵柔美的诗歌一样吟诵着荷塘美景温柔月色,回味无穷。我沉浸在这一片朗朗的读书声中更是意犹未尽,因为文中还有一幅绝美  相似文献   

6.
阿华:老师,细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传作《荷塘月色》多遍,文字的清新优美,音调的和谐流畅,意境的朦胧空幽,总使人流连忘返。每每欲说个中三味,又感到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一、兴趣领航,诵读之花以"趣"催化学生对国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浅显的阶段,因此,激发学生课外正确选择读物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真正产生一种想阅读的内驱力,学生才会乐此不疲地主动地去诵读、探究,逐渐掌握诵读法,养成诵读习惯,提高诵读能力。(一)设悬念,究根底故事人人都爱听,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还原语文教学本色,必须强调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让阅读教学语文味更加浓厚。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趣味、情味、韵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生成,细品语文的趣、情、韵之味。一、强化语言训练,品语文之韵味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的旨归是掌握语文知识,习得语文能  相似文献   

9.
10.
11.
一堂真正高效率的阅读课,能够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获得正确、有用的信息,获得审美和谐的享受。只有细细地去读文本,慢慢地去品味文本,才能实现阅读的最终目的,而细读文本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不会在自己认为重要或精彩的地方标注,所以我们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不能轻易放过。笔者认为.抓住课文中一些必要的词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将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正>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愿你不悲不喜不自怜,初心不易不善变。愿你不卑不亢不自叹,一生热爱不遗憾!好的课堂散发着教师对教育的浓浓情怀和对教学的孜孜追求。扬州品位课堂,相同的课题,别样的精彩,共同的追求——养情养疑又养心。一、养情——注重学生情感提升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课的灵魂是走心的东西,就是常  相似文献   

13.
正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系统而又完整的过程。正如心理学家格式塔所言:"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比部分的总和大,整体优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语篇、一个完整的语言概念,否则学生的语言学习就会出现问题,他们可能只知道单词和句子的意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以"首届全国道德与法治品位课堂观摩及研讨会"同课异构为例,谈谈品位课堂何以成为可能。一、品位课堂追求源自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艺术的内驱力当前,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面临着以下挑战:内容严谨有难度,如法律术语多、概念易混淆、观点内涵深和活动操作难,课文中直接出现法律文本正文化,让绝大部分教师觉得专业知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材探究问题设置张力很大,对教师实施问题化  相似文献   

15.
经典作品如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品味经典作品则如嚼橄榄,先涩再苦又甜,多味杂呈,越嚼意味越丰富。  相似文献   

16.
<正>"烟花三月扬州,风景这边独好。"2018年3月28日,全国26个省市600多名道德与法治学科专家学者、大咖同仁,齐聚扬州市美琪学校,参加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道德与法治品位课堂观摩及研讨会"。29日上午第一节课由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王卫华老师讲授,学生的座位是目前大部分班级的正常布置,学生面向黑板,同向而座。下午两节课分别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许冬红和山东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中都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师良好的问题预设会直接影响课堂活动的展开,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学生文化品位的提高,主要在于课堂文化品位的提高。讲究课堂的文化品位,主要是指语文教学的文化意义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生成。  相似文献   

19.
严菊华 《考试周刊》2011,(23):53-54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而语言文字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语感。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  相似文献   

20.
翻译技巧固然重要,但没有感悟和思想的翻译,是机械的。在熟练掌握翻译方法的同时,应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让翻译更有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