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贵有疑,学贵有问。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的思考。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在交流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发问,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呢?课堂上教师的探问策略就非常重要。课堂上深入的探问是提高课堂探问有效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探问,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理答方式。探问,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向回答问题的那个学生继续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当教  相似文献   

2.
<正>探问,就是教师向回答问题的学生继续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当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还是肤浅、粗糙、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时候,就紧追不舍地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为止。探问是最常用的一种理答方式。智慧的探问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早》这篇课文时,我用三个中心问题引领课堂。三次  相似文献   

3.
林毅青 《教师》2015,(2):52
常听一些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名师的课听上去总是那么顺,而我们自己的课纵使预设得再周全、再有新意,学生还是常常会游离其外?"其原因就是不少教师课堂理答单一、呆板,缺乏学生回答生成后应对的机敏性。那么如何智慧理答,让课堂生成精彩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条路径:一、倾听是智慧理答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  相似文献   

4.
刘碧云 《广西教育》2012,(13):46-48
所谓理答,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一旦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说,教师理答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效与魅力,甚至影响学生对一门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  相似文献   

5.
理答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教师巧妙运用理达,将会使语文课堂绽放出无限精彩。激励性理答——催人奋进;引导性理答——层层剥笋;重复性理答——强调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课文题目(以下简称"课题")是课文的"窗户",是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高度概括。它暗示了行文的线索,指明了写作的对象、范围,也反映了课文的主旨,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课题,发现并拓展其语文教学价值,能够使语文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扣"题"质疑问难课题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课题入手提问,能产生一种悬念,使学生迅速进入阅读角色。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而且对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是培养懂得语言、谈论语言的人,而是培养使用语言、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笔者结合学习及自身的思考与实践,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后一篇文章《水》的教学为例,谈谈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教学。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指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是阅读教学的宗旨和归宿。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安排好目标有效达成的言语实践过程,并切实做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  相似文献   

8.
案例内容: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8—69页《小数乘整数》。本课《小数乘整数》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先后进行了这样的两次设计。  相似文献   

9.
陈兰 《基础教育研究》2010,(5):33-33,35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者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问题“你从文中哪些语句读出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来统领全文,让学生深入文本,细读体会。交流时学生的回答重点集中在“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和“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这两个句子中,于是教者紧扣三个关键词语“全然不顾”“奋然”“人墙”,引领学生咀嚼语言文字,使词语鲜活丰满,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  相似文献   

10.
品德教学中,教师的理答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等。通过剖析典型课例,对比课例中的理答行为,感悟因材理答,提炼理答良方,追求智慧理答,提升教师课堂理答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伟 《江苏教育》2014,(13):60-61
<正>《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六上第六单元的一篇书信体课文。内容是巴金先生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内容真实具体,语言从容舒缓,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仁者的风范,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和殷切的期待,抒发了要让自己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启迪。(一)初次试教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尝试挖掘这篇文章的独特文本价值,紧扣"书信"这一特殊体裁,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哪一点引发了你的感想?如果你就是那个班的孩子,如何给巴金爷爷写回信?"由此,与文本内容形成观照,一问一答,一呼一应,营造情感共生的磁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探究的有效性,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笔者最近在“3的倍数的特征”(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研究课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提高课堂有效性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13.
赵和兵 《学苑教育》2012,(19):69-69
新学期伊始,一拨新学生升入初三年级。这时,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第一节课的教学,而对学生来说,最盼望的也是第一节课。那么教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呢?我认为,对于初中化学的第一节课,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最难教的就是作文。一提到作文教学,许多教师都无可奈何地说:"我非常耐心地指导了,但是学生就是出不了佳作。"经过分析,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脑海中没有优美的词句,归根究底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少,脑海中没有写作的基本素材。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转变。艺术教育是促进小学生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美术教学科目是小学艺术教育中相当重要的突出部分,现今的小学美术教师们应当要意识到美术教学方式的升级工作。微课是一种新的美术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小学生们的美术成绩得到充分的提高。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微课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业本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为目的,是重要的诊断性评价工具。一、依照作业本,细化预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预学。我们也可以说,预学目标是一切预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到某一课的预学时,还得根据每一课练习的特点,制定更具体更细化的预学目标。比如《窃读记》,作业本中有两道练习题,分别是:1.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舍不得离开。()  相似文献   

17.
正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是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说话和读写结合训练由于充分体现了语言文字运用的理念,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几乎达到无课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的各篇课文就像一粒粒散落的珍珠,当我们将其串联起来后,会焕发出更加夺目耀眼的光彩。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比较策略,仿佛是在每一粒珍珠中探寻出合适的小孔,使得串珠成链的结果更加浑然一体,在比较中密切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形成对于整个单元整体的全面把握。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摸索,谈一谈在比较策略运用上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整体感知——比较作品体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杨小琴 《教书育人》2014,(12):64-64
任何有效的阅读,必定是伴随着学生的情感体验的。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与做法。  相似文献   

20.
张业成 《安徽教育》2009,(10):25-26
<正>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语言,因为"丰富的积累"是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积累的重要性无人不晓,教师也不乏引导学生积累的意识,但在积累的方法上依然存在一些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