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示"王牌"     
孩子考了零分,爸爸气势汹汹拿出鸡毛掸子,妈妈抱来一大摞参考书,孩子竟然理直气壮地拿出手中的"王牌"--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看看这一家子,孩子不爱学习,爸爸简单粗暴,妈妈盲目加压,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过度溺爱,竟成了孩子不学无术的挡箭牌.如果这些家长有一点科学教子的意识,学一点教育孩子的知识,也不会陷入如此的"恶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2.
"溺爱"是独生子女时代普遍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往往长辈单向地无条件地去爱孩子,把孩子的快乐看作自己的快乐,把孩子的悲伤看作自己的悲伤,甚至把孩子视为命根子和自己的全部意义所在,对孩子物质享受上一味满足,过度保护,过度包办,过度干涉,导致孩子娇生惯养,出现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爱心——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得有“爱心”,即全面关爱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成长等。有这样一个孩子,平时很听话,在学校表现也很好,成绩不错,突然有一天老师告诉他父母,孩子在学校和老师顶撞并大发脾气。父母这才意识到最近一段时间孩子怪怪的。其实孩子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大多是由于心理变化引起的,作为父母首先得在生活、学习上更加体贴孩子并倾心去与孩子沟通,在聆听孩子诉说中找出孩子心理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用“爱心”感知孩子,及时了解孩子思想变化的状况,及…  相似文献   

4.
"亮眼"行动     
安全是孩子未来社会生活的保障绳,一头系着孩子,一头系着家庭,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必须让孩子内化于心. 做幼儿园安全小主人 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学期初,我们开展"亮眼"行动,和孩子一起寻找幼儿园需要注意安全的角落.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场地、设备、器械的不安全因素,一起标注、贴上安全警示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成了积极的安全管理发现...  相似文献   

5.
1、溺爱型家庭教育。父母的爱是博大的爱,会让孩子刻骨铭心,永生不忘。但是,在爱的记忆中,有的爱让孩子幸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有的爱却令孩子反感,让孩子痛苦,甚至使孩子走向一条犯罪的道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溺爱。现在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稀缺性使得他们成了现  相似文献   

6.
"死亡教育"     
我在小说<二狗的故事>中,写过乡村独特而残酷的"死亡教育".针对调皮捣蛋、四处闯祸、屡教不改的孩子,父母使出"狠招",假装要将孩子淹死.孩子被强行按到了水里,痛苦地挣扎.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沈阳9岁男孩溺亡事件让大家陷入了悲痛.事情是这样的,孩子因为和同学闹矛盾,老师就把孩子的母亲叫到了学校,并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去.回家后,母亲生气地责骂孩子:"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就只能捡瓶子、捡纸盒子,别的啥也干不了……"在母亲的这番"教育"下,孩子负气离家出走,失联了整整两天,直到第三天中午,搜救人员才在附近的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孩子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困难、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脾气,如何能帮助孩子?如何能知道孩子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陶先生的教诲对现在的家庭教育有着指导意义.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9.
"拇指教育"比"食指教育"更有助于推动我们的教育进程,符合教育规律,促进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它可以给孩子一个激励、快乐、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挖掘潜力、开拓思维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如果妈妈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就会造成孩子的“恋母心理”。一般来说,过于恋母的孩子往往是由妈妈的“感情私有”造成的——这些妈妈希望孩子只爱她一个人。妈妈的这种私心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人的性格大多是在一生最初几年内形成的。婴儿时期,妈妈对孩子的搂抱、缠绵的歌声、轻柔的爱抚,这种种良性的刺激对婴儿的身心发育都是极为有利的。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对孩子的爱抚如果依旧如故,这样会人为造成孩子的婴儿化心理时期延长,干预了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孩子的“恋母心理…  相似文献   

11.
曾经,我接手了一个"百变班级".几番困惑、几番挣扎之后,我想,既然孩子是"百变"的,我的解决办法也应该是多变的,这样才可以顺应孩子的成长,引领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聪明妈妈看孩子可用以下四种"镜子":一、"望远镜"孩子让你越来越不满,别人的孩子见到人大方有礼,你的孩子见人就往后躲;别人的孩子安静乖巧,你的孩子满地打滚;别人的孩子会弹琴、会画画,你的孩子却什么都不  相似文献   

13.
家长与孩子交流,或表扬,或批评,或指导,或期待,用语要亲切、清楚、干净利索,这样家长的话语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并接受.但有些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语言不太"利索",往往在对话结束时带有一个伤害孩子的"话尾巴",这会让孩子难过、难堪.不信你听--  相似文献   

14.
在大人眼里,只有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好孩子.在孩子的眼里也是一样,只有听话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在有些父母的心里,唯恐一听孩子的话,就把孩子惯坏了,可是细想一想,生活中,孩子听我们大人的话的时候多,不但没有把我们 "惯"坏,还让我们更加疼爱孩子、关心孩子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发布,这是由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的历时三年的课题.研究提出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教育不能只看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身体健康与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不能只关注课堂教学而缺乏与社会的联结.心理课堂是通过在玩中发挥孩子的建设性想象力,培养孩子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亲和力的学科.文章首先分析了不会玩的孩子的特点,接着阐明玩的教育意义及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力量,最后分享如何陪伴孩子玩.希望孩子能在玩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也许是望子成龙心切,不少教师和家长常常用挖苦、讽刺、揭短的方式对待孩子。如果孩子成绩不尽如人意,就会骂道:“你真是一头蠢猪,以后考不上大学就去拉板车。”孩子若取得了好成绩,又训道:“别自鸣得意,这点成绩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某某比你强多了。”这些家长和教师认为,我又没有打孩子,说重一点是让孩子长个记性,还不是为了孩子好!有了这些借口,便理直气壮地对学生“口诛语罚”。  相似文献   

17.
不少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于老实,因为过于老实的孩子容易吃亏受骗,但又希望他们拥有老实孩子的那种高洁品行,那么应该如何教育呢?这时,有些家长往往干脆就教育孩子做个纯粹的老实人,不让孩于沾染一丝"社会浊气";也有一些家长有意识教导孩子学成人的"成熟",宁愿孩子"聪  相似文献   

18.
《家庭与家教》2006,(10):51
首先,作为父母,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理直气壮地说一声“不”。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勇于坚持原则。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让孩子心目中形成一个正确的行为观念,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心目中有一条是非界线,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使孩子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规则。其次,家长要牢固地树立懒妈妈养了勤孩子的观念。我们要明白:我们不可能养活孩子一辈子,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可替代,要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教会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甚至,家长的担子也可以较早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要知道,这对…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的频繁接触中,总是感觉到当今孩子对生活的“感觉”能力差: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孩子缺少了对生活的酸、甜、苦、辣的品尝,使孩子的“味觉”失灵,身在福中不知福,泡在蜜里不觉甜;学校、家庭成一线,做功课、看电视占据了孩子的大部分时间,使孩子对自然界的“视觉”失灵,他虽然能讲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中国做父母的有个习惯,总爱把小孩子抱在怀里,甚至当孩子学会走路以后还是这样.要是从保护孩子安全的角度说,"抱"在怀里的确是更保险一点,可是父母拢起的双臂恰似一条"绳索",把孩子的手脚牢牢地束缚住了,使孩子手脚和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总在父母"怀抱里"生活的孩子,活动机会少,活动范围小,社交面狭窄,往往孤僻、怯懦、自卑,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勇敢、坚强和蓬蓬勃勃的朝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