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墓兽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人信奉“灵魂不死”观念,认为人死后进入幽冥之都,也是有善恶之争,一方面鬼怪横行,一方面又有法力通天的各种鬼怪的克星。所以我国很早就有为死者驱祟避邪的风俗。镇墓兽的出现就是这种风俗的体现。在幽冥之都对死者威胁最大的是罔象。《风俗通》载罔象喜食死人肝脑,人莫能禁,唯方相氏可以制服,这和《周礼》的记载是一致的:“方相氏入墟驱魍象,魍象好食死人肝脑,人家不能当,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禁御之。”与此类似的说法是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获一怪兽,其状若羊,此人欲将其献给官府,途中遇见两童子,童子告诉他,这种怪兽叫“”,常在地…  相似文献   

2.
西施新考     
陈民镇 《寻根》2011,(5):17-21
西施的故事历数千年的演变而深入人心,共历史真实性似乎已无可辩驳。确实,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是中国最为传奇、最为跌宕的历史片段之一,在吴越争霸的过程中也的确有过美人计的运用。然而,美人计的牺牲品果真名叫西施吗?她又果真是在诸暨苎萝山卖薪(或浣纱)的民女吗?  相似文献   

3.
餄餎考     
餄餎考王至堂,王冠英引言在辽阔的中国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及华东的部分省份,无论在百姓家中还是在餐馆食肆,都可见到一种利用杠杆原理轧制的类似面条的快餐食品,其特点是:可冷可热,可荤可素,可软可硬。其最大的优点是可连续作业,省时省力,老少皆...  相似文献   

4.
蜀椒考——《川味杂考》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是川味的特征之一。这个特征形成的物质基础是蜀中自古盛产好花椒,而花椒久远的民俗传承又使它具有丰富的化内涵。四川人爱说某道菜主要是吃佐料,其实讲的就是欣赏这道菜所附丽的川菜化。  相似文献   

5.
唐甄祖籍考     
唐甄是唐瑜的十一世孙,现将新近考证的《新唐氏世系表》附后。《兰溪唐氏文化》称唐瑜是兰溪市"东鲁郡"中的一支——"晋昌郡"。唐甄的思想理念与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三泉村的唐姓祠堂要旨基本相似;达州唐氏族谱、墓志铭自称浙江金华的兰溪是唐甄的祖籍地;唐瑜将出生地浙江的"兰溪"、"东阳"在达州命名。唐甄的父亲唐阶泰在生病时说:"浙江之上,三泉之隩,我唐氏之所出也。"  相似文献   

6.
玉戈源流考     
宋笑飞 《寻根》2012,(6):63-71
戈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兵器,渊源甚早,其前身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石镰.戈靠钩杀、啄击以制敌,称为"勾兵". 玉戈是一种特殊质地的戈,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玉戈结合了美玉高贵、润泽的秉性和武器威严、杀伐的气息,显而易见,它不是一种实用性的兵器,而具有非比寻常的尊崇.王权与巫术的紧密相连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特征.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阶级分化日趋加剧,氏族部落向国家王权转变,礼仪产生了,并维护着日益严格的等级制度,礼仪用玉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是它的仪仗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索索考     
对<三国演义>本事来说,关索不一定真有其人,至少绝不是关羽的儿子;关索虽然出名很早,与关羽挂钩时代却比较晚.对<三国演义>版本来说,罗贯中原著根本就没有写关索这个人物,他是被后来的简本添加进去的.  相似文献   

8.
古今馒头考     
正"馒"字指"馒头"这一食品,并无异议。但馒头古今含义不同,各地内涵有异。"馒"是一个后起字,不仅甲骨文、金文、小篆中无"馒"字,严格说来隶书中也无"馒"字,在隶书流行的汉代,尚无馒头之名,故西汉史游《急就篇》、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均无"馒"字。  相似文献   

9.
芦墟山歌考     
邱红革 《寻根》2015,(2):93-98
"荆艳楚舞,吴乐吟","江南吴歌,荆楚四声"。吴歌是江苏省最具民间特色的民俗文化,据乾隆刻本《声歌》记载:"吴江之山歌唱法高揭,以悠缓收之,清而不靡,其体皆赠答之词,不失相合本格,其旁引曲喻,借物借声之法,淳朴纤巧,不失古乐之本体。"  相似文献   

10.
三星堆假面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向 《寻根》2000,(6):20-27
三星堆遗址商代青铜艺术最显著的文化特征是其人物造型的丰富多瓷,它与黄河流域殷商和西周初期的青铜艺术以动物纹样为特征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在世界青铜艺术宝库中也是独树一帜极富个性的,引起国内  相似文献   

11.
转山习俗考     
正转山习俗的起源转山就是绕着某一座山转圈。这一习俗在青藏高原十分普遍。这里高山纵横、自然灾害频发,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这使得藏民族对高山、冰川充满了敬畏。由于古时候生产力低下、文化落后,很多藏族同胞认为青藏高原的大山里都住着神仙。这里的每一座山和湖都是有灵性  相似文献   

12.
王文书 《寻根》2024,(1):120-123
<正>关于董仲舒的后裔,正史记载非常简略。《汉书》说:董仲舒“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看来董仲舒去世以后,董仲舒的子孙举家迁徙到茂陵,董仲舒的后代继承了董仲舒的“勤奋学习,目不窥园”的家风,大都学有所成,“学而优则仕”,因此做了大官。  相似文献   

13.
阿房宫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房宫——谜一样的宫名。此谜并非寻常之谜,是千古一帝秦始皇设下的千古之谜。因而古往今来众说纷纭争议很大,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困扰了人们两千多年。至今不仅宫名读音混乱令人无所适从,其中寓意尤令人迷惑不解。“阿”与“房”的古音古义“阿”字的古音古义,...  相似文献   

14.
金桓州考     
正2013年5月3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上都镇闪电河北岸的四郎城榜上有名。该城为金代新桓州、元代桓州及明代桓州驿。据历史记载,金代桓州古城有两座,一座叫新桓州城,一座叫旧桓州城,新、旧桓州城的具体方位在哪里呢?桓州,金时归属西京路,西京路治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17,(3)
<正>晚唐诗人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沁阳)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其罢盐铁推官后,客居荥阳,次年病逝。由于缺乏史料记载,研究其身后死葬之事者很少。近年,有部分学者对其墓址、籍贯等问题进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20,(4)
正明代唐府典仪正王诏墓志铭,出土于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九重村王氏祖茔,现收藏于九重村村委会。该志为青石质,正方形,边长60厘米。志盖篆书"明将仕郎王公墓"七字。志文阴刻、楷书,竖行共31行。满行33字。全文约1119字。志石保存基本完好,有个别字漫漶不清。  相似文献   

17.
衷氏源流考     
衷鑫恣 《寻根》2020,(1):116-119
“衷”姓是我国比较罕见的姓氏,原本为“哀”。现在主要聚居于福建武夷山市(旧崇安县),江西南昌县、万安县、赣州市,湖北监利县及台湾地区,他处也有零星分布。关于哀氏的概述,郑樵《通志》卷二八载:“哀氏,谥也,未详何王公之谥与。汉有哀章,事王莽。金陵有哀仲,种(梨)。《述异记》宋有哀道训,望出南康东阳。今建州多哀族。”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卷六云:“哀,《后汉书·更始传》:‘王莽使国将哀章守洛阳。’(唐章怀太子)注曰:‘《风俗通》,哀姓出自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  相似文献   

18.
盘古新考     
段宝林 《寻根》2012,(3):4-11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个历史常识是家喻户晓的。盘古是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英雄祖先,是最古老的祖先神。但是,关于盘古的记载却比较晚,这是为什么呢?盘古神话的内涵很丰富,它具备了世界上众多的创世神话的诸方面内容,其社会内涵与哲学内涵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望山钱考     
望山钱是西南诸省众多民族普遍使用的丧葬仪式用品,流行广泛,称谓多样,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与美好祝愿。望山钱之基本形制与制作原理大体一致,但在色彩、用料等具体细节上则因地域与民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基本用途均作为报丧与寿辰的标示,表达着亡灵据此歆享祭奠以及通关顺利抵达冥灵世界的信仰诉求。  相似文献   

20.
吹牛续考     
王春瑜  文方  成画 《寻根》2000,(5):107-109
20年前,我写过一篇《吹牛考》,刊于上海《文汇报》。大概是由于彼时“文革”结束不久,人们对“左”风大炽时形形色色的吹牛现象深厌之,故这篇芜文被一些报刊转载,并编入《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卷》,笔者不免有受宠若惊之感。民间有句俗话说“吹牛不纳税”。此话始于何时?见于何典?待考。不过,想来年头也不会少于千儿八百了。细想起来,吹牛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不见得所有的“牛”都让人讨厌。李白的名句“白发三千丈”,可以说也是一种“牛”,因为若就事论事,白发长达三丈,就是世界奇闻了,怎么可能再乘上一千倍?但这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