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谓“整体把握、关键突破”?就是说不论是教学两步应用题或者教学三步应用题 ,都要从整体上抓住关键的基本数量关系 ,进行突破 ,从而布列方程解题。这样学生对列方程解应题就不至于有“剪不断 ,理还乱”的感觉 ,使问题变得简单、明朗。如教学“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 ,卖出7袋以后 ,还剩40千克 ,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袋饺子粉?”所列的数量关系式 :每袋的重量×原有的袋数 -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5千克x袋5千克7袋40千克以上关系式中虽然将条件和问题一一列出 ,进行逐个分析 ,但用这种方法显得烦琐 ,也不易…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109~111页例1、例2、练习二十七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及表达等能力和认真思考、仔细检验的良好习惯。3.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成就感。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了解学情,把准起点教师出示复习题: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师:这道题谁会解答?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这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 ,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提高学生素质。复习导课 ,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导入时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有助于让学生在好奇、好胜的心理状态下进入学习“高潮”。如五年制第八册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复习中出示“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 ,卖出 35千克以后 ,还剩 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在复习时 ,可适当设计活动空间 ,…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从不自觉到自觉摸索了一套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那就是运用“一步计算”的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所谓“一步计算” ,就是原题目不论是一步计算的 ,还是两步或三步计算的问题 (对几何题和上、下车问题等特例除外 ) ,一般都可以列成形如  ○   =  的一步计算的数量关系式。这种方法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应用题的结构 ,列出的方程不易出错。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1 1 7页的例 1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 ,每袋 5千克 ,卖出 7袋以后 ,还剩 4 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09~111页例1、例2和练习二十七的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及表达等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仔细检验的良好习惯。3.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成就感。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了解学情,把准起点。出示复习题: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师:这道题谁会解答?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先请学生独…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应用题复习课。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2能熟练正确地解答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点: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揭示解答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分析中间问题  (1)商店有72千克苹果,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商店有9筐苹果,每筐8千克,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第(2)题,要先求什么?  …  相似文献   

7.
有的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除法应用题,往往分辨不清,那么怎样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判断该用什么方法解答呢? 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应用题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题中只有一个量 (一)已知总量,求部分量 如:“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 ,还剩多少千克?” 1、根据线段图来分析 吃了 ,就是把40千克的大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吃了其中的5份。根据线段图,吃了5份,还剩3份,而题中要求的是还剩多少千克。只要求出每份是多少千克,就可以求出剩下的3份是多少。8份是40…  相似文献   

8.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台秤,感知日常生活中以千克为重量单位的意义) 师:大家观察一下白糖的包装袋,一袋白糖是多少克? 生:一袋白糖的重量是500克。 师:请同学们拿一袋白糖,掂一掂,感觉一下有多重? 再拿一袋白糖,与原来的一袋合在一起,掂一掂, 一共有多重? 把这两袋白糖全部放在台秤的托盘里,观察一下, 台秤指针指在什么位置? 生:台秤的指针指在“1”上。 师:这两袋白糖的重量是1千克,“千克”是我们新 认识的重量单位。大家想一想:1千克等于多少克? 生:1千克是两个500克,也就是1000克,所以1 千克=1…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     
一、知识的整理与概括1.想一想,说一说。(1)能把下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写出来吗?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千米,汽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快几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自行车3小时行驶45千米,汽车比自行车每小时快几千米?()()()思考:能找出上面两题之间的异同点吗?(2)用算术方法和方程解下面的题。①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共6500千克,大米每袋90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运来50袋,面粉运来多少袋?②花瓶中原来插着8朵花,加上张红刚买来的2束相同朵数的花一共有…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中有这样两类常见的应用题:一类是一批货物卖出几分之几后,又运进多少千克,结果比原来多或少几分之几,求原来多少的问题;另一类是已知两个量,其中一个发生了变化,或是两个量都发生了变化,以及变化前后两个量的比,求总量或一个量的问题。本文将两类问题分简、难、繁三种情况分别论述,如让学生掌握了下面的解题要领,审清题目,算式便会脱口而出。 第一类。 例1.商店有一批水果卖出后又运来60千克,结果现在比原来多,原有水果多少千克? 解:60÷()=200(千克) 答:原有水果200千克。 分析:据题意,又运…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坐成五组)师:老师课前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袋精盐,放在你们小组的桌子上,请每个同学都用手去掂一掂,感觉一下这袋精盐的重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每人都用手去掂精盐,感觉一袋精盐的重量。)师:谁能告诉大家这袋精盐的重量是多少?生:这袋精盐上标着净重1000克,我认为这袋精盐的重量是1000克。生:这袋精盐的重量是1000克。师:好。两名同学说得对,这袋精盐的重量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又叫1公斤(教师边说边板书:1千克=1000克)。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了解1…  相似文献   

12.
用好线段图     
线段图是帮助分析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线段图,就能寻求到不同的解答方法。例利民粮店有一批面粉,卖出它的35后,又运来200袋,这时的面粉相当于原来的80%,原来的面粉有多少袋?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为叙述方便,图上的端点和分点分别用A、B、C、D表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要把握住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列式解答。算题要求原有面粉有多少袋,关键是求出又运来的200袋对应的分率,再列式解答。解1:从线段图的左边看,CD=AD-AC,200袋对应的分率是80%-(1-35),原有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45页例1.一、复习准备:1、一步应用题的解析过程(分析、抽象、综合).2、练习准备题:1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18个花皮球,一共有多少个皮球?2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口述解析过程)二、导入新课:同学们看上面两题能不能合成一个题?让学生自己合并,然后读题,老师把其板书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一、交流信息,引入新课师:通过背一背、抱一抱等形式我们感受到每个同学都有一定的重量,只不过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些物品的重量,哪位同学把你了解到的情况介绍一下?生:我的体重是28千克。生: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吨。师:你是怎样知道大象体重的?生:我是从网上查到的。生:我这袋旺仔QQ糖的重量是50克。师:能说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吗?生:这个包装袋上标的是50克。师:噢。在这儿王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包装袋上标的50克是指QQ糖本身的重量,并不包括外面包装袋的重量。不过包装袋的重量非常轻…  相似文献   

15.
创设猜想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师:我们已经知道千克与克是常用的重量单位,还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千克与克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猜想的。生1:我猜千克称的多,克称的少。生2:我根据1千米=1000米,猜想出1千克=1000克。生3:我根据千克中有个“千”字,猜想出1千克=1000克。【评析】允许学生猜想,为学生创设猜想的情境,就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猜想有的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未知的,有的是根据条件想象出结果的,有的则干脆…  相似文献   

16.
一、用两个相关联的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进行过渡。在各类简单应用题教学时,要十分重视把两个相关联的简单应用题作为一组进行练习。如:(1)某商店近来苹果24筐、梨12筐,一共运来多少筐?(2)某商店一共运来苹果和梨36筐,卖出15筐,还剩多少筐?  相似文献   

17.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吨的认识》(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第六册第47~49页)时的教学片断实录。(课一开始,教师就在教室讲台两边各放了一个重25千克的大米袋。)师:同学们,你们能搬得动25千克的物体吗?生:(齐)能。(大部分学生神情中充满了自信,只有少部分学生脸上露出怀疑的神情。)师:那就请同学们试一试。请你们排成两排,分别来搬一搬这袋大米。(同学们有的只能拎起米袋的一角;有的小女孩用尽力气也不能把大米袋挪动一下;有个别大男孩想逞一逞能,用尽吃奶的力气,涨红了小脸,也只能把大米袋搬离地面一点点,想坚持一会儿都不可能。他…  相似文献   

18.
张惠民 《数学教学》2005,(4):21-22,36
本文是根据笔者前不久开设的一堂高三数学公开课整理而成的.整堂课以问题为主线,支撑起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展现命题的逐级演变过程.同学们绕有兴趣,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啊!原来数学中的一些结论是这么来的”.课后同学们余兴不减,较顺利地完成了后续探究,教学设计达到了如期效果.以下是本课时教学设计的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薛芳 《山东教育》2002,(25):51-5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第四册第四单元42、43页“千克的初认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千克,通过一掂,称一称,看一看等实际操作活,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2.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入手,通称体重和书包以及小黑板的重量,进步认识千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片段:师:刚才我们了解到了关于千克的多知识,到底1千克有多重呢?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千克重沙子,小组的同学轮流掂一下,试试到有多重?(小组活动,轮流掂1千克重的沙子)师: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1千…  相似文献   

20.
胡惠明 《湖南教育》2002,(18):33-34
一先看两个案例。教学内容:15-9=?(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82页)L老师是这样教的。师:先看这幅图(学生看教科书第82页上图),袋鼠妈妈说:“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应该怎么算呢?生1:15-9=?师:计算结果是多少?生2:6。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3:把15分成10和5,10-9=1,1+5=6。师:对,很好。我们现在看其他的方法,请同学们看图(教科书第82页下图),小老鼠是怎么计算的?生4:小老鼠是一根一根数出来的。师:对。那么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