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估的文化与高校文人精神的迷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估与文化的主从关系被颠倒的某些事实,导致文化成了评估的附庸,而高校中的文人精神则在异化的评估之下迷失,不只是真学术与真文人中发生了某些腐败现象,而且有假学术和假文人借助于异化的评估乃至评估符号而滋生。伪劣的文化与造假的学术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可能发生普遍意义上的文人精神的失落,由此则会导致虚假的“学术”繁荣,以及真学术的贫困。这之中有着无奈的如异化评估之类的外部情境归因,同时也有着文人自身如文德失范之类的内部情境归因。为我国正在迷失的高校文人精神,有必要在高校矫正评估、杜绝形式主义的虚假评估,使评估真正成为养育高校文化和文人精神的沃土。  相似文献   

2.
章轶勤 《现代语文》2005,(11):123-124
中国人对物质的分类是简易而全面的,"衣食住行"四个字就让人类生存之本一目了然.我们的祖先在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之后,自然也就不满足于做"山顶洞人".  相似文献   

3.
明代通俗小说主要来源于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较多地表现了城市市民阶层文人的思想和世界观,具有较多的"江湖"气息;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传统深远的影响,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知识分子"以德抗位"、"以才抗位"、"以情抗礼"的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4.
民国文人1927年以后尽管大部分迁移到上海,但他们的物质生活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精神上更加独立、自由、开放,呈现精神追求的多样化特质,给上海带来了别样的精彩,使上海这个文化中心也成为文学中心,民国文人的精神追求丰富和提升了文学和文化品质,使上海成为新文学的新的阵地,为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分析五四文学革命、救亡、启蒙的理性精神和以真实、悲剧、创新为核心的审美意识,并论述二者在文学作品中本质的合一,以期给今人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6.
元代绘画吸收了传统美学思想,艺术风格上实现了转变,确立了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发展的“文人画”这一新的绘画形式.文人画在元代尤其是元代晚期在画坛舞台上占据主要地位,其风格也在此时成熟.这时期尤其是元大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茶诗中不仅能看到茶风的变化,还可以了解历代文人饮茶的特点以及文人在茶诗中所寄托的精神追求。文人借助茶诗,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实际,表达了文人的独特精神生活。本文通过对明代茶诗内容的解析,从茶诗中总结出饮茶的特点,具体阐述明代文人寄托在茶诗中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8.
文人画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现象,构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精神。“新文人画”的产生有它的社会必然性,但“新文人画”承袭了入世遁世的思想.这就使得新文人画家也同旧文人画家一样抛开活生生的社会客观,逍遥避世,“采取了自性解脱的态度,在笔墨中寻求着一个理想的世界,自得其乐”。故“新文人画”应强调道德人格精神,重构艺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关注重大历史题材与当代文化问题,这样才能使“新文人画”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文人画。  相似文献   

9.
中日文人在追寻审美情趣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游"使得中国文人在山水田园中追寻着闲情逸趣,在天地自然中释放自我情怀,表现出对于生命自由、精神自由的渴望和诉求。虽说在"游"中追寻审美意趣充满无奈之意味,但他们能以超越之心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寄托。日本文人则乐于将孤独之自我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以主动采取的悲苦之态度在"旅"中感受着自然之美丽,并把生命和情感融入大自然之中,将自然、艺术与人生融合在一起。他们不是以俯仰自得之心境游于大自然之中,而是以纤细之情感尽抒寂静而纯粹的审美情趣,感受自然生命的律动,充满浓厚之唯美色彩。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比较富于民间精神的优秀作家之一。其作品中的商州民间精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对商州民间文化的深度开掘和批判;对商州落后观念,尤其是“婚姻”和“性”等观念的启蒙;对商州人当下生存状态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11.
元代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由异族统治而建立起大一统王朝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文人感到空前失落的一个时代。七十多年的科举中断使得无数文人不仅无法通过科举来实现其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更无法通过科举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身份改变。而作为元代文学之代表的元杂剧,更是集中体现出文人的这一失落之情。本文通过分析几部元杂剧中与选举密切相关的人物形象及其不同境遇,结合元代相关的选举制度,揭示有元一代文人的精神失落与苦闷。  相似文献   

12.
李强 《语文知识》2002,(2):27-29
始于东汉,流行于南北朝的碑志文,到了唐宋之世蔚为大观。一些稍有名气的文人,几乎都写过碑志。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陆游等都是碑志创作的大家。碑志文的兴盛与唐宋古文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碑志也渐渐突破原来只记录墓主世系,罗列生平资料而进一步发展成传记文学,有关碑志创作的理论也渐渐丰富起来。研究这些理论,有利于我们更好  相似文献   

13.
魏晋文人的诗酒风度、北宋初期文人的享乐意识,以及元代文人的浪子风流,都引起了当时文学风貌的变异。元初因统治者轻文重武,停开科举,以至于形成“儒人今世不如人”的局面。精神支柱的倒塌、生存环境的不安定、被政治抛弃后的失重和道德评判标准的失衡,引起了当时文人们思想的躁动,这种思想的躁动应该是元代散曲“蒜酪”“蛤蜊”风味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文人的自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家化的影响下,中国人的自律意识从与整个社会政治的同步一致。到随着政治高压和社会腐败,而趋于僵死和盲动。试图从政治、经济、化、伦理诸方面解析中国人自律意识的丰富内涵,认为其中的积极入世进取态度和参与精神,对我们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雅集作为文人聚会的社交活动,不仅对书法艺术的交流传播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书法创作起到了催化、涵养的作用。书法最能体现文人之风流仪态,而雅集作为一个场域的存在,成为书法创作的精神滥觞之地。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形成的中国文人传统,对中国文人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求精神上的高蹈与超越,徘徊于庙堂山林之间,逍遥于艺术人生,寄情于诗酒玄言形成了魏晋文人生存的基本状态。研究中国文化的魏晋传统,对认识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比较富于民间精神的优秀作家之一。其作品中的商州民间精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对商州民间文化的深度开掘和批判;对商州落后观念,尤其是“婚姻”和“性”等观念的启蒙;对商州人当下生存状态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18.
老舍是中国文学语言大师,幽默语言艺术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其娴熟的语言技法有着独特的构成和形成方式。一是语言要素的变易技法,即语用错位,幽默俏皮;易境易色,幽默活泼;逻辑离奇,幽默滑稽。二是语用角度的修辞技法,即奇比怪喻;诡诞夸饰。  相似文献   

19.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的南北朝民歌成就颇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南北朝民歌对诗人创作的题材、审美情趣、语言表达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庄子思想是一种看重人的自然本性,关怀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及精神的本体论学说。因而《庄子》一书,基本上就是一部充满自然人本精神的哲学著作。它基于对乱世生命的忧患意识,抛弃了一切社会性功利是非而注重自然人本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吸引中国知识分子一代又一代地去珍视自己的生命,善待自我,善待自然,在塑造中国文人的文化性格上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他们的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成为中国文艺思想最光辉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