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内历史最早、根基最深的基础类高等专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该专业也需要面临许多新问题。本文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所面临的外部形势、自身的目标设定、课程内容等特点,从培养本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出发,尝试从教育理念、知识技能、训练模式三个方面构建一个既符合专业属性,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模式,目的在于让本专业的大学生得到"真才实学",切实提高本专业质量的同时,亦能拓宽提升本专业的就业前景。  相似文献   

2.
语文基础教育课改推行多年,与之相协调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加强专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尤为重要。“善读、能写、会教”,作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能力,有着丰富的内涵,也需要经历长期的训练积淀过程。应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上下功夫,实现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应用性.所谓应用性人才,就是要求培养品质高尚、举止得体、技能掌握卓越超群、文学底蕴深厚的社会工作者和祖国建设者.为此,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中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阅读鉴赏能力、写作功底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教学技能包括一般教学技能与专业技能。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一般教学技能包括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四项,可以通过分项过关、开口论辩、自讲合作、先写后评的方式加以提升;专业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可以通过听课例讲座、说备课讲课、读教育名著、写教学论文的方式加以提升。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学专业素质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思想范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素质培养问题。素质是一个人内在的思想、学识等因素和外在行为、能力等因素融合为一的整体性体现,可分为行为素质和能力素质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可将"写"(文章写作)、"说"(口头表达)、"书"(汉字书写)三方面的能力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取向,并具体分解为五个方面:公开发表一篇文章、能说一口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笔规范且较美观的钢笔行书字、阅读100部以上的参考书、听一些专业课之外的课并写出有关论文。在制定这样的能力素质培养方案时,应确立素质与能力融而为一的整体性观念,充分注意其规则域限性、实施和考核的可操作性、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性以及结合相关的社会力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使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培养模式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本文以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提出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并且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要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让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加焕发生机,更具有实用性。本文从实际出发,阐明了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从而提出了制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以期能为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地位的提升,更广泛的运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从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来看,教学思想的落后以及教育体系的陈旧是导致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质量低下,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改善现状,有效提高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全面提升,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产学结合教育已成为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在当今社会新的人才需求架构下进行应用性改造是必然、明智的选择。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在文科专业中推进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教育基础理论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理论来源,具有普遍性、贯穿性和决定性等特征。汉语言文学教育对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根据教育基础理论的要求和时代形势,目前汉语言文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改革,分析教育的基础理论,以期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试论语文教育的存在论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因其植根于语言的生活土壤,在所有教育科目中优先具有进入存在论境域的发言权。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在不同的哲学语境中意味着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立场。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言打交道的精神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和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从交往—实践的角度来把握语文教育的立场和方法,是当前语文教育正在努力实践和探索的方向,是对过去长期以来所奉行的认识论语文教育模式的一种积极批判,也是对存在主义语文教育立场忽视语言实践倾向的一个有力的矫正。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百年语文教育变革中,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从不同向度建构了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历史谱系。一方面,现代性的核心价值并非均衡地参与,因而造成语文教育现代性的生成及变革呈现出不平衡及单一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在不同历史阶段,现代性的核心价值又被反复确认,并被不断重写。在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之间,又存在着既矛盾、冲突又暧昧的关系。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之下,重建语文教育既要重估经典教育的价值,又不能拒绝生活关怀;既要深刻反思科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又要从语文学科人文性及汉语语言本身的特性出发。  相似文献   

13.
西部普通高校在发展层次上明显滞后于东部、中部等发达地区,且面临教育资源的先天不足。以此作为探究问题的基点,西部普通高校传统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便成为检验西部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拟结合绵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实践经验,具体分析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建好传统专业,以及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是走出当前困境的关键。为此,教师要重建教学价值观,同时完成传统教学角色的转换,确立教学对象意识,增强课堂设计意识,具备敏感的语文学科意识,并将这些自觉落实和渗入到教学实践,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所普遍认识,但目前我国高校对审美教育问题研究较少并且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而很少进入实施阶段。通过本课题研究得出:在教育学、美学理论及审美性、创造性、循序渐进性等原则指导下,制定高校专业课中的审美教育教学方案,在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上,实施专业课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模式,初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趣味、审美欣赏的基本能力。经过实践,是可取得一定成效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不能不服务于救亡急务,由经学附庸蜕变为政治附庸,并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失落传统文化的“诗魂”。这一命运,在如飓风般迅速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是不可避免的。“文”与“雅”逐渐衰落,最终成为陪衬和点缀.而“白”与“俗”则逐渐成为正宗和主流。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携带着一些新课程理念,它所设计的四个部分也有着比较清晰的逻辑结构,但由于缺乏对语文本质属性的准确把握,随之展开的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内在逻辑联系均欠清晰,不利于语文教师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标准》里的一些阶段目标忽视了新时期某些必需的个体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不能不服务于救亡急务,由经学附庸蜕变为政治附庸,并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失落传统文化的"诗魂"。这一命运,在如飓风般迅速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是不可避免的。"文"与"雅"逐渐衰落,最终成为陪衬和点缀,而"白"与"俗"则逐渐成为正宗和主流。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课在高校人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实施教学时,弘扬人文精神,彰显人文教育的力度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时代教育的本真诉求.为此,结合大学语文课的特点,以趣催文,以史识文,以典铭文,以教养文,才能有效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是学生生活世界中最具语文教育性因素的潜在课程。校园文化对语文素质教育具有潜在的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对学生进行潜在的语文教育以促进其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另一方面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课程 ,从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这个视点出发 ,非常重视教育主体性问题 ,非常重视情感教育 ,它将给语文素质教育带来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的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