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教师都为"差生难教"而苦恼.但您曾否分析过,您的"差生"属哪种类型?有一种"智力型差生".他们花的时间和精力较其他学生多,但成绩远远不如别人.别人已经完全弄懂了老师讲课的内容,他甚至还不知老师在讲些什么,也就自然不能应付老师的提问和考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对学习的恐惧感和心灵上的自卑感.他们转化的契机,往往在于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还有一种"非智力型差生".他们并不笨,但对于枯燥无味的课程并不感兴趣,因而精力过剩,上课乱  相似文献   

2.
在转化差生工作中,有人提出要偏爱差生。我赞成这个提法,也是这样做的。对差生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促进了差生尽快地转化。 1.“感情投资”增加一点。 大多数差生心理上都存在着自卑感、孤独感,自以为不如别人,对教师和同学感情淡漠。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决不能歧视他们,而要主动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对他们多尊重,多增加“感情投资”,促进差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增强转化的信  相似文献   

3.
从小,我就一直是被老师遗忘的差生。我从不敢奢求老师有一天会突然把我记起,也不敢奢求自己明天的命运会是阳光灿烂,我只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真心的朋友。可是,为什么,为什么老师连这也要阻止我?“你们不要天天和那些差生去鬼混,他们会把你们带坏。”“你们不要理会那些差生,他们会影响你们的学习……”渐渐地,所有人都远离了我。虽然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差生,但是我并不是一个没有优点的人。老师,您为什么要瞧不起我,甚至对我冷嘲热讽?您知道吗,正因为你的这种态度,让我这个本来就自卑的“差生”,又披上了一件孤独的纱衣。我真心地希望,那些只…  相似文献   

4.
初中班主任对学困生态度的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与思考 一位学生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在家长的眼中,我是一名差生;在老师的眼中,我是一名差生;在同学们的眼中.我是一名差生。我也曾经想过,为什么我的成绩不如别人呢?是不是我的智商真的比别人低呢?别人经过努力能将学习成绩提高上去.我经过努力是不是也可以将成绩提高上去呢?实践使我明白,我是一名成绩非常差的、老师不喜欢、同学不信任的差生。这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但是我的思想素质难道就不能提高了吗?难道一个人的优等是按成绩衡量的吗?”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对“差生”精神曾大加褒扬。大意是说,“差生”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即使学不会、听不懂的东西也要学,也要听;“差生”有惊人的耐挫力,他们要接受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冷眼、家长的责骂,但他们  相似文献   

6.
幽默快餐     
瞌睡虫老师:汤姆,上我的课你倒是没睡觉。汤姆:我想睡呀,要是他们吵得不是那么厉害的话。不敢当一个功课很差的学生在毕业前夕对他的英文老师说:“谢谢您,老师,我非常感谢您。我虽然毕业了,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如果您要我做什么事情,千万别客气。”“好吧,请替我做件事。”老师说,“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曾教过你英语。”异想天开一个学生对图书馆的办事员说:“我要借一本书,但跑了很多图书馆也找不到。”办事员问他:“是一本什么书?”他说:“在读书时成绩很差的名人传记。”幽默快餐  相似文献   

7.
在转变差生的工作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种“反差”现象:有些差生品德行为差,但他们却差得颇有“才能”,比如,他们在恶作剧、故意违反纪律、无礼貌、撒谎、考试作弊、损坏公物时显得“聪明”,有“水平”,常常弄得老师啼笑皆非,下不了台。一些老师感叹:要是他们把这些心计用在学习上就好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体现在差生身上的这种高低“反差”现象呢?这当然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解释。我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它涉及到差生的心理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8.
前一段,我校组织班主任老师学习了《少年儿童研究》杂志1999年第9期上的一篇题为《如果您的孩子也是“差生”──一封家长写给老师的信》的文章。文章虽短,但老师们感受却很深,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得到不少启发。他们纷纷以“教育需要情感交流”、“以母爱的心珍爱学生”、“像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给学生一张笑脸”、“人格魅力”、“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为题写出了各自的感想和体会。一位教师这样写道:“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是‘差生’,自己不是也希望老师将爱心播洒给孩子,用耐心来教导孩子,使之成为一名能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民 《甘肃教育》2011,(2):26-27
所谓“差生”是指一些表现不好,缺点较明显的学生。他们在学生中是极少数,但非常活跃,对班集体的负面影响很大。提起“差生”,没有老师不感到头疼的,但是班主任却不能对“差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如何让班上的“差生”转化为好学生呢?笔者认为“差生”的转化工作不仅取决于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还需要有一颗爱心和独特的教育技巧。  相似文献   

10.
王振立 《成才之路》2009,(16):82-82
“学而优则壮”的观念在国人心目中可谓根深蒂固。正是基于此,低分的学生往往被默认为“差生”,他们在学校和家庭被批评包围着,失去自尊,失去自信。而“差生”一旦失去自信,他们的创造性、进取心,也会随之消失,就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差生”。所以,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抓住“差生”的心里,帮他们找回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呼吁理解     
人都有闪光点,差生也一样,差生也需要理解、关爱,只要您真心去了解他们,您就知道,差生其实并不差。——题记尊敬的老师:您好!最近工作顺利吧?心情愉快吗?我有些话想对您说,从古到今,学生都有上、中、下三等,孔子主张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我发现现在有些老师对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老师: 您常教育鼓励我们要争取当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生,您也常批评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差的“双差生”。可是,从您的言行中我们看出,在您的心目中还有一种“三好生”,也有一种“三差生”。您心目中的另一种“三好生”就是长相好、穿着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您心目中的“三差生”就是长相差、穿着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令我们  相似文献   

13.
老师的请求     
《小读者》2004,(10)
一个功课特差的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对老师说:“谢谢您———我亲爱的英语老师,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您。我虽然毕业了,但您是我永远的老师,如果您要我做什么事,千万别客气。”“好吧请替我做件事。”老师把嘴巴贴到学生的耳边,小声地说:“你千万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曾教过你英语。”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篇高一学生的日记。其中有这样的一些话: “我诚恳地希望老师们想一想:难道你们那冷峻得怕人的面孔,就可以使差生们赶上来吗?”“你们对优生满面春风,对差生冷若冰霜,就会使差生对你产生一种对立感,使他们自暴自弃,甚至感觉不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日记还介绍了差生和歧视差生的老师之间的争论: 老师:“我不可能象磁铁一样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则习作:我渴望当个差生!也许有人会说我“发神经”,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在班里,我是个中等生,在老师眼里,中等生可有可无。优秀生能为班级争光,老师对他们总是宠爱有加。为了不拖班级后腿,老师对差生也是悉心“照顾”,而我们中等生一无所有!在家里,因为我是中等生,爸妈常苦恼“:这孩子,就一个中等生,看来没多大出息,可放弃又不甘心。唉!”于是,他们为我准备了大量的习题集、辅导书,我每天做得头昏脑涨,可是功课却不见长进。我不想爸妈为我瞎操心,真想一下子就成为一个差生,可是……做差生容易但心不甘,做优秀生又能力有限。哎!进退…  相似文献   

16.
王红星 《文教资料》2006,(10):189-190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学校无差生,个个能成才”的目标下,我想谈谈关于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的问题。我这里所说的差生,是学习上存在困难或学习成绩不如其他人的学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包括差生的发展上下功夫。”我从事外语教学工作十几年,每届都碰到一定数量的外语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老师要走近差生差生是客观存在的,老师要正确看待差生,不能躲避差…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的每一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或者道德问题的学生,即所谓的“差生”或“后进生”。后进学生或因功课不好,或因屡犯过失而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落、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冷”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他们自感不如别人,活泼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心态是消极的,对课堂学习和学校教育活动缺乏热情和兴趣,同时为寻求一时的心理满足,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就设法从另一方面表现自己,于是又出现各种行为问题,招致更多的批评指责,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一名差生在期中考试时,语文只得了59分。担心回家挨打的他找到语文老师:“老师,请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啦!”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说:“可以。不过你可要想好,加的1分是老师借给你的,下次要还10分,再下次要还100分。”差生迟疑了一下,终于鼓足勇气答应下来。  相似文献   

19.
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存在困难,经常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他们都有较重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觉得和好学生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但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对老师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20.
只批一个字     
《小读者》2005,(4)
王小宝经常抄别人的作文,被老师批评过几次。这天,他又抄了别人的作文,但在文章的下面加了一个说明:“老师,我向您保证,这次的作文确实是我自己写的。”老师阅后,什么批语也没写,只在那个说明的“写”字前面批了一个“抄”字。只批一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