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孝祥 第二卷第669页《张孝祥小传》:张孝祥“……三年(1167)知潭州。四年,移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五年,致仕,旋卒。”这里“荆南湖北路”的提法不妥,“荆南”是府,宋代没有“湖北路”,只有“荆湖北路”;再者,他年龄不大,为何“致仕”,怎么死的,从《小传》中均看不出。《宋史·张孝祥传》所云:“……复待制,徙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请祠,以疾卒,孝宗惜之”等语似更准确。 邹应龙 第三卷第328页《邹应龙小传》云:邹应龙“……三年,进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罢,提举洞霄宫。”“罢”字不妥。《宋…  相似文献   

2.
屠本畯,字田叔,别号憨先生,鄞县人。所著《崔氏春秋补传》北剧四折,祁彪佳《远出堂剧品》列入“雅品”。谭正璧、谭寻撰《王实甫以外七十二家〈西厢〉考》(载北京图书馆编《文献》第七辑),于屠本畯生卒仅注“约公元一六○○年前后在世”字样;顾国瑞《屠本畯和〈金瓶梅〉》(载《北京大学学报》八五年第四期)谓其约生于嘉靖二十年(一五四一),”卒年未详,当在天启间”。其实,屠氏生卒可以确考。查民国《鄞县志》卷三十七传引《凫园笔录》:“天启二年卒。”《屠氏先世见闻录》卷二《十世祖本畯》亦云:“辰州公卒  相似文献   

3.
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中有一段“已而得舟避诸州,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这里的“四明”,历来的注释家,从他们选编的《历代文选》到“史书典籍”,不是把它注为“今浙江鄞县”就是注作“鄞县四明山”,而为数众多的古文选本竟干脆直注“今浙江宁波市”,这些均有违史实。古人所称的“四明”并非都确指今宁波市或鄞县四明山,它往往是泛指古代明州即今之宁波一带,根据朝代的不同,有时还包括今舟山、绍兴、台州的一部分。所谓泛指,究其原因有二: 据《雍正宁波府志》载:“……四明之  相似文献   

4.
一、南巢《尚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孔传》(汉孔安国传):“南巢,地名。”《孔疏(唐孔颖达疏):“桀奔南巢,汤纵而廹,故称放也……《周书序》有‘巢伯来朝’。传云:南方远国。郑玄云:南方远国,《世本》一见者。桀之所奔,盖彼国也。”《春秋·文公》(经文):“十有  相似文献   

5.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祖父薛仲义“通经史,值无乱,教授乡里,不求仕进”。(《薛文清公年谱》以下简称《年谱》)父亲薛贞从事儒学教喻宫三十四年,教绩卓著,后人有“教喻公”之尊称。由于出身于教育世家,他有矢志于教育事业的强烈志趣。据《年谱》和《行状》记载,宣德四年  相似文献   

6.
兰陵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女,《金石萃编》卷五二有李义府撰《兰陵公主碑》,云:“公主讳淑,字丽贞,陇西狄道人也,高祖武皇帝之孙,太宗文皇帝之第十九女也……春秋卅二,以显庆四年(659年)八月□八日□疾薨于雍州万年县之干康里第……即以其年岁次己未十月辰朔廿九日□□迁窆于□陵。”《全唐文》卷一五三亦收此碑,但所记兰陵公主享年与卒年均与《金石萃编》不同,曰:“春秋(廿廿)二,以显庆三年(658年)八月□八日□疾薨于雍州万年县之平乐里第。”先考享年。据碑文,兰陵公主为唐太宗第十九女,但据《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传》,唐太宗二十一女,按排列顺序,兰陵公主为第十二女,对此分歧,这里不拟详考。但无论是第十二女还是第十九女,兰陵公主在唐太宗所有子女中间按长幼而论是居中或居末的,据此而论,《全唐文》所谓兰陵公主享年“春秋(廿廿)二”有如下问  相似文献   

7.
《芋老人传》选自《春酒堂遗书》。作者周容(1619——1679)字茂三,明末清初鄞县(现浙江鄞县)人。明诸生(明、清两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明亡后,一度剃发为僧。后清廷开博学鸿词科,朝臣争欲荐他应试,他以死力辞不赴。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春酒堂文集序》说他“几于每饭不忘故国,黍离麦秀之音,读之令人魂断。”他还工书善画能诗。著有《春酒堂诗集》《春酒堂文集》等。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大辞典》第一版1200页:“姚燮字梅伯,一字复庄。”依据可能是清宝山人蒋敦复的《例授文林郎即选知县姚君墓志铭》。实误。依据有:一、姚氏故乡的《镇海县志》和清代鄞县人董沛的《姚梅伯题任渭长人物》《姚复庄先生墓表》均称姚氏号复庄。二、姚燮次子景夔字拊仲,号小复。三、姚燮此号是有其独特来历的:道光二十三年夏,姚氏病入膏肓,多方医疗无效,后经人劝说,入宁波北郊玉清道院养病,一日,“恍惚中若有人告之者:‘多作绮语,当入无间狱,不独疾之不愈也!’”又有人说;其病是他“昵于情,入邪曲”之故也。姚燮原曾受过鄞县大梅山道人梅福的思想严重薰染,至此猛然悔悟,认为自己曾作《退红衫》《梅心雪》和《十洲寄语》等艳情之  相似文献   

9.
班固《东都赋》:“四夷间奏,德广所及.僸(亻未)兜离,罔不具集.”“僸(亻未)兜离”,《汉书·班因传》作“(亻今)(亻未)兜离”.形虽有异,而音义相同.此四字作何解,如今众说纷坛.毕万忱等选注《中国历代赋选》云:“泛指四方夷人之乐.……兜离,与‘株离’同,语声之转.一说,兜离为二乐.”此说有一定的代表性.《汉语大字典》“兜”字  相似文献   

10.
之乎者也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出生于1132年,即宋高宗绍兴二年,卒于1169年,即宋孝宗乾道五年,他英年早逝,一生虽然短暂但很精彩。  相似文献   

11.
周容(一六一九——一六七九),字茂山,一字鄮(mào)山,明末清初鄞(yìn)县(现在浙江省鄞县)人。明亡后,一度削发为僧。后清廷开博学宏词科,朝臣争欲荐他应试,他以死力辞不赴。全祖望说他“几于每饭不忘救国,黍离秀麦之音,读之令人魂断”。善书、能画、工诗。著有《春洒堂诗集》、《春酒堂文集》等。本文选自《春酒堂遗书》。文章叙述芋老人和一  相似文献   

12.
(一) 《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幼时好学,博览群书,曾随父宦游各地。他为人刚直不阿,有“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中进士后,曾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地方官职,使他有机会接触人民,了解人民的疾苦。在他任职的地区内,实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做出了卓著的成绩,显示了他的政治才能,逐步树立了实行变法的志向。嘉  相似文献   

13.
郑谷卒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达津认为郑谷卒于梁开平五年(911)春,赵昌平定为“910年或年后”,然考察郑谷诗友齐己诸作,上二说,有不妥之处。 齐己《宋高僧传》卷三十有传:“姓胡,益阳人,秉节高亮,气貌陋劣,幼儿捐俗于大沩山寺,聪敏逸伦,纳圆品法习学律仪,而性耽吟咏……爱乐山水,懒谒王侯,至有‘未曾将一字,容易谒诸侯’句为狎。华山隐士郑谷诗相酬唱,卒有《白莲集》行于世。”《白莲集》中现存题赠、伤悼郑谷作品十七首:《和郑谷郎中看棋》(《白莲集》卷一。以下凡引《白莲集》只标卷数)、《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卷一)、《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卷一)、《永夜感怀寄郑谷郎中》(卷一)《寄郑谷郎中》(“高名喧省闼……”卷二)、《伤郑谷郎中》(卷二)、《禅庭芦竹十二韵呈郑谷郎中》(卷二)、次韵呈郑谷郎中》(卷二)、《和郑谷郎中幽栖之什》(卷三)、《寄郑谷郎中》(“诗心何以传……”卷三)、《寄孙呈郑谷郎中》卷四、《寄西山郑谷神》(卷四)、《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卷六)、《寄郑谷郎中》(“上国谁传消息过……”卷八)《江上望远山寄郑谷郎中》(卷八)、《寄郑谷郎中》(“人间近遇风骚匠……”卷十)另有《题郑郎中谷仰山居》(《全唐诗》卷八四四),《白莲集》未收,因与《江上望远山呈郑谷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翻阅《中国大百科全书》(以下略称“大百科”)“中国文学”卷,发现“《女仙外史》”条的释义内容有所失误,现将笔者的看法缕述如下,以就教于该条撰者胡小伟同志和其他方家,就便回答先前周尚意同志向笔者提出的几个问题。一、关于《女仙外史》作者的名、字、号“大百科”谓:“作者吕兆。字文熊,号逸日叟。”先确。《女仙外史》作者自序、自跋均题“古稀逸田叟吕熊文兆”;陈奕禧序云:“余友逸田叟吕熊,字文兆”;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二云:“吴人吕文兆熊”;叶旉南田跋语有“则逸田叟之以女仙而奉建文正朔”  相似文献   

15.
《论衡》是王充的一部重要著作。《论衡》不仅以它思想上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因为它是研究东汉时代汉语的第一手材料,而在汉语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王充(公元27—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他用三十年时间写成《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缺正文),三十余万字,为我们研究东汉时代的语言,保存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王充“才高而不尚苟作”,他认为“文由语也”,“口言以明志,言恐灭遗,故著之文字”,“文字与言同趋”(《论衡·自纪篇》)。这表明,《论衡》的语言与东汉当时的口语是一致的。对《论衡》的语言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可以窥见东汉语言断代的一斑,再与东汉前后的语言相比较,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历时发展中的一环。笔者无力研讨《论衡》全书,仅对《论衡》中的  相似文献   

16.
“既东封郑”是高中语文教材名篇《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短短四字,理解起来却颇有争议,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东”和“封”的用法,笔者不揣谫陋,撰此小文,对“东”、“封”二字用法进行分析,就教于广大中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7.
杨简,字敬仲,自号慈湖,浙江慈溪县人(即今慈城)。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卒于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141——1226年)。与同时镇海舒广平(璘),奉化沈定川(焕),鄞县袁絜斋(燮)皆宗陆九渊(象山)之学,而且同在南宋孝宗淳熙时代(公元1127——1279年),故号称四明淳熙四先生。杨简,孝宗乾道年间进士及第,初官浙江富阳主簿,遭母丧去官,后历任浙江嵊县、江西乐平知县,以兴学训士闻于朝,乃召为国子博士。旋被贬于广西全川,复起用为兵部郎。宁  相似文献   

18.
①有颜回者好学(《论语·雍也》) ②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小儿不畏虎》) ③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④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⑤有角妓号玉西狐者(《阅徵草堂笔记》卷十八,《故妄听之》之四) 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度其足这都是无主兼语句。前四例的“者”表提顿,后二例中“玉西狐者”、“欲买履者”是“者”字词组,充当兼语。①、④的“者”在名词后,不能构成“者”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不少与“四”组合而成的名词,现略加列举。四杰唐高宗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时以诗文著名,时人称为四杰。王勃(650—676)字子安,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杨炯(650—693)代表作《从军行》。卢照邻(约630—约680)字升之,代表作《长安古意》。骆宾王(约638—?)代表作《在狱咏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除王杨卢骆“初唐四杰”外,“四杰”还有如宋代的欧阳弇、欧阳弈、欧阳弁、欧阳  相似文献   

20.
一、《左隐五年传》:“鸟兽之肉不登于俎”断句及标点误。(43)面 沈玉成《左传译文》(9面)据此译为“鸟兽的肉摆不上宗庙的癸器里”当前诸注本俱认为“之肉”的“之”字相当于“的”字,以致断句误。考察文意与语法,原句应解为“鸟兽,其肉不登于俎,(其)皮革……不登于器,则君不射。”这本来是假设复句,用这样的句式表达显得简练明确:这里“鸟兽”(后加逗号)一作其的前词二作“谢”的提前宾同,比普通句法用字省而达意明,原来此“之”字应训“其”,“之肉”即“其肉”。 “之”训“其”,当有所本。《吕氏春秋·音初篇注》曰:“之,其也。”《书·西伯戡黎》曰:“殷之即表。”言殷其即丧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