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课堂教学的性质来说,课堂“对话”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围绕一个话题而在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有序的互动交流的过程。其中,师生对话、生本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由于对话并不纯粹是一种原则状态,它是实践着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行为,因而,关键是如何对话。常用策略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教学的本质就是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过程。对话,不仅是一个时尚的名词、一个新锐的理念,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付诸课堂实践的全新的教学行为和语文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间主体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的对话过程。这里面蕴含着语文教学对话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不是人际交往中的言语交流,而是一种教学对话,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有效“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对话”?如何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生教学对话策略的运用.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的效应和呼应.知识,在对话中增值;思维,在对话中碰撞;情感,在对话中融通.师生共同感受课堂中的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应倡导"到心灵的教学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然而,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对话理念缺乏理性思考,课堂上为“对话”而“对话”,缺失“到心灵的教学对话”。实现师生之间“到心灵的教学对话”,应真诚平等、充满情趣并有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对话”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那么,什么是对话呢?简要地说,它是一种充分、平等、饱含感情的相互沟通,它是突破传统、单向、一元的教学模式,追求“民主、平等、合作、互动、交往、生成”的教学过程。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对话”理念及形式的引进,带来了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我们应该如何应用好“对话”这一策略,这还需要从对话教学的要素说开去。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话”这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于是“对话”走进了课堂教学,融入了课堂实践。  相似文献   

8.
一、阅读对话教学的理论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的规定包含两个命题,有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给语课堂注入了活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对话教学理论认识的偏差,致使对话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对话”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所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也不是单纯的师生双方的言语交换,而是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材文本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融合。德国著名教育家克林伯格曾说过,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相似文献   

11.
曾凡胜 《广西教育》2007,(7B):56-56
一、反思教学理念,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 以教师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已被广大教育者否定,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让知识、技能在“师生对话”的课堂上实践,这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理念。倡导师生在课堂中平等对话能够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要主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这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生感受到情景刺激,萌发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意向,通过积极的主体活动体验实践过程,在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促进价值与情感的协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对话教学”,其意图是促使课堂摆脱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等弊端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对阅读教学过程的“对话”性质的界定,引起了阅读教学范式的变化,从而必然地引起了作为课堂教学“常规武器”的课堂提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对话”在教学中的运用称之为“对话教学”,它是指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本之间的“对话”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对话教学”是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之一,是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5.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实施语文三维整合目标的理想途径。然而由于平等开放的对话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建构中,因此课堂实践中大量存在对话过程随意、对话交流无序、忽视言语训练目标等弊端。本文试图从“对话的基础”和“师生教学交往中的阅读对话过程”两个方面探索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常态,从“对话伊始、对话的层递、对话的深入、对话的高潮、对话的延伸、对话的余音”这几方面,尝试构建可操作的对话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进了课堂.并以对话的姿态走到了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也多次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改实践中,对话一词史无前例的高频率点击,激起了一线教师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的心灵对话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师生间的“心灵对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平等交往为基础,双方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意义和价值的分享”。(《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张天宝)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尤其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积极的心灵对话过程中进行”的理念,已逐渐地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及接受,并且潜意识地在课堂上化为自觉的行为并努力去影响学生。然而,由于“心灵对话”理念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对之又认识不足,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按图索骥,为“…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师生互动,平等对话。何为师生对话?就是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遵循教学对话的原则,并采用师生、生生之间双向或多向的接触、会谈,从而实现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创造与生成的教学形式。但在现实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表扬泛滥”、“满堂问”、“简单、低效的课堂评价”等现象仍然存在,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师生在教学对话时所采用的策略不恰当。那么,  相似文献   

19.
《浯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为此,广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觉追求。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教学中进行无效对话、形似对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剖析对话教学中的问题因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问答式对话,教师最关注的是那些表现欲强、善于思考、能言善辩的学生,且一些教师缺乏灵性的课堂对话引领意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