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内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知识的密度,提出富有价值或挑战性的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向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为学生的思维多开一扇门。一、多开一扇门——拓展思维的宽度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如何打破旧模式,建立新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教师偏爱求同型的教学(测试)方法。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教师过于偏爱求同思维训练,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习题中的所谓“标准答案”,而对求异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堂教学常常由一些问题串联起来,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开发学生思维而设置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门外"走进"门里",从单向思维走向多向思维,认识也在思维的拓展中获得质的飞跃。我们崇尚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要以学生的思维作为切入点,强调让学生动脑,开展思想活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讨,实现思维的升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设置问题时,充分意识到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处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必须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入手,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培养的突破口。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空间,通过多角度问题设置,改变学生思维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创设各种情境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当中,让他们身临其境,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会到作者的深意下进行思考,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拓宽思维的广度,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让他们获得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的兴味就减去一半,剩下一半即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外,更要注重情感的激发,讲求意境设置的艺术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伴随着情感,在优美的意境中邀游。进而升华到创造性思维。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设置意境呢?  相似文献   

7.
赵功海 《新疆教育》2012,(5):43-43,33
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生动。初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设置的问题要掌握“四性”和“四度”.同时要注重方式运用,以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科学探究,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静 《课外阅读》2011,(5):175-176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走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重的路子。由此“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做法是:教师设疑导学,激发学生思维;学生质疑问难,发展自身思维;教师强化训练,优化学生思维;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诵读既是一项语文教学任务,又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体裁、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诵读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诵读资源整合、诵读环境创设、诵读技巧传授、诵读思维拓展等方面引导学生,让学生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获得诵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多向性和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想象余地,或者说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教学中教师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  相似文献   

11.
丁美华 《教师》2010,(34):20-20
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回答问题之后的进一步引导。目的是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的交流走向深人。有效地追问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下面结合《剪枝的学问》教学,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追问”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王孟章 《教育》2009,(8):54-54
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信的课堂环境里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教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快乐记忆”、“创设情境,拓展思维”三部分中的具体案例来说明通过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轻松地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问"是一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锁匙.教师要遵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中把握准确、得当地切入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抓住学生兴趣的"感点",在最佳时机,设置一个个融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的问题.通过设问引学生进入教学的情境,让其思维跟着教师的思路发展.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还应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问题”作为被思考的客体或对象 ,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中 ,具有独特的思维功能和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 ,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 ,精心设计问题 ,使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一、发现或设定问题 ,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根本前提和重要阶段。一个问题的提出 ,或者从新的角度来设定旧的问题 ,就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想像在起作用或者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系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审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人们认知的一般规律 ,最适合的设问方法是 :是什…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相辅相成,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更加看中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功能,对学生思维发展却缺少足够的重视和训练。教师和学生认识的误区、教学环节的实施偏差以及有效教学评价的缺失,导致“思维替代”现象的产生。因此,要重视思维发展的地位,正视“思维替代”的负效应;在教学设计上合理实施,鼓励追问激疑;在评价时确保评价科学有效、主体多元、精准到位。  相似文献   

16.
深度学习要实现由理论到实践,教师需要在理解“深度学习”核心理念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数学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深度参与,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深度拓展,总结归纳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等教学策略,通过数学知识的整合和教学内容上的有意义链接,从而构建有意义的深度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层次和迁移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师可以利用“微写作”具有针对性的特点,把阅读和“微写作”结合到一起,带入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和情境式教学,以此来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以后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朗读和阅读理解,而忽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为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思维训练,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通过引发冲突、搭建支架、多元联结以及拓展运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理解体验文章的思维方法。这样教学,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自觉理解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联想和想象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方式,在诗歌教学中加强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从“联”“系”“解”“构”四个方面阐释了诗歌课内外拓展阅读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掌握从联想到想象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法,获得高阶思维的锻炼与提升,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涵养诗意审美志趣,厚实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要净化心灵、滋养入文、提升境界。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通过“听读”“自读”“品读”“说读”,实施四步朗读教学法,从而把语文的朗读和学生的思维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