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某学生在一次语文测验中,因考得不太理想,语文老师罚该学生把所有错的生字和词语各抄10行(每行6个字),并要求第二天上语文课时必须交上。后来那个学生说:“我手都写麻了,还是记不住那些错的生字和词语。”这位老师的做法无非是让学生重复记忆,但为什么没有奏效呢?  相似文献   

2.
受罚的老师     
我们班有个规矩:那就是默错了生字要把错的词抄五遍。可同学叫老师抄生字,你能想到吗?或许大家不相信,可这样的事确实发生了,而且还是老师自愿的呢! 这天,龚老师把日记本发了下来,我打开本子一看,我把“怒气未消”的“怒”写成了“奴”,龚老师在本子上写了一个样子“努”,我不认识这个  相似文献   

3.
每当学习一篇新课文,语文老师们总要给学生留下写生字、抄新词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在提倡减负的今天,我采用了让学生对新学的生字词读一遍、抄一遍、默一遍的方法进行巩固记忆,可班里有几位同学作业总出现错字。给他打上“×”号,让他改错,今天改对了,过几天又写错了。怎么办呢?经过思考,我进行了如下的批改尝试:批改作业时,只在作业后面写上“错3字个字”或“错2个字”,不再出现红色的“×”号。发下作业本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批语自己找出错字,自己改正。对写得全对、书写规范的同学奖给一颗红五星(画在作业下面),…  相似文献   

4.
一天,我收到一位青年教师的来信。信不长,现将正文部分辑录如下:我平时经常翻阅《小学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如2001年第7期刊登的《笔顺漫议》一文,让我明白了写字必须严格依“法”———《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写好规范字。这些天,我遇到一个疑惑,特向《笔顺漫议》的作者———张老师您请教。在写全包围结构的字,如“田”、“园”、“国”时,有些老师,包括我在内,总是习惯于把第二笔写成“横折钩”,认为这样写好看些。有些老师认为这样写是不对的,应该写成“横折”。也有些老师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两种写法都可…  相似文献   

5.
偶然翻阅一个二年级学生的生字本,在一页中发现他把“猴”字错写成“(?)”。老师在本上用红笔批道:“把“猴”字抄写十遍。”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但在重写  相似文献   

6.
王宏玉 《教育文汇》2014,(24):22-23
前段时间,两次执教一节二年级的同题识字研讨课,我对低段学生识字写字教学有了新的感悟。 这一课的内容是要求认识“亭、停、耳、闻、鸣”五个生字。第一次研讨课上,我分别就五个字的音、形、义进行讲解,并安排几位同学当小老师,但课堂气氛依然沉闷。学生只是机械地跟着我读,或听我和小老师讲。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如果哪次没考好,哪怕是因为丢了一个小标点扣了分,或者是因为从草稿纸上往卷子抄写数字时,把本来正确的答案抄写错了而丢分,老师就会在我的卷子上写上一个鲜红的大大的“浮”字,并在后面加上一个粗粗的感叹号。而我不得不让爸妈签上他们的大名时,我妈就会把卷子抖得“哗哗”响,朝我吼道:“你瞧瞧,这不该错的又错了!”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些课文中的新词,突然,有一个学生轻声地说:“老师,你写错了。”我问:“是哪个字啊?”“‘遥远’的‘遥’。”我回头审视了一下黑板上的字,觉得并没有错,就继续问:“错在哪里呀?”他鼓起勇气站起来说:“‘遥’字的第二横应该长一些,可是您没写出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  相似文献   

10.
同音字和形近字都是低年级生字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普遍的情况是,老师在生字新授之时,将同音字或形近字的区别列举、分析得很详细,结果却有将近一半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会用锚,甚至会有个别听讲只听一半的学生,本末倒置。这种屡错屡讲,屡讲屡错的现象,着实让老师和学生对生字的辨析产生了困惑。怎样才能生成有效的生字辨析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郑家勇 《教育文汇》2014,(14):32-32
一位老师教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2课《猴子种果树》一文。第一课时后段,她侧重进行写字教学,主要教学2个生字:浇和拔。她范写之后,又指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字的结构,要求注意笔划、间架,并带领学生“书空”,然后启发学生对“浇”字进行“生字开花”。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以默写课文为突破口,运用“三到”(手到、眼到、心到),训练学生的“写功”,收效颇佳。手到,能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对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告诫学生,抄写时必须忠于原文——不可错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开始时可照着书抄,然后掩卷抄,最后丢掉书本默写出来。这样,“抄熟”了文章,_抄顺了手,字写好了、辨别错别怖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眼到,指让学生抄写时,要专心用眼,对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要看仔细,哪怕是一个标点也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听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课时,看到这样一个片段:当老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学习生字之后,教师巧用一则游戏(小魔术)巩固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字,最近,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长了一样本领。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不用看就能知道你手里拿的卡片上写的是什么字,你们信吗?生:不信。生:信。……师:那我们来试一试。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前,将几张事先写有“葫”、“盯”等生字的卡片交给他,让他拿出一张,背着老师给大家看,然后请老师猜。师:(做出思考的样子)我猜这个字一定是“葫芦”的“芦”。生…  相似文献   

14.
李华 《广西教育》2007,(12A):30-30
[案例] 记得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的生字教学中,我教学生写“易”字,“‘易’字第一竖起笔在这个位置……”我边范写边讲解要领。写好一看:上面的“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就纳闷儿了,明明照着范字来写的,怎么就得变了样?下面的学生看着我的样子,也叽叽喳喳地点评起来:“老师,您这个‘易’写得不好看!”“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微笑着向同学表示歉意:“是呀。这个字写得真是不美观。让老师再写一个吧,大家看看我写得有没有进步:”  相似文献   

15.
自制生字扑克学生自制扑克型生字卡,在课堂中小组内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谁先把手中的汉字打完,谁就是“学习生字小能手”。在打牌的过程中,把不会读的字放一边,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把手中的牌继续打完。学生经常欲罢不能,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生字。“我当小老师”学生把自制字卡带入课堂进行“我当小老师”的游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己会读的字用不同的方式教给其他同学,如:领读、组词、说句子等,一个接一个地教下去,不会的放在一边,请教老师。这种轻松、有趣的识字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快乐中认识了生字,而且…  相似文献   

16.
曾看到有家报纸刊登这样一则消息:有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利用识字卡片教学生字,卡片正面是生字,背面是用这三个字组成三个词“回家,回归,回合”,可是有位学生填“回扣”,该老师指出是错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该教师要求学生按规定的范围思  相似文献   

17.
一、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写字能力今年的写字课我采取了和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尝试两种生字分类方法:(一)按笔画分类,指导精练明确。我将横多的字分为一类,竖多的分为一类,撇多的分为一类……帮助学生从笔画的角度观察每一个字,横多、撇多、竖多的字分别该注意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相似文献   

18.
星期一的下午,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临时有事,就让我们班的副班主任林老师来代替管理。林老师一过来就说:“写字本翻到最后一页,把这一页字抄三遍。"同学们听了纷纷叫道:“啊!这么多字,想把我们累死啊!”林老师很生气地说:“别吵,快写。”  相似文献   

19.
学生写字又快又好,是我们所要求的。但要好中求快。如果学生写字虽然快,但却写得不好,这种“快”就没有意义;如果学生写字虽然慢些,但却写得较好,这个“慢”就是必要的。看写字,应该从效果从质量出发,不应该单纯地孤立地从“慢”还是“快”上去判断好坏。我对新入学儿童的写字教学,曾经有过片面求快的毛病。布置抄写生字词,要求一个抄五遍,十多个生字词,不用几分钟,学生就抄完了;我见学生闲了,便又要求他们再“一个抄五遍”,不一会儿,大部分学生又抄好了。拿来一看,横七竖八,歪歪扭扭,十分了草,有的  相似文献   

20.
一、集中识字师:同学们,黑板上这些字,虽然是生字,但老师相信,有很多你们其实早就认识了。生:街上“永和豆浆店”的“浆”字就是这个“浆”。生:我们上数学课时用到过这个“尺”字。生:我在报上曾经看到过这个“廉”字。生:我们班“王雅莹”的“莹”就是这个“莹”。师:还有一些字,你们以前可能没有看到过,但是我相信通过预习,你们已经认识了,是吗?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生踊跃上台模拟老师的口气带领大家读,老师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暗示“小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并且鼓励“小老师”对“学生”的认读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