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赊店老酒为研究对象,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该白酒中的微量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52种成分,其中己酸乙酯(54.97%)、乳酸乙酯(33.67%)含量较高,还检测出微量的酸类、醇类和其他物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液萃取和气相色谱技术,结合外标法定量测定了3种不同星级杜康酒中17种香气成分,对3种酒样中各呈香物质的质量浓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星、四星和五星酒样中,其所测总酯质量浓度分别为3.83、3.41和4.33 g/L,其中己酸乙酯质量浓度均最高,乳酸乙酯次之;总酸质量浓度分别为1.37、1.26和1.39 g/L,其中冰乙酸质量浓度均最高;总醇质量浓度分别为0.46、0.42和0.35 g/L,其中异戊醇质量浓度均最高.3种不同星级的白酒,其特征香气成分质量浓度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选用ThermoTG-WAX毛细管柱,结合外标法,对杜康酒中11种香气物质进行测定.通过优化程序升温条件,获得了最佳的分离效果.方法线性在40~600μL/L和2~40μL/L范围内,相关系数为0.956 6~0.999 3.酒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是己酸乙酯(885.90μL/L)、乳酸乙酯(337.01μL/L)、己酸(242.57μL/L)、异戊醇(126.05μL/L)和乙酸(99.49μL/L).  相似文献   

4.
采用带捕集阱的自动化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苹果酯类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控制单因素变量法对顶空萃取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分离测定条件为:捕集肼温度45℃,平衡时间40 min,色谱柱Rtx-1 MS(30 m×0.25 mm×0.25μm)。结果显示,从成熟的富士苹果中分离鉴定出35种酯类香气成分,结合计算机检索和峰面积归一法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获得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分别为丁酸乙酯(0.47%)、2-甲基-丁酸乙酯(0.22%)、乙酸丁酯(5.85%)、2-甲基乙酸丁酯(27.21%)、丁酸丙酯(1.81%)、丙酸丁酯(2.32%)、乙酸戊酯(1.8%)、2-甲基-1-丁酸异丙酯(3%)、丁酸丁酯(2.92%)、己酸乙酯(2%)、乙酸己酯(17.21%)、2-己烯-1-醇乙酸酯(3.85%)、2-甲基丁酸甲酯(5.23%)、丁酸己酯(4%)和2-甲基-丁酸己酯(8.1%)。本方法准确、迅速、节约、环保,对园艺产品品质分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桂花品种感官评价差异所对应的香气成分,及其有贡献的香气活性物质,为桂花的生物科学应用提供依据。创新要点:首次运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结合气质联用法(GC-MS)对所分离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同时结合其气味描述,分析不同桂花品种的香气活性物质特征。本研究还根据所检测的香气活性物质的气味特征对香气活性物质进行分组,能更直观地分析桂花不同品种香气差异的原因。研究方法:(1)运用GC-MS对三个桂花品种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的比较分析(见表1);(2)运用GC-O对三个桂花品种香气活性物质进行比较分析(见表2);(3)对香气活性物质进行分组,探究不同桂花品种的香气差异原因(见表3和图2)。重要结论:(1)GC-O结合GC-MS分析所得香气活性物质并非都是含量较高的挥发性物质,有些含量较低的挥发性物质也对桂花香气形成有贡献;(2)不同桂花品种的香气差异是由不同香气分组以及香气活性物质强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6.
选择两种极性萃取头,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赊店老酒中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旨在为其风味改善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检测结果表明:赊店老酒中共检测出38种物质,其中27种酯类化合物、3种醇类化合物、2种酸类化合物、3种烷烃类化合物、2种醛类化合物和1种呋喃类化合物;通过对比65μm PDMS/DVB和50μm DVB/CAR/PDMS两种萃取头发现,65μm PDMS/DVB对于酯类和烷烃类物质萃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芦荟酒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在芦荟酒中共检测到18种化合物,其中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分别是芦荟酒中种类最多和含量最多的两类化合物.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分析芦荟酒的成分。比传统预处理方法更简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菊花种类丰富,不同的菊花品种挥发性成分不同。本文通过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金丝皇菊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28种物质,占挥发性含量的90.34%,其中萜类物质占82.33%。主要成分有桉叶素(36.84%)、合成右旋龙脑(13.07%)、L-乙酸冰片酯(11.14%)、2,6,6-三甲基-二环[3.1. 1]庚-2-烯-4-醇乙酸酯(7.20%)、(1S)-(-)-α-蒎烯(4.38%)、莰烯(4.20%)、β-萜烯(1.32%)等。萜类物质的存在决定了金丝皇菊特有的药用价值和茶饮味道。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认识发酵茶酒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发酵品质,将夏秋茶与酿酒原料进行混合固体发酵,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进行解析,对成品酒基本理化组成、茶多酚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发酵茶酒的抗氧化功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发酵茶酒酒醅共检测出细菌2个属,真菌10个属,其中乳杆菌属、Cutaneotrichosporon、复膜胞酵母属和Geotrichum为绝对优势菌属。发酵茶酒的pH、酒精度、总酸和总酯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测出特有的茶多酚物质,其含量高达14.8±1.31mg·kg-1。发酵茶酒的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30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93%,主要为醇类、酯类、醛酮类和有机酸等,具有茶酒独特的风味。相比于对照组,发酵茶酒具有更显著的ABTS、DPPH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其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9.76±0.06)%、(57.01±0.49)%、(48.20±2.35)%。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并为茶酒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刺芫荽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刺芫荽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其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刺芫荽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65.94%,质量分数达到1.00%以上的有6种物质,其挥发性成分中醛酮类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达到58.05%.  相似文献   

11.
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萃取杏鲍菇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出杏鲍菇挥发性成分85种。其中,醇类14种、醛类13种、酯类6种、酮类5种、芳香族6种、杂环及含硫类共14种、烃类27种。3-苯基-2-丁醇、1-辛烯-3-醇是香味物质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金丝桃的利用价值,研究金丝桃不同样品提取精油的香气成分。方法:以金丝桃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金丝桃的花苞、花朵和叶片中的精油进行提取,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金丝桃花苞提取的精油得率最高(0.29%),最适合提取金丝桃精油。花苞、花朵、叶片分别鉴定出110、74、41种挥发性物质,花苞和花朵精油以萜烯类、烷烃类、醇类化合物为主,而叶片精油以萜烯类、芳香族、酮类化合物为主。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萜烯类物质是金丝桃精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紫藤荚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藤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紫藤荚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进行成分分析,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49%,其主要成分为2,3-环氧基-1-丁醇,其它依次是乙酸乙酯、乙酸、苯甲醛等,与文献报道紫藤花挥发油成分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内标法和气/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2006~2007年曲靖烟区烟叶的挥发性物质组分及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检出的83种成分中,对烟气香气影响较大的致香成分有六大类73种,其中以醛、酮类物质为主,占整个成分的50.59%;4个主栽品种中,致香物质含量以红花大金元最高,K326其次,云烟87和云烟85分列第三、四位;而从部位上看,致香物质含量是上部烟叶优于中部叶.同时,对海拔1400—2200m范围内的云烟85烟叶的致香物质含量进行分析表明,在海拔超过1700m区域生产的烟叶,其致香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徽州地方特色传统食品徽墨酥的风味和品质,研究了不同红茶添加量(1%、3%、5%)对徽墨酥理化特性、挥发性成分、感官评价以及抗氧化性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茶的添加降低了徽墨酥的亮度、pH值和水分活度等理化特性,口感和气味宜人程度有较大提升,感官品质以添加3%红茶的徽墨酥相对较好.固相微萃/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红茶的徽墨酥的挥发性成分物质相似但含量不同,以醛类、烷类和烯类为主,其中正己酸乙酯、4-萜品醇、2,5-二甲基吡嗪和十二烷为徽墨酥中主要呈香物质.抗氧化结果表明,红茶的添加提升了徽墨酥的抗氧化性,使其具有显著的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该研究初步阐明了红茶对徽墨酥品质的影响,为提升传统食品徽墨酥的风味和品质以及红茶在徽墨酥品质提升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干、鲜槐花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比较分析干、鲜槐花的香气成分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从干槐花中鉴定出18种挥发性化学组分,从鲜槐花中鉴定出19种挥发性化学组分.干槐花挥发性组分相对百分含量为92.48%,鲜槐花挥发性组分相对百分含量为89.58%.干槐花挥发性物质中醛类的相对含量为31.76%,醇类相对含量为35.16%,相对含量较高的是己烯醛,含量为18.30%,酮类的相对含量为9.74%,呋喃的相对含量为13.89%.鲜槐花挥发性物质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1-辛烯-3-醇,含量为31.02%,其中醛类的相对含量为28.31%,醇类相对含量为44.40%,烯烃相对含量为8.39%,酮类等的相对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17.
阴香叶挥发性物质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采集阴香叶的挥发性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阴香叶中鉴定出39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8.48%,其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龙脑(19.68%)、桉树脑(10.49%)、乙酸双环【2.2.1】庚-2-基酯(9.65%)、α-蒎烯(7.36%)、D-柠檬烯(6.45%)、石竹烯(5.80%)等,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阴香叶特殊的香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顶空分离前处理方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白肋烟不同部位叶挥发性香味物质成分及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检出82种成分中,共有成分77种,异有成分5种,成分和含量酮类〉醛类〉醇类〉氮杂环类〉其它类〉酯类〉酚类.不同部位间有明显差异,成分和含量均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类胡萝卜素类、西柏烷类及苯丙氨酸降解及转化的产物占总含量的57.81%-74.06%,其中前二者的含量是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后者又是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11种含量较高的重要香味物质的总量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综合结果分析,下部叶香气特征不及中、上部叶,中部叶香气品质要比上部叶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和分析柠檬制品柠檬蜜和鲜柠檬水中的Vc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分别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和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分析技术,对柠檬蜜和新鲜柠檬水中的Vc含量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柠檬蜜水和新鲜柠檬水中Vc含量分别为11.7 mg/kg、17.6 mg/kg;其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两种样品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柠檬蜜水和鲜柠檬水挥发性成分种类分别为25种和20种,主要包括烯烃、醇类、醛类、酯类和酮类等物质.结合感官综合比较,柠檬蜜较鲜柠檬水风味浓郁,食用更为简单,但其Vc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20.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云南、泰国、土耳其3个产区香料烟烟叶进行致香成分测定,并着重对其有机酸含量、赖百当类降解产物、西柏烷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及其它香味物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香料烟致香物质主要是赖百当类、有机酸类、类西柏烷类;土耳其香料烟致香物质主要是有机酸类、酯类;泰国香料烟致香物质主要是有机酸类、赖百当类.各产区香料烟其它致香物质也表现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