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学习》2004年7、8期合刊封底刊登了一则《走近经典》的广告,广告语出自该书主编于漪先生之手。广告语的第一句这样写道:“人类创造了几千年的明,单是见诸于字的书籍就浩如烟海,怎么读?穷毕生精力也难以做到。”笔认为,此句中的“见诸于字”有明显语病。遗憾的是,有些同仁对“见诸于字”之类到底有无语病还颇为模糊,故  相似文献   

2.
《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0期刊登了《应“诗歌除外”》一(下称《应》),读后有些不同感受,认为有许多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3.
读罢《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1期刘建平老师的《“万顷”之湖怎有“静影沉璧”》一文后(以下简称“刘文”),对文章观点归纳有三:1.“因受风力、水流、船只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即使在无风的时候,湖面上也总是碧波荡漾”,“洞庭湖的湖面上永远也照不出一个完整的月亮”。  相似文献   

4.
5.
今年《语文教学之友》第6期刊发了笔者的短文《语文教学“创新”浅见》。这里,笔者再对“创新”问题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6.
介词“被”的作用是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行为的施事,如“那只狗被王二蛋打死了”。别看它的用法简单,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请看下面几例。①他的一件书法作品被一个香港人办的全球华人书画展入选了,小香给他带来的信件里,有一件就是入选通知和参展证。(王新军《民教小香》,原载《小说界》2001 年第3期,转引自《中篇小说选刊》2001 年第4期)  相似文献   

7.
刘俊刚 《现代语文》2006,(10):23-24
《语教学之友》总第279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宜入选教材》一,我认为观点欠妥当,现谈谈个人浅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12期“教材研讨”栏目中刊登了何登峰老师《“乞之”还是“丐之”——(伤仲永)质疑》的文章,文中的一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现将一孔之见写出,以期和何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9.
黄琴 《现代语文》2009,(7):129-129
近几年,为鲁庄公“翻案”的文章经常见诸报刊,如《再识鲁庄公——对(曹刿论战)一文中庄公的另一种解读》(《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长勺之战关键在于鲁庄公》(《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6年第4期)、《重读(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第8期)、《鲁庄公形象新探》(《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7期)等等,而且网上也偶或发表一些短论,为其“鸣不平”。最近,李光老师在《语文学习》上撰文(见2008年7—8合刊《鲁庄公:何“鄙”之有?》),进一步把类似的观点导入课堂,引导同学们重新审视鲁庄公这一形象。应该说,这对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独立思考精神是十分有益的,但从整个课堂的流程来看,师生讨论的角度失之偏颇,最后的结论也过于草率。下面笔者拟从三个方面谈谈鲁庄公之“鄙”。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在宁波市语特级教师带徒活动公开课的一次试教时,笔上完《项链》一,学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热烈,很有些沾沾自喜。求教于特级教师朱道初老师,他问我:“学生配合这么好,答案几乎和你的教参相同,你不觉得有些问题?”我感到一种无与伦比的“造假”似的羞愧。是啊!“当大多数的人从同一个视角去阅读这个世界的时候,这种共读之力便会把世界翻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不合逻辑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提到的六种病旬类型之一,历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经常涉及这种类型的病句。那么,什么叫“不合逻辑”呢?逻辑,是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所以,不合逻辑指语言表达中在概念、判断、推理方面出现的毛病,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在第3学段“解决问题”目标和评价建议中都明确提出“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由此可见,数学语言教学应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且文字语言的教学是数学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读了《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1期张克昌老师《早应退出教材的两篇章》一,为张老师直言自己的观点而敬佩,但是对张老师阐述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以下就中的观点阐述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9期刊登了张正良老师的文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性有待改革》。读了张老师的文章,我对其中的有些观点持不同看法,现与张老师做如下商榷。  相似文献   

16.
《古鉴赏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对诸葛亮《出师表》中“崩殂”的注释称:旧称皇帝死为“崩”或“殂”。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语》课本(试用本)对“崩殂”的注释也采用此说。笔认为此注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7.
梅国锋 《历史学习》2004,(11):14-14
从2004年秋季开始,全国大多数省市开始使用人教版《中国古代史》(2002年审查通过),笔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教材几处文字表述的瑕疵产生了质疑。若有不妥之处,诚请同仁赐教。一、教材第三章第三节第一目“江南农业的开发”有这样一段话: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时,江南农业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翻看2009年第5期的《语文教学之友》,拜读了丁勤中老师的《“夏水襄陵”之“陵”应作何解》这篇文章,丁老师在此文中认为《三峡》“夏水襄陵”的“陵”解释为“升”更为准确。笔者非常敬佩丁老师不拘泥于教参、大胆质疑的精神,他不仅提出了疑问,而且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在拜读完丁老师文章后,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相似文献   

19.
文莉 《四川教育》2007,(11):22-22
《一只小鸟》是冰心作品里一篇催人泪下、促人深思的课文。对"小鸟"形象的把握,是学生能够对话文本的关键,也是把课上厚的着力点。杨丽老师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融生活体验于语文学习,化文字为生动的画面,化文字为美好的情感,化文字为高尚的道德,不露痕迹地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拜读了李恩中老师的《&;lt;与朱元思书&;gt;两处注释的商榷》一文(《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3期),恰巧我对这两处注释也有一些看法,愿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