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从而能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在我国社会,社会舆论场可以细分为一个三元结构:一是政府舆论场,即体现党和政府意志的舆论场;二是媒体舆论场,这个舆论场为媒体的新闻实践所构成。在这个舆论场中,媒体既反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表达民情民意;三是民众舆论场,它通常是民众从自身利益、情感和意愿出发而形成的舆论场。  相似文献   

2.
“两个舆论场”的概念,是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先生在200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①具体到网络媒体的对台宣传工作,“两个舆论场”就是指网络媒体主观营造的“媒体舆论场”和台湾网民群体自发形成的“口头舆论场”,如若将两个舆论场打通,以我们的“媒体舆论场”影响、引导台湾网民的“口头舆论场”,也就实现了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对两岸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媒介融合关键问题
  媒介融合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多元舆论场。当前舆论场的确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缺陷,包括:传统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官方舆论场在重大事件中缺乏引导力,民间舆论场以微博为主导和驱动,舆论场中缺乏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媒介融合环境下舆论引导的难度增加等等。面对这种态势,我们认为,“两个舆论场”的弊端正在凸显,媒介融合过程中有必要推进“三个舆论场”的重构。这三个舆论场分别是:由党和政府主导的官方舆论场、以都市类媒体为核心的大众舆论场以及由网民主导的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4.
舆论引导离不开舆论监督。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曾经提出过“两个舆论场”的观点:一个是主流媒体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的“口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党报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就越好;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小,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就越差。如果两个“舆论场”根本不相吻合,那么,党报不但无法引导舆论,甚至会丧失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换而言之,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是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传播渠道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特征,社会舆论场也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逐步演化成了“三个舆论场”:一是由党报、党刊、党网等“主流声音”形成的政府舆论场。该舆论场体现党和政府意志,传递政府声音。二是由新闻媒体实践所形成的媒体舆论场。  相似文献   

6.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引起了很多观察者的强烈关注和深度解读,主流媒体也进行了相关的宣传,激起很大的舆论冲击波. 在今天互联网能把“海沟”震成“大陆架”的舆论场上,两大舆论场的对冲更为激烈、频繁了.原先由官方舆论场“控场”的中国舆论场,不再全然由官方舆论场说了算.在无序、喧嚣的网络舆论场面前,官方舆论场放低了身架,提出“打通两大舆论场”;新闻宣传决策者在传媒生态巨变面前,对新闻宣传作出了新的战略判断和设计,这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有观察者注意到,这次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用了“新闻舆论”一词而不是“新闻宣传”,说明决策者在对新闻工作的理解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每时每刻都会关注一些共同领域、共同问题,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了“口头舆论场”,那些相对集中的社会话题就成为一段时问街谈巷议的焦点。尽管口头舆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每时每刻都会关注一些共同领域、共同问题,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了“口头舆论场”,那些相对集中的社会话题就成为一段时问街谈巷议的焦点。尽管口头舆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媒体舆论场”,一个是“口头舆论场”。“媒体舆论场”是由社会舆论的调控者新闻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它通过各自不同的媒介载体,以强制性的方式向百姓传达。“媒体舆论”表达的是正确的、严肃的、具有引导性的观点。而“口头舆论场”则是百姓从自身感受出发,对于一些共同话题、同一事件进行评论,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的。口头舆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有时难免会有片面性和夸大渲染的地方,但却“无处不在、无处不及”。通常人们说“无风不起浪”,我们总结一些口头舆论场形成的过程,便不难看…  相似文献   

10.
叶林峰 《新闻传播》2023,(18):17-19
舆论作为一个重要社会构成被纳入众多学科领域,在这些学科中的表述都体现出“舆论”的一般性,即一种群体性的意见或言论。由于“舆论”本身涵盖广泛而又复杂多变,在新闻传播学中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根据舆论作为一种人类意识,是群体性产物,具有特定对象和指向性等特点,我们将“舆论”定义为:舆论是人群对于某一特定社会现象或问题形成的整体倾向性言论。参考国外心理学和社会学关于“场域理论”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提出了“舆论场”的概念,即人群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并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一个是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见《中国记者》2013年第1期第43页)。在当前的“新媒体格局”中,微博和主流媒体,分别是这两个舆论场的代表性媒介。  相似文献   

12.
李丹 《青年记者》2017,(24):51-52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在医疗话题领域,由医方主导舆论的局面已被打破,与医方的自我相对,宣传患方的反应则是冷漠、质疑、反驳.医患两个舆论场语境殊异,鲜有交流,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隔阂,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单向灌输的宣传工作应转变为双向互动的舆论工作.本文尝试性地将“舆论场”概念引入医患领域,对“医患舆论场”下定义,分析两个舆论场隔阂严重的成因,并就打通两个舆论场的路径和方法进行重点探讨,以期对缓解医患矛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16,(7):162-164
什么是“同心圆”? 习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明确提出,“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为什么要画“同心圆”?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就不能搞“两个标准”,形成“两个舆论场”.我们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统筹两个舆论场,打通两个舆论场.  相似文献   

14.
王艺 《新闻界》2012,(1):6-9
微博舆论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日益呈现出舆论场的特征,其舆论生成和传播流程很难用传统的媒体技术参数和研判系数来衡量.本文以“温州动车事故”的微博传播为分析样本,从“新媒介场”、“心理场”、“社会场”三个维度解构微博舆论场的内涵,总结微博舆情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传播属性、情感立场和舆情结构.  相似文献   

15.
张蕊  洪金梅 《新闻世界》2012,(5):124-125
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为民众搭建了一个公共意见的交流平台,民众的参与又将微博打造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民间舆论场。面对舆论引导的新变化,一些政务机构利用微博发声,发挥政务微博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12,(36):4-5
"正确的废话"现在有"官民两个舆论场"之说,两个舆论场,首先表现出的就是语言上的巨大差异。"打通两个舆论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首先要求用普通人听得懂的话来进行,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  相似文献   

17.
李志飞 《传媒》2015,(6):72-75
网众传播开启了“全民微时代”,民间舆论影响也愈来愈大:不仅打破了传统官方舆论场的垄断,还对社会结构和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鉴于民间舆论场的新变化与强大功能,主流意识形态需要渗入到民间舆论场内,实现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最大重叠.本文通过研究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博弈与发展,对打通、聚合两个舆论场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聚合的隐性路径和坚守原则,致力于提高舆论引导力,期冀为促进“两个舆论场”的聚合、发挥社会舆论正能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主流”传媒,虽然不乏对失业民生的报道,但总体上一向以不可抗拒强势标榜体制优越、国富民强,且有时据此对别国横加指责.然而,2011年7月底,美国债务危机发生,让美国更多民众幡然醒悟,目前协议虽然避免了违约,但巨额债务问题并没有解决.①甚至,美国军方也担心拖欠军饷.②其实,关于美国金融经济内幕状况,美国“民间”舆论场中早有与“主流”传媒大相径庭的悖逆.这一方面说明美国“民间”舆论场中,敏锐而有洞察力的人士大有人在,一方面表明美国这次债务危机并不偶然,实乃必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场域的深刻变革与新媒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舆论场格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民众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官方"下场"参与对话以及境外舆论介入,对两个舆论场的合意产生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社会热点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需要从各方面行动,"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迫切需要进一步打通"两个舆论场"。  相似文献   

20.
立体式监督场彰显舆论监督强大力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舆论监督是强化了。还是弱化了?”200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第8届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上有人提出这样的话题。专家学者在探讨中回顾近年来舆论监督的新变化,觉得舆论监督发展到今天,由于民众的觉醒及新媒体对民间舆论的承载和表达,使舆论监督形成民意与新老媒体的合流,形成由民间舆论主动发力、新兴媒体强化监督、传统媒体助攻跟进的立体的、交互式的强大舆论监督场,舆论监督步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