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字题常常只用文字单纯地表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而不反映具体的事物或情节,与式题、应用题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据文字题的特点,我们常可以用语文训练方法来巧解文字题。一、缩句法对于多步计算的复合文字题,可以从题目的整体结构出发,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舍弃一些次要的词语,将原题缩成一句短语,以便清楚地突出题意,准确地体现运算顺序,我们可称之为“缩句法”。例136乘4.5的积,减去0.125除8的商,差是多少?分析这道题的题意可缩为:“积减去商,差是多少?”由题意可知,积就是36×4.5,商就是8÷0.125,所求的差是:36×4…  相似文献   

2.
一、重视解答文字题的各种基本训练,并使训练逐步系统化为使学生提高解答文字题的能力,应对学生进行解题的基本训练。例如:①四则混合式题运算顺序过关训练,②算式读叙训练;③文字题结构训练;④文字题扩缩训练;⑤找重点字词的“缩句”训练;⑥文字题与式题的语式互译训练等等。这些基本训练的内容应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安排确定,做到训练扎实到位,循序渐进,形成系统。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作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1.缩句法。应用缩句法理解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对多步计算的复合文字题,可以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舍弃一些次要词语,以便清晰地突出题意,准确地列式计算。如“1.5除37.5的商减去3.4与4的积,差是多少”,可缩写成“商减积,差是多少”。应用缩句法分析文字题,便于准确把握题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2.扩句法。对文字题中比较抽象、概括、简略的内容,可用具体的数据或比较浅显易懂的词语加以说明、补充或替代,使题目变得易于解答。如:一个数减去30后得120,减少…  相似文献   

4.
文字题可分为简单文字题和复杂文字题。简单文字题只含有一步计算,运算方法明显,学生容易掌握;复杂文字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文字题复合而成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难于理解。如果把语文中的缩句法运用到数学文字题教学中来,学生就易于掌握。 例如:“4乘以9.5的积加上27.6除以6的商,结果是多少?”首先教学生找出这句话的主语、谓语、宾语,学生根据已有的语文知识很快找出主语——积,谓语——加上,宾语——商,教师板书“积加上商”。然后要求学生在句子中找出积是什么?(4×9.5),商是什么?(27.6÷6)。最后让学生把积(4×9.5)与商(27.6÷6)分别代入缩的句子里面,就得4×9.5+27.6÷6。  相似文献   

5.
文字题教学三法□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张秀茹☆☆小学理科教学☆一、用缩句法判断运算顺序数学和语文两学科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在解答文字题时,可根据文字题中的语法结构,分清主语、谓语、定语和宾语,并运用语法知识把文字题进行缩句,突出基本数量关...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解答计算“0.85与3/4的差再除以1/10商是多少”这一类文字式题时,往往错误地解答为:0.85-3/4+1/10。据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结构,抓住重点,正确解答文字式题。例1.0.85与3/4的差,再除以1/10,商是多少? 这是一道有减,除两级运算的题目,究竟是先算减还是先算除则是该题的难点,通过分析题目结构可以得出:差+1/10=商,这样就抓住了重点,先算差,后算商。  相似文献   

7.
要提高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必须使学生搞清复合应用题的发展结构。让学生在练中领悟到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以下着重谈谈如何围绕着复合应用题发展结构设计练习的几点做法:一、根据算式的发展,进行编题练习应用题编题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明确题型特征,提高解题能力。根据算式编题可以先采取从一步到两步,再到三步……的相关连续编题的方法。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先出示算式“4.8×5”,学生很快地就会编出许多乘法应用题,这时教师就抓住其中的一道:“某人每小时  相似文献   

8.
对于“3 1/4加上1.75的和除以5/6乘以7/8的积,结果是多少?”这道文字题,学生往往把算式错误地列成(3 1/4+1.75)÷5/6×7/8。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只按文字叙述顺序列式,而对文字题中哪些是主要成份,哪些是附加成份,分辨不清。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种辅助性的分析方法——缩句分节分析法。它分三步进行:1.最后一步求什么?2缩句分节;3.列式。 例如,125乘以320与240的差,积是多少? 第一步,抓住“积是多少”这一问句,从而确定了最后一步是求两个因数之积。到底是哪个数乘以哪个数,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分节缩句。  相似文献   

9.
由汉字或英文字母组成的算式,我们称为文字算式。文字算式是一种数字谜,一般情况下,在同一道题中,相同的汉字或英文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或英文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解答文字算式谜时,要仔细观察算式的特征,正确选择解题的突破口,最后通过尝试寻找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0.
解文字题也象解应用题一样,要启发学生思维,理解题意,把题中的数学术语搞清楚,分析题中已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采取“缩句”的方法,使题意清楚地显示出来。如:“9.072除以72的商减去0.53与0.204的积,得多少?”先引导学生用语文教学中“缩句”的方法找出句子成分,再一步一步地解答。该题通过缩短句子后变成:“商减去积,得多少?”再进一步分析,商是哪个数除以哪个数得的商呢?积是哪两个数相乘得的积?从而使学生找到解题的步…  相似文献   

11.
一、教会学生解答文字题的一般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文字题,根据知识体系编排,分布在各个年级。教学中若不揭示解题规律,教学效果就不理想。我的做法是:抓住所求问题,找出必要条件,点划关联词语,明确解题关键,列出综合算式。即运用“分析——综合”并举的方法审题。其过程是:①审题以理解题意,找出问语 (求什么 )和中心词;②根据问语和中心词找中间式 (分析法 );③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综合法 )。举例如下: 用 3与 0. 5的差去除 5和 10的积,商是多少 ? 中间式 中心词 中间式 问语 ② ① ② ①   综…  相似文献   

12.
杨丹 《广东教育》2006,(7):122-122
心理学认为: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正迁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解答文字叙述题时首先要列式正确,而学生的列式错误多是因为抓不住主要成分。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以语文中的“缩句法”为迁移点,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相似文献   

13.
文字题是联系式题与应用题的纽带。学好文字题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文字题比较抽象,特别是复合文字题,数量关系复杂,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列式容易出错。所以,在文字题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正确理解数学名词、术语文字题是用数学名词、数学术语表达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因此,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各部分名称及和、差、积、商的概念以及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看算式编题,有助于…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认为: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正迁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解答文字叙述题时首先要列式正确,而学生的列式错误多是因为抓不住主要成分.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以语文中的“缩句法“为迁移点,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相似文献   

15.
列综合算式计算两步文字题,是九义六年制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的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列综合算式的开始。学好这一内容,可为以后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打下好的基础。学生初学列综合式,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特别对要不要加小括号,怎样正确地加小括号,感到迷惑不解。解答文字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列式,如果算式列不对,后面的计算也就无意义了。下面谈谈帮助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的方法。一、复习旧知,作好准备。1.复习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差、积、商等数学术语。要求学生理解并记住每个术语对应的运…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三步复合文字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三步复合文字题的数量关系,会列综合算式解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教学过程可按以下程序设计。 一、基础训练 1.把式题改为文字题。教师逐题出示以下4个算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例2“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是在前一册学过的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例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学重点是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和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难点是三步计算文字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关键是先要明确最后要求的是什么,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另外,在文字题的教学中,要强调一些数学术语如“除以、除,和、差、积。商·、”的含义,以及“的”字在定语成分中的作用和规律。一、复习导入(一)说一说SO+(32O-2()55)的运印顺…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P98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应用这些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和解答文字题。  2通过验算,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方法:活动导学教学过程:  一、引旧探新  板书出示:24×18=432 432÷24= 432÷8=  师:根据第一道算式,你能很快地说出后面两道算式的结果吗?(板书结果)依据是什么?(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师: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发现、寻找出这个依据的呢?  生:这个依据是相对于第一道算式得出来的。  [点评:引用旧知“…  相似文献   

19.
一、引入 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空。(磁性黑板出示) 被除数÷除数= 。提问:谁来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口算下面各题。 8÷2 16÷4 800÷200 80÷20 40÷10 24÷6 师:请仔细观察这几道题的商,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商相同的算式,让学生猜一猜,今天可能学习什么新知识。  相似文献   

20.
课堂作业时,教师让学生完成下面这道简单应用题:用一根长16厘米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有位学生按如下解题思路进行了解答:16÷4×4=4×4=16(平方厘米)。这种解答对不对呢?执教者认为是对的。他的理由是学生内心已完全明白了解题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只是列式欠妥而已。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这道题是一道已知正方形周长求面积的题。解题时,需先求正方形的边长。本题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就是(16÷4)厘米。求面积的正确算式应该是16÷4×(16÷4).学生的列式中,16÷4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