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记·月令》傩仪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月令》傩仪考杨孟衡傩仪,征诸文献早而全者,首推《礼记·月令》篇。《后汉书·鲁恭传》:“《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隋书·牛弘传》:“今《明堂月令》者,……蔡邕、王肃云:‘周公所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古传周公...  相似文献   

2.
《史记·五帝本纪》以《大戴礼·五帝德》为基础,对三皇五帝传说进行改造,有选择地记录黄帝与舜的事迹。黄帝本传将黄帝放置于战胜炎帝、中华文明初启的坐标轴中,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共祖,阐释中华民族人文历史的渐进过程;舜本传中特别安排的舜象斗争的神话故事,阐释了家庭私有制的产生。司马迁将关于黄帝的"其文不雅驯"的的神怪材料摒除于本传,而关于"舜象斗争"的神话故事却纳入舜本传,其中可见司马迁处理神话材料时,判断史料"雅驯"的标准为是否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司马迁将人的历史从荒怪的神话中剥离出来,但同时对神话化历史中的历史本质的真实性有深邃的洞察。因此,司马迁对黄帝与舜神话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已超越历史事实层面的真实,到达对历史本质真实的把握,这是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更高层次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性自命出》与《乐记》是反映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其中《性自命出》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中的儒家文献,“郭店一号楚墓竹简儒书各篇,与今存传世文献相比,在思想、内容、文字上,与《礼记》最为接近”(陈来:《史料困境的突破与儒家系谱的重建---郭店楚简与先秦儒学研究》,收入氏著《简帛与简帛研究》,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页)。而《乐记》也正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所以二者在思想上的交集可以更加丰富地反映当时儒家思想的面貌。本文拟以两篇历史文献为基础,探讨先秦时期儒家的乐教思想。  相似文献   

4.
5.
6.
陈确,字乾初。浙江海宁人,是明清之际一位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原名道永。甲申国变后,他更名改字,以示不为清朝效力的决心,遂潜心著述,写下了《葬书》、《鼓言言》、《大学辩》等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在全面阐述自己哲学思想的同时,也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丧葬观...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理想人格,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想人格是道德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表现在道德典范人物(君子与圣人)身上的一定道德要求的概括和总结,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共有,是人自我完善和自我塑造的目标(辛亚民:《君子与圣人——论〈周易〉的理想人格》,《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而对于儒家来说,"君子"就是理想人格,是为人修身应该追求的目标,是终生  相似文献   

8.
《后汉书知意》是刘咸炘《四史知意》之一。刘氏博采众家,引证丰富,从史法和史识的角度对前人关于《后汉书》的研究进行史学批评和辨析,并对《后汉书》的篇体和识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本文以《后汉书知意》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后汉书知意》的撰写原因和体例,从史学史角度探讨刘咸炘著史需明确史体,读史应察变观风重源流的史学观,从中可见刘氏的史学意识。  相似文献   

9.
卫湜《礼记集说》在宋元两朝学界倍受关注,南宋有陈振孙、方大琮、马光祖、黄震、王应麟、方仁荣等学人;元朝有赵悳、吴澄、胡炳文、陈栎、陆文圭、詹道传、马端临、程端礼、吴师道、熊忠、刘岳申、郑玉、汪克宽、梁益等学人,曾论及或征引卫湜《礼记集说》。两朝学人视卫湜《礼记集说》为宋及其前诸家《礼记》注解的汇编,受影响者以南方地区为限,对《礼记》和《四书》诠解论著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马金生 《寻根》2010,(4):52-58
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的剧烈变动以及医药学知识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行医已逐渐成为一种开放性的职业。(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疾病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与此前历朝历代相比,明清时期的医病关系渐趋紧张,医病双方的疏离感日益强烈。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报刊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这些报刊信息量大,种类丰富,是研究近代史的宝库。在这些报刊中,《申报》是发行时间最久,影响较大的一份报纸。《申报》原名《申江新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壬申年三月二十三日),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刊行77年,共发行25599号。《申报》不仅记载了创刊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国内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对当时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民俗等都有广泛而全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黄帝伐赤帝》属于《孙子兵法》之佚篇,1972年4月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二号汉墓,“《黄帝伐赤帝》则是有关古史传说时代的新资料,均非常珍贵。”(朱凤瀚、徐勇:《先秦史研究概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该简自出土以来,学术界研究甚少,似乎“新资料”、“非常珍贵”的价值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同时,在华夏民族形成的过程中,“五帝”时代是各民族共同体从孕育、形成到初步发展的时期,作为五帝之首的“黄帝”时期在先秦时期民族形成的过程中更居于重要地位,本文拟从先秦时期民族融合的角度阐释《黄帝伐赤帝》的价值 。  相似文献   

13.
考察贾谊《新书》对《记》文的征引情况并梳理贾谊的学术师承渊源,可知其礼治思想与《记》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贾谊论礼治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论以礼别异与以礼防乱,论礼治的目的与实现途径等,其说多取自《记》文。贾谊积极地汲取《记》文中的礼治思想与政治智慧,作为其推行礼治、维护君权和构建新制的重要理论依据,也作为解决时代重大课题的具体策略与途径。从另一方面看,当时单篇行世的《记》文正是由于贾谊等汉初重要学者的高度重视,其影响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促进了《礼记》的编撰成书,贾谊实为《礼记》学一大功臣。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素有尚武传统,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神话这一古老的精神文化形态,以最质朴的形式,在本原意义上凝定了民族精神结构的基型,蕴含了一个民族主体方面的内在规定性,承载着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盘古开天辟地、炎黄争帝、后羿射日等神话就是先人赞美力量、歌颂勇武和冒险精神的反映。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主贵族为了保卫王权和自身利益,对内镇压奴隶们的反抗,对外征服其他部落和边远地区,国家建立了最初的常备军。各部落之间常常为争夺水源、土地和人口而进行血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的游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卫敏  晁福林 《寻根》2003,(4):21-25
先秦时期的游侠,是一个有鲜明特征的社会群体。他们重然诺轻生死而扶危济困、快意恩仇而仗义助人,在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为国为民而出生入死,其可贵精神品质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陈鑫 《华夏文化》2010,(1):11-12
<正>人们对经验世界中任何现象的认识都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因为不论是认识过程中的主体还是客体都是在一定时空中实存的。古往今来,对时间的追问与反思成为世界上许多哲学家与科学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国东晋时期著名高僧僧肇在《物不迁论》中借动静之辨集中探讨了时间问题(对于空间僧肇谈的不多,《物不迁论》所说的"迁"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罗丹 《华夏文化》2021,(1):62-63,47
自南宋后期以来,朱熹的理学思想逐渐被官方认可,并在思想上占据统治地位.随着理学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现,人们的思想受到约束与禁锢,思维模式失去创新与活力.明中叶,伴随着在广大区域内商品经济的萌芽和阳明心学的兴盛,加上各种潮流思想的涌动,对程朱理学的批判成为当时的热点,其中理欲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论《礼记》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礼记》及其文化内涵姜义华一礼、礼治、礼学缘起礼,在甲骨文中原作""、""、""、"'、''、"'、"'①。罗振玉案:卜辞玉字作王,亦作丰,像三王连贯之。卜辞殆从*也。古者行礼以玉帛,故从②。王国维释:"此诸字皆像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礼以玉,故说文...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的芦苇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根》2016,(2)
正芦苇是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和丰盛的草本资源。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对芦苇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时显现着芦苇的身影,或用于建筑,或用于工程,或用于室内生活用品,或用于表达一定的情怀。芦苇的社会实用性我国人民使用芦苇至少有7000多年的历史,尤以芦苇编席绞绳、用作建筑材料的历史最久,新石器遗址即发现芦席、芦泥土块。新石器时代南方的干栏建筑中,有使用芦苇的痕迹。河姆渡遗址距今大约6500年的第三文化层中,  相似文献   

20.
从金文看《周礼》李学勤《周礼》可说是经历最坎坷的典籍。它虽有幸被列入“十三经”,但从秦以来,备受抨击,累世不绝。唐代贾公彦撰《周礼疏》,特设《序周礼废兴》一篇,叙述此书的遭遇。据所引东汉马融《传》云:“秦自孝公以下,用商君之法,其政酷烈,与《周官》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