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5,(6):103-10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相结合的目标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而在非竞争性领域发挥其他企业难以取代的作用。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当通过公开透明的机制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2.
前一段时间,我在多种报刊上看到主张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来的文章,认为“在产业布局上,国有企业要有计划地退出竞争性领域,把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转移给非国有企业。……利用国有企业调整的时机,缩短非国有经济集中、积聚的过程”。还有的文章主张政府“从经营竞争性项目退出来”,只在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投资,认为“基础性项目投资包括铁路、公路、码头、水库、堤坝。电站、电讯等”,“公益性项目投资包括国防设施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设施等”,这就不但把建筑、汽车、机电、电子等支柱产业排除在国有企业投资…  相似文献   

3.
集中分析了我国竞争性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的机制问题。竞争性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思路是构建有效的国有资本退出机制,国有资本退出的实质是企业控制权的再配置。要顺利推动国有企业控制权再配置进程。关键是在于尽快培育一个有效的控制权市场。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产业重组的方向与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过于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的现状决定了对国有企业进行产业重组的必要性,而产业重组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国有企业如何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我国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产业退出的经济性障碍、原有体制的障碍和新体制不完善造成的障碍等三个方面。故应确立以“相对退出”、“边际退出”为主的退出策略。而在进入时应注意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面临过高的退出壁垒,使原本按市场规律应该退出竞争性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却难以顺利退出。这是因为大型国有企业自身条件及其所处市场经济环境,使企业面临着沉没成本、解雇职工费用过高等等问题。我们要针对大型国有企业退出难的深层次原因,发挥政府的协调功能,健全资本市场,培育多种投资主体,完善社会保障,鼓励企业创新,促进大型国有企业有选择的顺利退出竞争性行业,以更好的发挥竞争机制,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者已经对竞争性市场中,国有企业大规模退出的原因进行了多方论证,本文在建立了一个国有企业期望利润函数的基础上说明,竞争性市场中大规模的国有企业退出,事实上同时体现了政府在效率诉求和财政约束两个方面的双重理性。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五、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组织结构是搞好国有经济的积极的方针。不能把调整消极地理解为国有经济“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 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是国有企业难以搞好的重要原因。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战...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1984年算起,到今年已15年了。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有不少困难,一些人仍对国有企业改革最后能否成功,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缺乏信心。其中最流行的一个说法,即国有企业应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只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产品领域和一些特殊行业的项目,便是突出的例证。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邓小平理论和我国改革实践,更加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如《决定》重申:“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行业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行业是一种错误的退却 ,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抓大放小”战略、民族工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这将使国有企业的振兴和国有经济实力的增强丧失有效的经济阵地 ,同时这也由于竞争性行业难以准确界定和缺乏有效途径而行不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企业的个人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 ,提出了国企产权改革的思路。作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以共同占有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企业———政策工具。因此 ,国有企业应基本上从竞争性领域退出 ;国企应实行分级所有、分类管理 ;要让劳动者直接拥有资本 ,并通过市场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和交易  相似文献   

11.
国企改革与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国有企业的适应范围应是非竞争性领域 ,然而 ,我国市场已是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我国属于非竞争性领域 ,而在国际市场上则属于竞争性领域。因此 ,无论从国内市场来看 ,还是从国际市场来看 ,竞争性领域与非竞争性领域的划分总是相对的 ,暂时的 ,不能仅从是否具有竞争性这一角度来确定国有企业的适应范围 ,而应从国有企业的目标和功能来定位 ,国有企业不仅要存在于公益性、政策性、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的非竞争性领域 ,还要在竞争性领域中发展壮大 ,以最终体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2.
从非国有化到非营利化:推进大学管理制度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作为“国有事业单位”的“行政化”弊端未除、而“企业化”苗头初现,及至国有企业本身的“非国有化”日益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本文愿郑重提出这样一个新的命题:从“公司治理”到“大学治理”,核心在于从“非国有化”到“非营利化”,实现大学理念的创新与回归,推进大学管理制度的转型。一、大学理念的创新与回归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管理理念需要进一步创新。首先,大学自主办学权利的扩大,是大学管理创新的前提。大学的历史实践本身浓缩了宝贵的治理经验。在西方,大学的治理首先是大学自治理念的确立。在我国大学治理…  相似文献   

13.
张玉明在(国有企业“退出”问回的理性思考)(载《复旦学报》1998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既然合理的“退出”有助于国有资产的优化配是,是否会像有些人所说的国有资产应从竞争性行业中全部“遣出”,而全部进入不盈利的基础产业,“让利于民”,国有企业只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呢?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来看,这种观点有明显的片面性。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多种经济成分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国瓦经济中仍然具有主导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承担着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财务效率,还是技术效率,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均不存在差异;对预算约束指标的检验显示,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均不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因而可以认定它们的竞争环境基本相同,国有企业并没有获得政府更多的利益输送。据此我们认为,"国有企业低效率论"和"扣除政府财政补贴国有企业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负论"是不符合实际的,强调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依据是不足的。本文还分析指出,国有企业效率提高是改革效应、"干中学"效应、退出效应、竞争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在对企业的个人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国企产权改革的思路。作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共同占有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也是性质的,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企业--政策工具。因此,国有企业应基本上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国企应实行分级所有,分类管理;要让劳动直接拥有资本,并通过市场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和交易。  相似文献   

16.
文章借鉴前有研究将国有企业划分为竞争性国有企业和非竞争性国有企业,实证检验“运气”薪酬现象的存在性,以及薪酬管制对“运气”薪酬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上市公司中高管“运气薪酬”现象显著存在,且国有企业“运气”薪酬现象严重于非国有企业;二是竞争性国有企业通过薪酬管制可以减少“运气”薪酬。因此,在解决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上,不能完全依赖于相关政策的约束,应考虑国有企业的性质,从动因出发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国有企业“非国有化”的趋势,即国家把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地出卖或承包给私人经营,因此称为“私有化”。这场私有化运动最早是由撒切尔夫人领导的英国保守党政府和里根总统领导的美国共和党政府发起的,从1981年起,英国政府开始了英国...  相似文献   

18.
现有理论倾向于认为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等价于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能够自然地得到提高。实际上,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其退出市场的过程也就等同于制度变迁过程。这样,对长期意义下“促进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只能理解为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或有收益(或称预期收益),而降低国有企业退出过程本身的成本才是提高国有企业退出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定位--兼对"国退民进"观点的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是深化改革的基本前提.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定位是巩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一战略定位是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特征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国退民进",主张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这一观点在理论上难以成立,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竞争规律,也与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应遵循的原则相偏离.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问题是: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价格机制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秩序不规范。国有企业市场重组的目标是: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的市场进退机制。国有企业市场重组的思路:拓展战略性市场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退出竞争性市场增强市场的约束力,巩固公共产品市场加大管理的控制力。国有企业重组的具体做法:创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