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育经费是一国教育发展的保证,教育经费的科学筹措、配置和使用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对教育经费及其比例、教育经费学理、教育经费投入学理从一定程度上进行分析理解,对教育经费的有效配置和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家财政性经费投入是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越发显现,高等职业教育所需要的成本也将会越来越高,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却少于普通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因此,国家应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立法保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3.
教育经费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赖以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不足、初中教育经费负担结构不合理,导致江西省初中教育,尤其是农村初中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教育经费严重偏低,直接制约了江西省初中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经费法是就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使用中产生的种种关系和问题而制定的部门法,它涉及到的是办教育所需最终物资——经费问题。教育经费是教育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的组织形式。自现代以来,教育经费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级政府在分配国家财力的时候都必须充分考虑教育的花费,合理安排教育的预算与支出。教育经费的筹措、教育经费的配置、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等问题也日益成为学术的焦点,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从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法来看,有关教育经费的立法实质上是各国为了加强对教育的干预而通过立法的途径对教育财政实施的干预。财政是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偏低,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是教育管理体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带来的教育经费负担责任的划分不合理;二是有关法律法规对教育投入的规定未能有效落实.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的对策:一是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构建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二是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建立省级政府统筹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三是建立公平科学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6.
教育经费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教育经费短缺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共性问题。目前我国教育经费喜中有忧,教育经费稳定增长,但是教育经费日趋紧张。针对我国的教育经费现状,章认为应通过拓宽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加大预算内拨款力度;继续实行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非政府的多渠道的教育投资;逐步完善培养成本补偿机制;发行教育彩票;开办教育银行和教育储蓄等措施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7.
有效教育投入是保障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科学决策。本文从如下方面阐述了地方政府健全教育经费保障与统筹机制的教育科学性:1.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投入政策,确保教育经费有效增长;2.健全科学的教育投入机制,切实提升教育经费保障水平;3.完善省级教育经费统筹机制,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4.健全教育经费监管机制,实现教育投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马宽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12期中撰文,呈现了我国高职教育经费短缺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经费短缺的主要原因,继而提出了高职教育经费补给的可行性路径。我国高职教育经费短缺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高职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收入较低,其数额明显少于普通本科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收入;二是高职教  相似文献   

9.
李宁  林婷 《职教通讯》2015,(7):10-15
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经费的投入,它推动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还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区域间差异比较明显等不公平现象。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平性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公平的起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公平"理念下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有助于国家正确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制定出更公平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需要积极地优化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发展水平.教育发展、学生发展离不开教育经费支持.对于高校来讲,其需要做好教育经费分配工作,提高教育经费利用率,发挥教育经费价值.若是高校可以基于内部审计视阈下探究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有效手段,就可以提升教育资金应用水平.本文主要分析高校绩效审计的内涵,研究高校...  相似文献   

11.
教育独立性:蔡元培教育思想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都有诸多成就。从他的“五育并举”思想、大学理念和北大实践均可以看出其思想之深邃以及给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教育独立性是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之灵魂,从他对教育目的阐述、教育目的实现路径的探索均可以看出这一思想精髓。本文总结了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独立性,以期给今天的中国教育带来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试述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懋元教授作为我国名的教育家,高等教育学的创始人,在他长期的理论工作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和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对潘先生的重要高等教育思想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归纳,从高等教育目的观、价值观、发展观、质量观以及教学思想方面阐述其高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王鉴 《教育研究》2012,(6):66-71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在自己的学术活动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智慧而艺术地展示了他丰富的治学思想,主要包括"冷板凳"坐成"热板凳"、见识与知识同等重要、理论联系实际、个体与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治学思想。总结李秉德先生的治学思想,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其教育思想,而且在于将李秉德先生的教育思想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4.
百年王船山教育思想传播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起始主要是王船山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研究、学习王船山教育思想并非自觉,其影响的表现形式多样:王船山从祀文庙,办船山书院,模仿船山史论作策论等;王船山教育思想传播的第二个阶段是自觉研究王船山教育思想阶段,此时期研究王船山教育思想的论文非常丰富,形成了热潮.但是,这种研究仍有缺陷:简单套用主流理论,多是贴标签式考察.王船山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应有路向是:一是研究王船山的教育理论,二是研究深蕴在心性之学中的教育哲学,三是研究王船山自身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秉承生活教育思想精髓、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生活德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随着他的教育实践从萌芽走向成熟,包含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为中国近现代德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系统地认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有益于从中汲取营养,指导当前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历史上,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其教育思想也是相当丰富的,老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主义,他的许多观点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而且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剖析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教育原则等方面对老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以揭示其对教育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带来中国思想文化的大变革,国内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翻译出版了大量教育专著,很多中国教育家在学习西方教育思想的同时,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先秦儒家的很多教育哲学观点的认同,推进了教育哲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陶行知在借鉴杜威实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黄炎培在杜威职业教育“社会化”、“平民化”、“个性化”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晏阳初和朱焕章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的两大教育家,晏阳初率先在河北进行定县实验,朱焕章则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教育实践。纵观两者,我们会发现两者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存在诸多共通点,突出体现在都怀有基督宗教的博爱情怀和对教育现实的深刻思考,坚持教育的普及性和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平教运动的师资培养,平民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本土性特征等等。比较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于教育家办学以及当代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教育哲学家彼得斯将教育理解为价值,他提供了一个理解教育的新角度;陈桂生揭示了教育价值的演变,指出现代教育价值包含教育(狭义)价值与教养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马克思的教育思考。他的思考融入其对生产劳动、社会斗争和学校教学的评价,对这些评价的分析表明,马克思的教育思考深嵌入工人阶级解放的构思之中。论文从工人阶级解放角度考察教育价值如何嵌入三类评价,亦立足教育价值透视马克思教育思考的特点。这些分析表明,把握马克思的教育思想不能离开其对工人阶级解放的理论构思;在教育(狭义)价值和教养价值上,马克思重视后者甚于前者,这种不平衡同其对道德、道德品质形成的思考有关。从社会结构来看,马克思的选择不无合理之处,如立足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养成,德育的作用又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主体性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及师生关系方面.深刻体会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体性教育思想,对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