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学生的话匣子一旦打开就会滔滔不绝地说,但说的这些话都符合规范吗?换一个场合他们还会这样说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一些场合不会说话,或者说得不好,说明说话训练不到位。俗话说:"会说话的让人笑,不会说话的让人跳。"由此可见说话训练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说话教学,让学生学会说话呢?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给学生的话匣子充充电,不只是要提高其说话的能力,还要使其  相似文献   

2.
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这就为学生说话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把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说话中,从一个句子开始,到几句话,坚持不懈地训练。记得一次说话课,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一位同学说:“妈妈做的饭真好吃,我吃得津津有味。”大家都觉得“津津有味”这个词用得好,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她:“妈妈做的什么饭,能把你津津有味地吃饭的样子给大家介绍得更清楚些好吗?”  相似文献   

3.
说话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说话发音清晰、准确、口齿清楚,说话完整,意思明白,有感情;不但能对少数人说话,还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从容不迫地讲话;不但能对熟悉的人说话,还能在陌生场合对陌生人说话。要培养学生达到这样的说话能力,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经过不懈的反复训练,而且必须把说的训练贯穿到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4.
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说话训练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说话能力差,支支吾吾,不能流利地说话,连最起码的流畅、正确表达都很困难。这是由于传统教学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老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又整天往来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极少与外界接触,致使学生一习作就愁,让其讲演或自由发言更是犯难怵头,还有学生存在着会写不会说的现象。因此,教学中拓宽活动领域,为学生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除了传 道授业解惑之外,还 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善于指导并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这一点在职校语文教育中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一、说话训练能消除学生的交际障碍。语言是一种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载体,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具有交际性。然而,谁能肯定地说,现在每个学生都能言词达意,表述清楚呢。我们常会遇到这么一种现象:除学生干部之外,一般学生私下里与人交谈可能显得很活跃,好像能说会道,一旦让他们在公众场合露面,则是见人脸红、开口心跳、手足无措,更谈不上语言连贯,层次清晰,说理透彻了。倘若个体与群体之…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低年级学生要打好听说训练的基础,加强看图说话的训练,上好每一节看图说话课,每个教师都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由此可见,看图说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想方设法提高看图说话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会说、能说、善说。  相似文献   

7.
林国彪 《教师》2013,(27):68-68
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小学阶段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十分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资源,创设多种多样的说话情境,让学生想说、敢说、善说、会说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下列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是人类活动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在素质教育中 ,语言训练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必须加强说话训练。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 ,“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 ,说字最基本 ,说的功夫差不多 ,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小学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时期 ,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可从下面做起 :一、多方面培养说话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提高说话能力 ,首先要调动说话兴趣。1.设疑导趣。如上完《小猴子下山》 ,可问学生 :小猴子见到妈妈会怎么说呢?妈妈会怎么说呢?小猴子还会…  相似文献   

9.
欧红萍 《考试周刊》2014,(29):55-55
正低年级学生,总爱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这就离不开说话,所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说话训练在教学中常被忽视,导致某些小学生说话能力不强。低年级儿童生活经验少,词汇贫乏,很难讲出完整的句子,因此有的学生怕讲话,有的学生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究其原因:一是怕说错,让人笑话,或挨批评,于是"少说为佳";二是对话题不感兴趣,"话不投机半句多",没话说;三是敷衍了事,问什么,答什么,很空洞。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说  相似文献   

10.
阅读、理解是知识的内化过程。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则还须具备一个外化的过程。鉴于此,通过说话训练来培养小学生敢说、爱说、会说、善说,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而以教材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以及对学生感官的多路刺激为特征的电教媒体,为说话训练开辟了广阔的途径。我们可充分运用其图、文、声等多种功能优势,达到优化说话训练的效能。  相似文献   

11.
花儿会说话吗?花儿如果不会说话,春天该多么寂寞,谁还向往春天?星星会说话吗?星星若能说话,天上就会一片喧闹,谁还向往天上的乐园?为什么我们不能飞呢?那是因为地球妈妈很爱我们不愿意让我们离开她。会说话的花儿@何晓宁!广东省新兴县新城镇城西路十号之一邮编:527400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标志之一。由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说话训练,至关重要。说话训练的实用性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基本自如地应付多种正规场合的语言应对需要,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认真设计循序渐进的训练目标。以四年制职业中专为例,在两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将说话训练设计成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结合素质教育,进行“基础表达”训练,即从说话时的表情、音调和培养说话兴趣入手。药王孙思邈曾说行医之人要“举动安和”,即仪态举止从容和蔼,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需要按"新课程"的要求有步骤地、长期的、扎扎实实地训练.对于低年级学生,从训练说一句话开始,再逐步训练说几句连贯的话;在中年级阶段,我们充分利用文本范例来指导学生学习规范语言;在高年级阶段,我们要从课文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语言,然后指导学生将其内化,转为己有.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准确地把握说话训练的起点和要求,提出的问题适中,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言语实战中不断地反复训练,利用不同形式把说话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长期坚持,学生说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伍剑 《小火炬》2010,(3):20-20
三年级开始。你开始要写作文啦!高兴吗? 什么?你不高兴! 为什么啊?写作文其实就是说话,你平时不是很爱说话吗?爸爸妈妈说话的时候.你常常插话:有时候上课你还和同桌说悄悄话.都被老师点名了呢!可现在让你有说话的机会.为什么你反而不高兴呢?真是天大的怪事哦。  相似文献   

15.
贫困边远山区农村的小学生受生活环境、语言环境、教育环境影响,语文成绩普遍不理想,表达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都有个通病,就是在课堂上、在公众场合不敢说话、不会说话、不愿说话。针对这一现状,我从语境、思维、技巧三方面进行了"口才发展训练",让大山里的孩子也敢说、能说、会说。  相似文献   

16.
王翔飞 《考试周刊》2013,(33):28-28
口语交际是人必须掌握的工具,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作者从努力营造说话氛围,激发学生的欲望,重视方法,让学生"会说"和变换形式让学生"乐说"等方面加强中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李维忠 《广西教育》2012,(13):76-77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顺畅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教师还得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下功夫。一、借助教材,指导学生说话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说话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中学生》2006,(4):8-8
你会走路吗?你会骑车吗?你会乘车吗?大多数人一定会不屑地说:这谁不会呀!可我们中间的很多人,却当真不会。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尤其是将学校时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深厚的感情。可见,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说话训练呢?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从说入手,抓住说话的训练重点进行,。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笔者的粗浅见解。一、把说话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作文都是从说话步入的。加强说话训练,应该从课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语抓起。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争着发言,可是说话往往很随兴,说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很好说话也很会说话.也就是说口头表达能力很好.无论词汇与逻辑性都很好.但就是作文总是写不好.书面表达很差。好多人不理解是怎么回事,把自己说的、想的写出来不就是作文吗?是啊.就这么简单。那为什么这些学生做不到呢?我认为其中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我们的语文学习缺少或者就没有“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