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我教<藤野先生>一文的第二课时. 我说:"今天,请一个同学上来就我们学习的<藤野先生>一文在黑板上出一道题,让下面的同学作答.大家准备一下."说完,我扫视了一遍教室,目光在戴飞燕同学身上落定,便点将要她上来出题目给同学们作答.小戴有点腼腆地走出来,在黑板上写下这样的题目:"作者这样写第一部分的意图是什么?"写完对着我笑笑,回到座位上.同学们看着题目开始思考.  相似文献   

2.
这篇别致耐读的随笔,约有三个新:一.题目新.我最初读到这个题目,以为是太平洋上夏威夷群岛中那个“中途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与日军在这个小岛上发生过激烈的争夺战,因此,我想作者在谈旅游观光感想吧.然而,读了全文才知  相似文献   

3.
影院门口的"新片预告",男女老少争相观看.观众知道一周内放映什么电影,事先选择某片、某场,届时欣然前往.我由此得到启示:命题作文也应该预告题目.过去,我把题目藏在肚中,直到作文课上经过启发谈话之后,才让题目跟学生见面.揭示题目前,学生根本不明自我"葫芦里卖啥药";出示题目后,学生毫无思想准备,两堂课要交卷,他们只好来个三言  相似文献   

4.
在上护理学校的第二个月,护理学教授给我们做了一次小测验.我是个学习非常认真的学生,顺利地做完了前面的题目.可最后一道奇特的题目却难住了我,这道题目是:“你知道我们学校那位女清洁工的名字吗?”我眼前立即浮现出那位女清洁工的形象,她身材比较高大,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十分引人注  相似文献   

5.
王雷 《语文新圃》2008,(11):6-8
怎么会用上这么一个"很文学"的题目?当然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随便想出来的,这儿是借用了20多年前<中国青年>杂志上一篇文章的题目.我记得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封署名"潘晓"的读者来信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用的就是这样一个题目.这封信发表以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人生观问题的大讨论,持续时间很长,参与面很广,当时我在一个很闭塞的乡村读中学,都知道这个事情.……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08,(6):14-17
题目我想起了____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500~1 000字的文章。1.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相似文献   

7.
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算理与法则,但当不能两全时,我的选译是算理为先。 缘于张丹教授在《以数的运程》一文涉及题目1和题目2上的得分率分别是70.10%和43.09%.  相似文献   

8.
屋外寒风凛冽,树枝剧烈地摇晃,刚长出来的几片嫩绿的叶子,也左倾右倒,坚持着不愿离开树枝. 这个时候我在考场上写下这么一个题目. 真煽情啊!真不现实啊!我这么想.妈妈您看了这个感动人心的题目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您一定会一巴掌拍碎所有的梦幻泡泡,顺便飞给我一件棉衣,然后淡定地说:“别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变天了,赶紧加衣服,感冒了我才不给您治.”没错,您一定会将这感动人心的题目给华丽丽地无视过去,并且迅速地将我拉回残酷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下,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上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改变原有的授课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是当务之急,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有一个问题:在数学课上,有的题目已经做过、讲过好几遍,这些题目在  相似文献   

10.
在我酝酿题目时,脑子里一下子就跳出了"半道上"这个题目。这之后,我又想了几个题目,觉得都不如它。碰巧我18岁的儿子放假回家,我又慎重地征求他的意见,他在几个题目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这个。问他为什么,他说:"看到这个题目有点感觉。"实话实说,这个题目其实并不是我现在想出来的。好多年前,我曾用它写过一篇小说,直到现在我还对这个题目意犹未尽,但我不想在此诠释这个题目的"深意"。它对你来说,也许是一个画面,也许是一种思考,也许……你的感觉越独特越好。  相似文献   

11.
牛俊美 《班主任》2006,(12):43-43
一个春光明媚的中午,我把一套语文模拟试题发绐初三的学生.1小时后,一位叫雪的学生把卷子交上来.卷子折了四折,放在我面前就像一封信.打开卷子,我发现雪只写了作文,其他题目都没做.我将目光落在了那篇作文上,题目是《老师,给您说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12.
[作文考题]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题目甲:《我渴望_____》;题目乙:《他真_____》.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在下面横线上.②写成 5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③思想感情真实健康.④文章中不准出现真实的人句、校名.⑤题目乙中的“他”不能是报纸、杂志公开宣传的人物.[考场作文]  相似文献   

13.
<正>在做"句式变换"专题练习时,有一个句子里使用了"通感"的辞格,要求学生依照句子样式写一个句子,我发现多数学生都没有做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应该不难,学生怎么不能做出来呢?后来评析时我给学生讲了要用上"通感"的辞格,但是学生却还是不能写出含有"通感"的句子。于是针对这个题目,我给学生列了一个选择:1.会写,但不知道要求2.知道要求,不会写3.不知道要求,不会写我们知道学生要想做好题目,就要既知道题目要求,也要能写作,学生写不出来是因为不知道要求,还  相似文献   

14.
<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有老师抱怨"这个题目已经讲过多遍了,学生还是出错",和学生的无奈"我听懂了,但题目变了我又不会了".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领悟内化能力,题目的灵活多变以及教师的启发诱导等诸多因数.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避免"一言堂",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第3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抓审题训练,弄清题目与文章内容的联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以石碑上乡亲们的话作为文章的题目,其内容都是围绕这个题目来展开的.教学时,我从抓审题入手,引导学生弄清题目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后,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课题中的挖井人指谁?吃水的人指哪些人?)在此基础上,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看边读课文,在看、听课文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审题中的两个问题.以上审题、思考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我今年上五年级了,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素有"数学小神童"之称,我也常常引以为豪。今天傍晚放学的时候,上三年级的弟弟有道题目不会做,让我教他。我想,三年级的题目对我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把题目拿来吧。  相似文献   

17.
关于演讲题目的说明 先跟大家讲一下题目——“中国人的生命气象”,其实这题目很空泛.事先不知道要说什么,所以就定了这个题目.定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随便说.早先,这个题目也曾于2014年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各讲过一场,那两场讲座跟今天的内容一不一样呢?老实说,我不知道.因为题目只是一个大方向,到底会讲成什么样,都得看当下的情况;中国的东西,向来都是这样的.我在2013年,有一次在台北书院做讲座,题目叫做“文化基因与生命安顿”,一星期之后,我到台湾大学又讲了一场题目一模一样的讲座,有一个台北建国中学的老师两场都听了,听完之后,很诧异地问我,怎么两场讲座的内容完全不一样?!我说,因为两场的听众完全不一样;除此之外,我那两天的心情也不一样,所以,自然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相似文献   

18.
我在2006年第十期<小学生时空>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叫<逃离海啸>.  相似文献   

19.
一次六年级习作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围绕如下命题展开教学。题目:《我和有个约会》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展开大胆的想像,可以写身边的事、童话、科幻故事……3.字数在600字以上。课上,老师就习作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发言踊跃,  相似文献   

20.
OM擂台     
《小学生》2005,(9):48-48
让我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用我的创造力把我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挑战题目:结绳记事1.今天,一位母亲生下了三胞胎。2.一天要吃够三顿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