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经鲁迅推荐,柔石于1929年年初接手主编上海版《语丝》周刊.第5卷《语丝》周刊共出52期,其中1-26期为柔石主编.除鲁迅外,北京时期的语丝社成员已较少在《语丝》周刊上发表作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个时期的《语丝》杂志在社会上的影响已大不如前.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散文诗《立论》,写于一九二五年七月八日,载于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三日的《语丝》周刊第三十五期,副题是《野草之十七》。现选  相似文献   

3.
冯文炳从192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起初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或出书,均署本名.直到1926年7月26日《语丝》周刊(第84期)发表其《无题之三》(系长篇小说《桥》的一章)时,他才突然弃本名,第一次署笔名“废名”.作家为何要给自己起“废名”这样一个笔名呢?将近一年之后,即1927年4月23日,他在《语丝》周刊(第128期)上发表了一组日记,题为《忘记了的日记》,所记时间为1926年6月1日至6月14日.在6月10日的日记中有一段话交代了使用这笔名的缘起:  相似文献   

4.
《语丝》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创刊于北京的一种周刊。一九二七年冬移至上海,一九三○年三月十日自动停刊。《语丝》在上海出版时曾先后经鲁迅、柔石、李小峰编辑,这一点无可异议。但对于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把孙伏园说成是《语丝》在北京时期的编辑,我们却不能苟同。据了解,持《语丝》是孙伏园所编的有两点理由:一、鲁迅曾经说过:“(《语丝》)的创办,倒要归功于伏园一位的”。二、川岛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论《语丝》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语丝派”,因《语丝》(周刊)而得名。《语丝》是比较注重思想、社会批评的综合性文艺刊物。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创刊于北京。前三卷由周作人主编。一九二七年十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封。同年十二月移至上海复刊,自第四卷第一期起由鲁迅主编。一年后,改由柔石代编。半年后,交还出版所北新书局·由李小峰接编。逮至一九三○年三月,出完第五卷,自动停刊。《语丝》历时五年,每年一卷,每卷五十二期,共出二百六十期。  相似文献   

6.
冯文炳从1922年开始即从事文学创作,起初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或出书,均署本名。直到1926年7月26日《语丝》周刊(第84期)发表其《无题之三》(系长篇小说《桥》的一章)时,他才突然废掉本名,第一次署名“废名”。作家为何要给自己起“废名”这样一个笔名呢?将近一年之后,即1927年4月23日,他在《语丝》周刊第128期上发表了一组日记,题为《忘记了的日记》,所记时间为1926年6月1日至6月14日。在其6月10日的日记中有一段话交代了使用这一笔名的缘起:“从昨天起,我不要我那名字,起一个名字,就叫做废名.我在这四年以内,真是蜕了不少…  相似文献   

7.
《题辞》《野草·题辞》作于1927年4月26日,发表于《语丝》周刊第138期(1927年7月2日)。这一篇其实也可以当作“野草之二十四”来读:它本身也是一首文采斐然、意境深远的散文诗。作《一觉》后四个多月,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厦门、广州,环境和思想都发生  相似文献   

8.
【社团简介】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以鲁迅、周作人为骨干的经常给北京《晨报副刊》撰稿的部分进步知识分子,于1924年组织的文艺团体。该社主张“提  相似文献   

9.
一、时代背景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写的,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第74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后收入《华盖集续编》。 一九二六年初,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之下,全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蓬勃发展,伟大的北伐战争即将开始,北洋军阀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年三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  相似文献   

10.
《雪》析     
《雪》是鲁迅先生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写的一篇散文诗,最初发表在一九二五年初在北京出版的《语丝》周刊第十一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是《野草》所收的二十三篇散文诗中的第八篇。近年来,因为这篇散文诗被选入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和表现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散文《雪》,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精妙绝美的写景散文,它对于陶冶青少年优美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写作能力,都是很有裨益的。《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发表于1925年1月26日《语丝》周刊第11期,后来作者收入散文诗集《野草》。在《野草》中,这是最明白、浅显、易懂、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一篇。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散文诗《求乞者》作于一九二四年九月,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刊的《语丝》周刊第四期。 《求乞者》是一篇释愤抒情文。写得格调沉郁,感情愤激,字字句句蕴结着与旧社会势不两立的深仇。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版)七年级选了鲁迅的散文诗《风筝》,该诗最早发表于1925年2月《语丝》周刊第12期,后来收入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一) 全日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选用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是一篇优美的、战斗的散文诗。此文从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选来,作于1925年1月24日,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第十二期上,副题为《野草之九》,署名鲁迅,后收入《野草》。《野草》是鲁迅先生重要的作品之一,共收集了23篇散文诗,创作于1924年9月至1926年9月。这段时期,我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都很严重:一方面,美、英、  相似文献   

15.
在《语丝》周刊的发展过程中,川岛的贡献不应被忽视。他的价值不仅在《语丝》研究和鲁迅研究中,更在他的作品本身。论文通过对《语丝》的历史考察,梳理了川岛与《语丝》之间的关系,并在分析川岛作品的基础上,肯定其开拓出的文章风格。它们既是面向个人的,也是面向社会的。在对社会人生艰难的思索与执著的叩问中,川岛保持了新鲜的视角,维护了单纯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冯文炳从1922年开始即从事文学创作,起初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或出书,均署本名。直到1926年7月2613《语丝》周刊(第84期)发表其《无题之三》(系长篇小说《桥》的一章)时,他才突然废掉本名,第一次署名“废名”。作家为何要给自己起“废名”这样一个笔名呢?  相似文献   

17.
本篇写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刘和珍是牺牲于一九二六年的“三一八”惨案的。“三一八”惨案发生在“五·卅”运动之后,北伐战争之前。“五·卅”运动不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而且激励了全国爱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反帝热情,因此,使得帝国主义者大为震惊。还在一九二六年初,帝国主义者在上海  相似文献   

18.
《文教资料》2000,(3):100-104
1、《军国民》(小说),《陕西杂志》,1909年10月第1期。2、《沧桑艳传奇》,《益智杂志》,1914年第一卷第1期至第二卷 第4期。3、《二城新事》(小说),《清华周刊》,1914年11月。4、《榛梗杂话》,商务《小说海》,1915年2月。5、《如是我闻》(小说),《清华周刊》,1915年。(不详)6、《箴实》(社论),《清华周刊》1915年5月21日。(版期不确)7、《尚中》(社论),《清华周刊》1915年5月28日。(版期不确)8、《励志》(社论),《清华周刊》,1915年9月。(版期不…  相似文献   

19.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补充资料一、首先提出“费厄泼赖”的,不是林语堂,而是周作人。周作人在1925年11月23日《语丝》第五十四期上发表《答伏园论(语丝的文体)》一文,其中写道:“……除了政党的政论之外,大家要说什么都是随意,唯一的条件是大胆与诚...  相似文献   

20.
"语丝"杂文在我国现代杂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分析《语丝》周刊作品尤其是前期作品,可看出其具有两大突出的审美特征:一、具有坦率而真诚的情感,并熔铸了现实主义精神;二、在论证的理趣化过程中形成了幽默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