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自秦汉开始就在越中发展道场,会稽到天台一线濒临大海,适宜道教的发展,到唐朝其影响达到高潮,出现了一代宗师司马承祯,深得唐朝中央之重视,促成许多诗人慕名来游越中天台。佛教在越中的兴盛主要在南北朝时期,其主要人物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到唐朝佛教天台宗风靡大唐的思想界、哲学界和宗教界。流风所及,僧俗人士无不从风而靡,这亦促成了大批文人来游越中天台,为唐诗之路的形成和兴盛提供了持久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宗教与传统宗教结有不解之缘,其核心内容仍属于儒家界定的伦理范畴,其礼仪活动则曲折地反映出佛、道的面目;基于独尊皇上帝的信条,太平天国始终横扫庙宇寺观,而对孔儒却日趋于“合流”;太平天国宗教在起义之初曾显示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但到了后期,它的“麻醉功能”葬送了天国的前途。  相似文献   

3.
吕卉 《文教资料》2014,(36):21-24
佛道两种宗教文化在《红楼梦》中呈现对立统一的关系,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及人物命运的走向,小说中人物也对佛道思想有独特的见解。其中佛教文化指向小说主旨,占据主导地位,道教起协同作用,形成外道内佛的宗教思想构架。  相似文献   

4.
佛教和道教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红楼梦》就体现出了佛教的“空无”观念和道教的“崇阴”思想,佛与道建构了《红楼梦》的整个宗教文化。我们通过对《红楼梦》具体情节中所蕴涵的宗教文化的简要分析,揭示出佛、道的对立与统一使小说所表现的宗教思想文化远远超越了其各自所能表达的范畴,也体现了作者最终的宗教导向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揭示我国传统小说脍炙人口,走俏文化市场的一个原因——佛道文化孕育了我国传统小说的人物崇高美、情节圆融美、环境奇幻美,也同时造就了以佛道混合的文化积淀为基础的艺术欣赏心理。  相似文献   

6.
“据于儒 ,易于老 ,逃于禅”似乎是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生活 (或历程 )的典型模式。他们往往先是在儒家入世精神的鼓舞下努力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但现实社会混乱的政治秩序、黑暗官场残酷的游戏规则、万千世子无情的激烈竞争 ,常常毫不留情地粉碎他们的梦想 ,在济世之志渐衰、独善之求日增的情况下 ,他们往往会到道家那里去求精神慰藉 ;一旦其独立的人格受到严重损害 ,自由的精神受到重大创伤 ,道家重身轻物、少私寡欲、守柔处弱、无为不争、超然物外的原则都不能熨平思想的伤痕时 ,他们又往往会遁进空门 ,用禅定之法来实现精神的解脱。…  相似文献   

7.
周晓枫散文,坚决地放弃选材上的洁癖,而保存叶子上的泥。作为一名女性写作者,唯美与温柔并非她的关键词,暴力与纯粹才是流淌于她骨骼中的血液。其散文挖掘隐秘而复杂之处的黑暗,努力地逼近破损的真相,最后获得艺术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贵州佛道儒巫虽有其自身的特性,但相互间并非完全对立和排斥,其包容性形成了佛道儒巫混杂的宗教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与邪教在信仰目标、教主崇拜、修炼方式、有经典和教义作为组织的依托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从而使贵州佛道儒巫混杂的宗教文化有可能为邪教的产生和存在提供温床。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诗和散文,幸福和不幸总是那样紧密地连在一起呢?”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代的日记》里曾这样热情地发出探究的疑问。是的,诗和散文确如航行在艺术海洋里的两艘姐妹船。 诗歌创作的重要美学原则——创造诗的意境。 而“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章的,就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散文和诗一样无疑都以追求各自的意境为目的,难怪人们都说“意境”是散文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散文题材的写实美具有多重属性:内容的求真意识与质地的表现性质是散文文体的本体特性,是散文于题材因素上对自身的审美要求;视野的广角摄取与构成的精严选择是散文文体的创作特性,是散文于题材因素上对作者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1.
魔幻现实主义在其美学追求中尤为重视古代文化资源的挖掘。宗教文化题材往往成为其描写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待在阶级、国家形成之后的被规范的宗教,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采取了批判与否定的立场和态度,价值取向十分明确。同时又从宗教信仰对人心灵深处产生影响的角度细致地描绘了宗教忏悔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在新时期散文文坛上独具特色。本文从汪曾祺散文的题材特色,即人物散文和游记散文两类来全面阐释汪曾祺散文之美。其散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淡质朴的文风和娓娓道来的笔调,迅速拉近了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让人倍感亲切、温馨,洋溢着"人性美"的情调。其散文致力于表达超脱功利的生活态度、构筑自然纯朴的理想境界、构建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柯希璐 《小学语文》2008,(10):56-57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多面手。除了文学创作,他还精通绘画、书法、音乐,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山鼻祖。他既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功底,又曾东渡扶桑接受现代文明的濡染,受业于弘一法师更是他人生中最独特的经历。如此深广驳杂的文化涉猎,影响了他文学创作的内容、样式与旨趣。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从初入仕途时遭人挤兑,乌台诗案的大难临头,到谪居地方的贬官生涯,苏轼都率性坦然超然自适。这与苏轼融合了儒佛道的思想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5.
邱瑞洁 《文教资料》2008,(15):14-16
张爱玲散文虽以世俗生活为描绘对象,却往往能穿透事物的表面,表达出不同凡俗的理解和认识.这与张爱玲对世界和人生的悲剧性理解和感受不无关系,后者给张爱玲散文带来的是利与弊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代佛学大兴,其影响及于小说创作,既有“释氏辅教之书“,又有中土化故事.本文拟分析佛理对唐人小说题材选择的影响,可分为记梦题材、幻化题材、三世因缘、果报题材.  相似文献   

17.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和宗教用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深刻奥妙的教理内涵。自它产生以来,由于藏区特有的社会宗教背景,就已深深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在藏传佛教的圣地,历史上它的宗教性大于艺术性。民间的需要为唐卡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唐卡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民俗事象中,其绘制、使用、传承和传说都属于民俗范畴。唐卡的宗教性质和民俗文化也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噶玛噶孜唐卡画在绘制、装裱、形式、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世俗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使其宗教性在减弱甚至消失,不利于唐卡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丰子恺的儿童题材散文与顺应时代主要潮流的大多数文艺作品不同。他的散文不再将儿童作为某种特定的文化符号,而是致力于对儿童的还原,表达对儿童的挚爱以及对儿童世界的景仰。丰子恺的儿童题材散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独特的童真世界,显示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19.
张明亮 《河西学院学报》2002,18(6):103-104,107
针对在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存在不重视题材的问题,以古代大书法家不朽之作为例,说明题材的重要性,提出了书法家解决题材问题,一要提高修养,二要体验生活,只有这样,书法艺术作品才能达到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俞晓红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1):50-54,63
文章意在探讨唐五代白话小说中佛传题材篇目的佛典来源,试图理清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