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历年人口、教育宏观统计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人口变化特征及其对基础教育学龄人口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20—2050年我国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目前学前教育学位需求高峰已过,但2011—2017年的出生堆积使得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正迎来学位需求高峰;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在2020—2050年主要呈现下降趋势,到2035年后基础教育学龄人口规模只有当前五成左右的水平;当前基础教育学龄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和规模增大,向城镇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集中趋势明显,2020—2050年基础教育在学(园)人口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30年后学前教育在园人口和小学在学人口的城镇化率均超80%,初中在学人口城镇化率超90%,基础教育进入以城镇教育为主体的时代。基于此,建议建立学位需求的动态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建立人口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协同机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2.
先来看看到2050年会发生什么:2050年,美国75~85岁的人口将增加到3000万,今天这一数字为1700万。2050年,日本老龄人口将会占到总人口比例的近40%。2050年,欧洲每10个人就有将近3个人年龄在65岁以上,每6个人就有1个人年龄超过75岁,这个比例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今天,拉丁美洲有一半人口的年龄在15岁以下;到了2050年,有一半人口的年龄在40岁以上。2050年,60岁以上的中国人预计会达到4.38亿,如今风华正茂的你是其中的一员。2050年,距今13870天。尽早重视养老问题,就是重视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作为全国六个人口净减少的省(区、直辖市)之一,研究其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是分析贵州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表明:贵州省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布一直不均衡,且东西方向的不均衡程度大于南北方向.在将来一段时期,人口和经济有向中西部集中的趋势.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人口压力大,特别是西北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经济相对薄弱,经济人口容量小,人口已严重超负荷.今后,贵州省仍应实施适度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通过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要素的合理流动、深入推进扶贫攻坚战略等,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人口规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建立合理的人口模型,准确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对贵州省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马尔萨斯人口模型、阻滞增长模型和GM(1,1)灰色模型,结合贵州省1978-2013年历年人口数据,用2010-2013年的实际数据作为检验标准,对贵州省2010—2020年的人口数作估计和预测。比较分析这三种人口模型,得出在正确选择人口增长率的情况下,马尔萨斯模型预测的结果更为理想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人口变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直接决定着大学毕业生数的变动,也间接地改变劳动力就业形势而作用于大学生就业。人口变动与大学毕业生数之间存在看内在的关系。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精确预测出2007~205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的变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洪泽 《地理教育》2005,(3):15-15
自7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加强,生育率开始显著下降,死亡率继续稳步降低,人口再生产类型出现重大的转变.这一阶段,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目前的近70岁,人口出生率由60年代的3.5%下降到90年代前7年的平均1.8%,同期妇女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至2%左右的水平.可以说,70年代以来至今,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从总体上说已进入了"现代型"的转变完成阶段.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冀州平原的人口数目,在战国之际有飞跃发展.根据城邑数目推测,应该在300万左右.人口集中分布于滹沱河沿岸、晋南河谷盆地和太行山东麓平原上的南北大道两侧.这3个区域人口的密集是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8.
《英语自学》2009,(4):3-3
根据联合国周三(3月11日)发布的一项预测,世界人口将在2012年初达到70亿,并于2050年超过90亿。其中大部分人口增长将出自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9.
人口变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直接决定着大学毕业生数的变动,也间接地改变劳动力就业形势而作用于大学生就业。人口变动与大学毕业生数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精确预测出2007-205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的变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毕节地区辖7县1市1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是一个有35个民族,拥有700多万人口大区和革命老区,其中农村人口占93%,少娄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  相似文献   

11.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数学教学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不是文科的专利.如统计图这一节中,要求从某家报纸公布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图中获得信息,其中1959年人口从30亿到2050年预测达90亿,从中对他们进行基本国策的教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控制人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区域人口与经济的协调性发展研究不仅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以贵州省为例,构建人口与经济系统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模型对贵州省2000-2011年人口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11年,人口与经济系统基本呈同步增长趋势;经济系统增长速率大于人口系统增长速率;除2000-2003年间人口与经济系统处于轻度失调状态外,其他各年份人口与经济系统都基本上处于协调状态,并由勉强协调状态向良好协调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口变化成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人口结构均衡是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福建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均GDP增长伴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当前老龄化问题显现、人口红利时期出现.适度调整生育政策,调高退休年龄,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人口与经济和谐.  相似文献   

14.
人口结构、GDP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规模的两个重要因素.人口结构中的第二产业人口产业结构比重和第三产业人口产业结构比重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着显著影响.通过构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规模预测模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在2008年前后达到最大值,此后逐年下降,这将导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年增长率在2.5%左右,到2020年前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我国将初步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经济研究中长期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贵州省1978—2008年的统计资料,对贵州省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为了能更加深入研究贵州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VAR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缓慢相伴而生,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负交互作用:人口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慢;而经济发展越快,则人口增长越慢。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城镇化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我国城镇化平均水平为49.86%,已经达到了中等程度的城市化,而贵州人口城镇化水平为33.81%,还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本文剖析了贵州省城镇化的现状,从自然与地理、交通与经济、教育与政策等方面,全面分析了贵州省人口城镇化的制约因素。贵州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各地都采取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举措,为了给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与保障,本文对贵州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和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龄人口变化与教育资源合理整合利用问题,是贵州省整个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贵州省三千多万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在建立科学发展观时要充分考虑和研究贵州省今后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期是洛阳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变化,引起了洛阳人口的增减,隋初至大业五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隋末唐初人口的大幅减少,唐前期人口的恢复与增长,安史之乱后人口的急速减少,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高峰和两个低谷,呈现出一个类似"M"形的变化态势。隋唐时期洛阳人口的变迁,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城市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数字     
《红领巾》2014,(2):3-3
联合国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2050年的世界人口将达96亿,那时的粮食需求将比现在多出70%。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始终是中国历史学界和人口学界的未决问题,其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可靠的、相应的人口统计.文章搜集了中华续行委办会、金陵大学农经系、1949年公安部门和帕金斯等对中国城市人口的统计和估计,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上限为21%.另外,文章对城市人口的多种定义和在不同时期的统计口径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