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章进培 《培训与研究》2007,24(12):36-38
乔姆斯基近期发表了几篇有关语段推导理论的文章,认为句子应按语段分阶段推导生成。结合Rizzi的CP分裂假说,ForceP取代CP成为强语段。在感叹句的语段推导过程中,wh-成分移入Spec-Force,以删除中心语Force的边缘特征。从而成功地将CP分裂假说与语段推导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乔姆斯基认为句子应按语段分阶段推导生成。语段的强弱将影响推导的流程。由强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与由弱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的推导略有差别。根据Rizzi的CP分裂假说,wh-成分在感叹句中移入SPEC-Force,以删除中心语Force的边缘特征。Force不具时态特征,不允许助动词移位,也不允许获得时态特征的wh-成分移入其标志语位。  相似文献   

3.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近期发表了几篇有关语段推导理论的文章,认为句子应按语段分阶段推导生成。语段的强弱将影响推导的流程。因此,由强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与由弱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的推导略有差别。另外,根据Rizzi的CP分裂假说,wh-成分在感叹句中移入SPEC-Force,以删除中心语Force的边缘特征。Force不具时态特征,不允许助动词移位,也不允许获得时态特征的wh-成分移入其标志语位。  相似文献   

4.
乔姆斯基认为句子应按语段分阶段推导生成。语段的强弱将影响推导的流程。由强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与由弱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的推导略有差别。根据Rizzi的CP分裂假说,wh-成分在感叹句中移入SPEC-Force,以删除中心语Force的边缘特征。Force不具时态特征,不允许助动词移位,也不允许获得时态特征的wh-成分移入其标志语位。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句法分析理论认为句子由CP,TP(IP)和VP三个最大投射构成。随着研究的深入,现有的框架已难以满足句法分析的需要。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句法学家提出IP、VP分裂假说。在此背景下,R izzi提出了CP分裂假说。本文主要探讨CP分裂假说的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及跨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语段推导理论中,语段的强弱将影响推导的流程。因此,由强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与由弱语段vP构成的感叹句的推导略有差别。由于表示感叹语势的C只具有边缘特征,感叹句不存在助动词移位删除C时态特征的情况。另外,wh-成分不能做感叹句主语是由于wh-成分获得的时态特征移位后得不到删除所致。  相似文献   

7.
wh-感叹句与wh-问句在助动词移位、wh-短语作主语方面存在不对称现象。根据Rizzi提出的CP分裂假说,认为中心语所具有的不可诠释特征不同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种新的模型来解释上述两种不对称现象,从而避免了用单一CP解释而带来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德语动词位二现象是德语非常显著的语言特点,文章对CP分裂假说与德语动词位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认为CP分裂假说能为德语动词位二现象的解释提供很大的启发.德语C的强屈折性特征使德语实义动词也能占据C这个功能性成分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简方案语段论的框架,英语寄生语缺结构按照语段循环、特征驱动的方式进行推导。不完美的寄生语缺算式库中的一个wh成分在推导前裂变成L1和L2,分别在不同的基础位置上合并。带有探头特征的L1与目标L2进行φ、D一致核查,消去L1的语义非解释性特征和空语音的L2。中心语语义非解释性特征触发合并和一致操作构建语段。移位遵循PIC取道语段边缘进行。  相似文献   

10.
领主属宾句是汉语学界争议的句型之一,文章首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两大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领有名词是句子的话题,不是主语;领有短语中的"的"字并没有无理由的消失,而是隐现在句子中。其次在最简方案框架下,以CP分裂假说为基础,通过特征核查操作,对领主属宾句及相关句型提出了统一的句法推导分析。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对Krashvn的“语言输入假设”和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理论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对独立学院学生写作现状的分析,提出构建一种基于“输入、输出假设”理论的写前“窄读”和读后“写长”的英语写作模式,以期为独立学院摆脱英语写作教学困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2.
福安方言指示代词内部存在齐整的语音对应关系,主要有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间的声母对应、方位指代词和人或物指代词间的声调对应以及方位指代词和程度指示代词间的韵母对应三种形式。这种语音对应是属于音变构词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中介语石化和母语负迁移是外语学习者不可避免的问题。母语语境补缺是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补缺假说认为由于目的语语境知识缺失,母语语境知识介入补缺,进而造成母语负迁移。本文将从称谓语、礼貌谦虚策略、话题导入和词汇文化内涵的联想意义四个方面分析母语语境补缺导致的语用失误,并提出语境文化的创设和学习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语境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