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与宗教虽然是两种独立的意识形态,但从人类哲学认识史看,一般地说,唯心主义与宗教常常有亲缘关系。唯心主义是精制了的宗教,而宗教则是唯心主义的粗鄙表现。在人类历史上确有过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神学的合流,而在“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其他“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这种唯一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的领导者洪秀全在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指导下带领贫苦民众,进行了反封建、反名教的革命性运动。宗教在组织、发动群众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本质为唯心主义最终起了分裂革命的作用。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洪秀全无法走出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圈子,建立的政权仍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政权。在内讧和外压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大多带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东汉末年由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范例,它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带有欺骗性,麻痹性,这就是宗教作为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本质。只有认清这个道理,才能正确评判宗教在农民战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略论布朗基     
路易·奥古斯特·布朗基是十九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于1805年出生在法国尼斯附近的一个小城表热——田尼埃。在青年时代他就积极参加了革命活动。波滂王朝封建复辟时期(1815——1830年),查理第十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终于在1830年7月爆发革命。布朗基是积极参加七月革命的战土,他手持武器同国王的军队进行战斗,一直坚持到击退国王的军队。但革命胜利后,布朗基对路易·菲力普的资产阶级君主制的建立感到失望。他严厉地斥责七月王朝的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5.
俄国解放运动的平民知识分子时期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千百万农民从农奴制下解放出来的农民革命。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俄国最早的社会主义者之一尼古拉·加甫利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理论,是用以进行民主革命斗争的武器。他用这个武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形形色色的反动势力,帮助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坚持文学艺术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方向,即劳动农民的方向。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不仅统治着俄国的哲学领域,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与卢格交往与决裂的时期,被认为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爆发的重要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关注的领域逐渐从宗教批判和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学批判,思想立场逐渐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政治旨趣也逐渐从自由主义转向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与卢格决裂的原因历来争论颇多。西方学者多从卢格的性格因素出发进行论述,而忽视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革命性。很多传记作家则把二人共同事业的失败作为决裂的重要原因进行讨论。而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角度进行考察就会发现,立场和思想的不同才是最终导致二人彻底决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他在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企图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宗教。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在中世纪,唯心主义仍在学术界占据一定位置,还有很多学者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中徘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便是其中一位。费尔巴哈本想通过批判宗教和神学走上唯物主义,然而,他对宗教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彻底,他主张完善宗教,意图在唯物主义之上建立一种新的爱的宗教,他这种把人的感情和联系等同于宗教的观点显示出他对宗教认识的唯心性,表明了他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上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后期,由民粹派制造的恐怖主义事件在俄国接连发生。民粹派的恐怖主义活动是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行动。其错误理论是拉甫罗夫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和特卡乔夫关于进行恐怖斗争的策略思想。恐怖主义活动不仅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且带来了极其有害的结果:首先,它消耗了本应属于革命运动的力量;其次,它造成了很多无辜者的牺牲及大量财产的损失;最后.它阻滞了俄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他在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企图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宗教。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1.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近代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业绩在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具有光辉的一页。结合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来研究洪秀全的哲学思想,科学地阐明它的时代意义和特点,是很有意义的。一、宗教唯心主义与辩证法思想 1836年洪秀全去广州应试时,得到一本《劝世良言》,它是中国基督教徒梁发编印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传道书。洪秀全当时对此书略加流览,未予置意,时至1843年洪秀  相似文献   

12.
皮埃尔·勒鲁,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以宗教社会主义走向人类平等。他不仅对法国革命三人政治口号见解独特,而且对平等进行全面诠释。他认为平等无时不在,包含种族、民族、男女平等等。他的理论,特别是他对平等的诠释至今还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辉,具有极高的理想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我党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是一次以城市为据点的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战争。这次革命战争的后期,由于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党内领导机关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而失败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异常强大而又极端野蛮的中国革命的敌人,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势力,它们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疯狂地镇压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把中国人民抛入反革命恐怖的血海之中,无产阶级在城市中暂时失败了,暂时难于在城市中立足。在这种形势下,如果革命人民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奋战下去;如果革命人民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足的时候同敌人作决定胜负的  相似文献   

14.
(三)有趣的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如康德、黑格尔等在强调主体之能动作用的同时,又都说到对上帝的信仰问题.那么,究竟哪一个更具有能动作用呢?或者“半斤八两”?这是同一个问题实质的两个方面内容,对此仅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笔者以为:其一,马克思曾直接论述过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对宗教不信仰和怀有攻击的态度.比如:马克思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就这样说过:“独立的道德要侮辱宗教的普遍原则,宗教的特殊概念则和道德相抵触.道德只承认自己普遍和理性的宗教,宗教则只承认自己特殊和现实的道德.因此,根据这一检查令,书报检查应当排斥象康德,费希特和斯宾诺莎,这样一些道德领域内的思想巨人,因为他们不信仰宗教,并且.要侮辱礼仪,习尚和外表礼貌” .这是因为,“所有这些道德家都是以道德和宗教间的根本矛盾出发的,因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关于黑格尔,马克思也有过类似的提法,他说:“在黑格尔天才地把十七世纪的形而上学同后来的一切形而上学及德国唯心主义结合起来并建立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包罗万象的王国之后,对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一切形而上学的进攻,就象在十八世纪那样,又跟对神学的进攻再次配合起来.”但这些话决不意味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的立法活动可分为刑事立法和诉讼审判立法两个方面。这些立法发挥了农民革命专政的作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性。但由于农民阶级的不彻底性和历史局限性,这些立法中还存在着浓重的封建主义、宗教迷信色彩,同时法峻刑过,打击面过宽,对太平天国的失败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费尔巴哈对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揭露和批判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原因在于他对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是建立在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的,是其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觉运用和逻辑必然引伸。  相似文献   

17.
陈文英 《天中学刊》2009,24(6):39-41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宗教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观点,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18.
费尔巴哈明确地宣称人的本质不仅是宗教的基础,更重要的它也是宗教的对象、宗教的本质。因此,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终究还是形而上学的。它下半截是唯物主义、上半截是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仅就他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左倾错误作斗争的功绩,作简要的论述。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对期,少奇同志就注意到左倾错误的危害,并进行了抵制。他认为左倾错误在我们党内早就存在,而且危害很大。他说:“革命的失败,无疑是由于陈独秀右倾机  相似文献   

20.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列宁在自己一生的哲学活动中,同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始终不渝地反对超越和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倾向,把坚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反对超越和调和这种对立的倾向,作为坚持党性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一直指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健康发展,对于今天澄清哲学界的大是大非,仍是一盏指路的理论明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