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自身心境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深入地把握文本的内涵,就要对文本创作的背景因素有所了解。否则,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只能在文本语言的表层游离,文本解读的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一、补充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形象现行教材中不少课文是从名著选编而来。教材编者出于种种因素的考量,常常对入选的文章进行必要的修改甚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抓"三点",细读教材。具体来说,就是抓住立足文本这个支撑点,身"体"力行,熟悉教材;抓住超越文本这个着力点,启"智"砺志,拓展教材;抓住回归文本这个生长点,明"德"悟道,活用教材。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主旨,引导学生从课题着手,质疑问难,引出正文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感知课文的谋篇布局,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阅读策略阅读课的主要目标。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怎样利用教材文本,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渗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排和组合次序稍嫌凌乱,大多数单元是按照文体组合的,从《必修1》到《必修5》并没有明显体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规律。这样的阅读,学生学到的知识很有可能是零散的,碎片的。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可以依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大胆调整或组合教材,引领学生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本文依据教学经验,从三个角度阐述了整合教材,深入解读文本的方法,对高中语文教师使用教材有借鉴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位以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本而著称的编剧说起自己的创作,笑称:咱家喜事多,总得有人做蛋糕。在我看来,蛋糕这个比喻颇有些意趣。咱家喜事的确多。单说近几年,2008年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接着是庆祝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7.
在"用教材来教"的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拓展成为阅读教学中课程建构的基本手段,被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所采用,这自然有其建设性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把拓展当做时尚而盲目追赶的现象.许多教师以为课标实验教材在淡化学科课程知识系统性的同时,体验课程的特点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彰显,在教学中如果不把体验课程的生本资源开发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那么教学将不成其为教学.于是在文本的解读中,无论碰到什么问题,都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一谈你的看法".不顾文本的特点和拓展的目的,随意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与建构就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拓展,在失去其基本指向的情况下,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拓展教学的两个最基本问题"拓展什么"和"怎么拓展"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是教师教学认知的重要变革。教教材意识影响根深蒂固,需要教师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淡化、消除、打破教教材的唯知性、被动性、局限性,注重用教材的目标宽泛度,强化用教材生成的领悟性,挖掘用教材训练的潜力性,这样才能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自然过渡。  相似文献   

9.
“作者文本”是作者创作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作者主观色彩的文字作品。作者文本在进入语文教材时,会经过编者的改造,从而生成了新的“教材文本”两者之间势必会存在差异。将两者统筹整合、比较阅读,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资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如何从四个意识入手,利用教材文本,培养学生高级阅读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对教材中的习题资源进行有效处理和二度开发,恰似面点师傅加工蛋糕,色、香、味俱全才能让人吃得轻松、愉快。如何将“普通面点”做成新鲜、可口,让学生爱不释手、垂涎欲滴的“特色蛋糕”?这就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上下足功夫.充分理解教材习题的设计意图,加以组合、整理和补充,设计出学生喜欢的数学习题,培养学生内在的数学情感和智慧。  相似文献   

12.
所谓“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对所看事物兴趣的方法,它要求人们对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事物保持一种“陌生感”,保持一种新鲜感。儿童阅读教学中采用“陌生化”,旨在让儿童对文本进行细读,激发儿童文本阅读的积极性,调动儿童文本阅读的主动性,让儿童对文本进行欣赏和品味。一、“陌生化”阅读:内涵与意义课文是儿童直接感知的文本。教材文本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时常和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在对  相似文献   

13.
文本细读,对教师而言,不仅是对言语存在的一个发现过程,也是对言语细读的一个体验过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文本细读应唱好"三部曲"。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关键处进行细读。  相似文献   

14.
天平历来象征着公平与正义,是人民法院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化学发展史上,也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拉瓦锡利用天平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开创了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代。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注意个性化的阅读"。于是,个性化、多元解读成为时下阅读教学的热点。本文通过探讨"哈姆雷特"说到底还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哈利波特"来说明对文本解读应基于儿童的立场和教材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董文 《华章》2011,(27)
随着语文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语文教材文本的多元解读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话题,在许多地方把语文文本的多元解读定义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方式的结果,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目标5中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规范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的要求,但由于实际课堂环境,课堂教学的主要元素:学生,教师的个体差异,那么在我们实际教学生活中如何正确理解多元解读呢?  相似文献   

17.
立足文本,巧用教材文本材料,挖掘教材文本中的写作教学资源,对于提升学生语言的审美能力,激活学生写作思维,提高学生逻辑性表达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朗读?《教师口语》明确地说:“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的再创作昵?下面以《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黄叶 《政治课教学》2016,(Z1):69-71
教学要潜入文本,悟出字词背后的神,摸清作者思路,充分发掘文本的内涵,形成属于自己的言语感悟、思想认识,而不能被教参、教学设计之类的先入为主而影响了自己的洞察力和创造力。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教材的一些不当之处,如:《鸿门宴》则与一生彘肩一句的生字,应通假牲,意为煮熟供食用的牲肉;《师说》其可怪也欤中的其字,应解释为表示感叹语气的副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姿英发中的英发一词应解读为(新婚的)周瑜的‘雄姿’就像鲜花绽放(那么鲜亮耀眼,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20.
<正>要想体验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情感,只有牢牢抓住文章的语言进行教学。阅读教学离不开"咬文嚼字"。如何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好来,这就需要教师细读文本,把字词的意思放在具体语境中。借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怎样得"意"又得"言",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1.找准切入口。要解读文本,就要突破常规的教学思路,找准切入口,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