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铰孔是普遍应用的孔的精加工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铰孔过程中常见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钳工工艺在机械加工领域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就像当今社会常用的飞机、汽车、摩托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永远也无法完全代替走路、跑步一样。在钳工操作训练中,除了掌握铰孔加工的动作要领外,还必须明确相关的理论知识,"知其道,才能用其妙。"在机械加工中,孔类加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小孔、单件、精加工的主要加工方法——铰孔加工犹为重要。在二十多年的技工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没有足够的理论作支撑和过硬的操作技能,铰孔产品不合格率很高。本文拟就如何提高铰孔加工精度从工艺方面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底筒是摩托车减震的关键零件,其内孔的长径比接近10,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一般采用铰削加工.本文以WS250摩托车减震器底筒内孔表面加工为例,介绍解决铰削加工深也孔在问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繁体字“■”的原义和构成等方面看,现简化为“范”,有其合理性,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生物教材和相应的教学辅导资料有很多不同的人类遗传方式的辨别方法,但学完之后,普遍的操作性不强,学生学了易忘,忘了也就不好判断。结合遗传方式的特点及图表的形式总结了人类遗传方式的辨别方法,既简便又好记,也好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做题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历史总是让各种潮流相互撞击激荡、左旋右拐来开辟道路,教育发展史就是一部教育思想的论争史。民初,尊孔派与反孔派围绕“尊孔”“排孔”问题所展开的关于文化形态的激烈论争,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本文就此次论争的社会背景、起因、焦点、过程及影响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重新审视新旧教育思想的分歧和嬗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翻译理论。该理论突破了翻译对等的限制,认为译者可以做些恰当的变通来满足目标读者的需要。本文以简化现象为例,从目的论视角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明确哪个译本更适合儿童读者。  相似文献   

8.
汉字简化的现实并不能导致或验证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规律的结论。自清末民初以来,颇多知名人士曾先后提出汉字改革的主张,有的甚至还提出应废除汉字,但并没有提高到"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规律"的理论高度。汉字在发展中,繁化、简化两种趋向并存,但在文改前,繁化一直呈强势,简化一直呈弱势。汉字不仅是语言的载体,保存了中华文明史,而且它本身就是文化,蕴含着古文化的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利用镗床进行高精度销孔加工的技术.根据精镗销孔工序的加工特点,从设备、刀具系统等方面分析敢影响销孔加工精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该加工方法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0.
扩头桩比不扩头桩承载力大,扩头桩比不扩头桩节省造价,并推导了扩大头直径的简捷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秦汉隋唐现象”是一种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从古以来,许多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曾对秦、汉、隋、唐的历史结局进行了分析,这些分析对于我们理解“秦汉隋唐现象”有帮助,但尚不深入。深入而言,“秦汉隋唐现象”的产生其实主要受四大因素的影响:一是战时思维和行为习惯的惯性影响;二是新制度磨合的延迟影响:三是事业成功与“盛世”的表面光环的迷惑;四是秦、隋速亡的现实冲击与汉、唐统治集团史学自觉的双重影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了“秦汉隋唐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作为一种解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为研究语言及文化传承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文章试图从模因论角度揭示“xx体”这一网络语言传播现象成为强势模因的原由以及语言复制、传播和意义演变的过程,以揭示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全国高考及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出现的“黑洞”半径估算问题分别从“能量”的角度和“动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推导出“黑洞”半径估算计算式。提出了在进行“黑洞”问题分析时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词,弄清题目是与“能量”有关的问题还是与“动力学”有关的类型,再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众现象的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作为社会大范围中的一员,必定要受到社会其他成员及作为整体的社会的影响.从众即是最能体现社会影响的心理学范畴之一.个体在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下极易倾向于与多数人一致.作者对从众的经典研究,从众的原因,从众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从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外部因素分析"女生优势现象"的成因与作用机制,为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英语四级听写中出现的“误用词”这一“合理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心理语言学理论角度探讨了这种现象的本质,即它是—个需要排除负迁移而又无法摆脱负迁移的心理运算过程;文章还论述了“误用语”对教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克服这一语言习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语言分析——兼述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文“教学”术语的语义,从古至今有过曲折的转变。古代教学的语义明显的指二字的组合,因此是指教及学两个动作或两件事,目前我们却把教学的语义限定在教而已。因此教学语义根本的问题,是中文教学有两种完全不同但又重叠的语义:1.指一特定语词,而且我们用来只对应到英文的teaching,即教学就只是教的意思。2.指一特定语词或二字连用,此时教学就是教与学的意思。今日我们经常在这两种语义间徘徊,这也造成人们下笔行文及思考时,出现明显的不精确现象。教学语义的古今转变,反映出它的语义和语用与历史事件的密切关联,同时也说明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教育见解之变化。教育理论方面,我们也发现中国大陆随着教学语义的转变,出现了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若不能清楚界定教学与课程的语义与概念,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仍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不少词语可以通过反序重叠的方式在一个语言片段中表示不同的意义和增强修辞效果。文章试从语音、语法、语义和修辞四个方面对汉语词语反序重叠现象的特征及功用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世界与物理世界并非一一对应,“青”类词语不单纯表示物理世界里的各种青色调,由于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的介入,“青”类词语内部结构和外部含义都得到大大的拓展,而这种拓展也是有迹可寻的。  相似文献   

20.
"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复杂的一个词。古代汉语"所"字用法归纳为用作名词、数词、量词、假设连词、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