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合一通背拳为静海县独流镇著名武术技击家刘玉春(清末民初人)所传,因其散手技击攻击性强、杀伤力大和传授之秘而在武林独树一帜。合一通背拳由功法、24式单操手、打手、通背长拳和鞭杆、长短棍、左把枪、苗刀等独门器械组成.缺一不可。据嫡系传人讲,功法突出练人的力量和抗击能力,是合一通背筑基的内容,包括静功和动功。  相似文献   

2.
合一通背拳为静海县独流镇著名武术技击家刘玉春(清末民初人)所传,因其散手技击攻击性强、杀伤力大和传授之秘而在武林独树一帜。合一通背拳由功法、24式单操手、打手、通背长拳和鞭杆、长短棍、左把枪、苗刀等独门器械组成,缺一不可。据嫡系传人讲,功法突出练人的力量和抗击能力,是合一通背筑基的内容,包括静功和动功。24式单操手主要训练散手技击的手法和步  相似文献   

3.
张永瑞 《精武》2010,(3):35-35
沧州盘枪是合一通背拳大师郭建伟先生多年潜心研究的独门绝技之一。 郭建伟,字景春,河北沧州人。自幼随杨昆山习武,1929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散手系,得李景林、马英图等名师指导,技艺大增,很快成为该系的佼佼者,后经国术馆教务处处长郭锡山介绍,随郭长生先生习练合一通背拳,并得到时任该馆副教授的独流合一通背拳大师刘玉春之嫡孙刘景云先生亲传,加上他天资聪慧,通背拳法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得到了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将军的赏识和器重,  相似文献   

4.
车星辰 《精武》2009,(5):24-25
近渎张景岩先生《静海的合一通背拳——由车星辰先生〈我所接触到的几支合一通背拳〉一义谈起》(以下简称张文)之宏论,令人哑然失笑,同时也为张先生的胸襟气度感到担忧和无奈。  相似文献   

5.
车星辰 《精武》2009,(8):56-57
合一通背拳,又称通背二十四势,由清末直隶静海(现天津静海)独流武术大师刘玉春传出(同时传艺者还有刘玉春的师弟任向荣),现主要流行于沧州、静海、杭州、上海、天津等地。此拳在甘肃兰州也有秘密传承,由刘玉春大师亲传弟子郭长生(有“郭燕子”之誉)之徒张群炎传人兰州。兰州所传合一通背拳,与现流传于沧州的合一通背拳风格完全一致,演练时步快势活,武美雄峻,蓄发分明,开合有致,发力通透,劲健淋漓,藏头缩颈,  相似文献   

6.
赵宝安 《武当》2014,(1):44-45
五行通背拳小七手是由七个单操动作,即甩掌、拍掌、穿掌、劈掌、钻掌和双掸手组合而成,又称七合手、一发七手、母子拳,是入登五行通背门学者的必修之课。在五行通背门里有"先有七手,后有伸肩"之说,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小七手组合操法整体动作顺势、顺步、顺劲,内涵(三折九扣,五护八断)丰富,练用合一,无论是在习练  相似文献   

7.
唐胜军 《精武》2008,(6):54-54
我的曾祖父唐维禄,武名唐剑勋,河北省天津市宁河县东丰台镇人,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故于1944年,享年77岁。20岁时与宁河县芦台镇人傅长荣(剑秋)、张景富、高长泽、刘岐山、戴子高等人师从申万林。申万林,山东人,少时在少林寺学艺多年,中年投在形意拳大师郭云深门下。曾祖父跟申万林学成后,到汉沽“桐浴成”家护院,顺便设场收徒,  相似文献   

8.
杨杰 《精武》2009,(8):58-58
近年来,源自于天津静海的合一通背拳这一武林奇葩,由于广大通背拳爱好者的追捧,一时间声名鹊起,响遍大江南北,确实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车星辰 《精武》2008,(11):44-45
发源于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的合一通背拳,以其科学系统的技击训练体系和出色的技击效果而成就了刘玉春、刘景云、任鹤山、郭长生、曹晏海等这些当初曾叱咤武坛的技击高手,令后人神往不已。近年来,合一通背拳在静海、沧州、上海等地的传人学子也纷纷著文介绍此门“藏在深闺无人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奇拳学,令读者们大快朵颐。  相似文献   

10.
刘景云,河北独流北肖楼村人氏,生于1906年,系"神力通天教主、常胜将军"刘玉春之嫡孙。其6岁从祖父刘玉春操练合一通背门技艺,尽得艺业。因儿子早殁,刘玉春将全部心血倾注到孙子刘景云身上,将毕生之绝技全部传授给他,人们所说的单传绝技之人指的就是刘景云,并非其他任何人。既然是单传,则必须有堪称绝技的功法,否则是讹传,说怀有绝技但无人见到或无传人,只能算作传说或亦为讹传。  相似文献   

11.
古币二则     
刘盛全 《收藏界》2010,(6):98-99
"同治重宝"背"二户"钱币赏析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铸,小平称通宝,背满文纪局,大钱称重宝,背纪局,纪值,材质黄铜、红铜。笔者今所介绍的为"同治重宝"背"二户"币(如图)。  相似文献   

12.
张景岩 《精武》2010,(11):30-33
双龙棍,又称双短棍,与苗刀、杨林棒等同属静海合一通背中的主要器械。它们既能作为套路整套演练,又非常注重技法的单练与应用。以下是陈树祯先生演示的几组双龙棍的单练与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建础 《精武》2009,(1):58-58
笔者偶得《精武》2008年第十期杂志,发现其中一篇题为《拳道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文章突出反映了南北两家合一通背拳爱好者的争论,言辞非常激烈,并多次涉及到先师郭长生,很出乎我的意料,笔者虽不喜舞文弄墨.但在此也不得不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14.
香港法定古迹是受《古物及古迹条例》(1976年实施)保护的历史文物及建筑(相当于内地的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07年6月29日,共有82项。同年9月20日发行《香港法定古迹》邮票全套6种,另有小全张(参见071007)。铜锣湾天后庙在东区铜锣湾天后庙道。传说清初有一个红香炉被水冲到这里(一说戴姓淡水客家人在铜锣湾岸边拾得一具天后像),由戴仕蕃在此建庙,时称"盐船湾红香炉庙"。现存建筑为同治七年(1868)重修,香火鼎  相似文献   

15.
一、源流及传人回民七式门拳,亦称七士、齐式、七式、骑士。据传由宋朝初期回族武士所创。清末民初(1825-1935),豫地穆郑两家前辈在河南朱仙镇设武备学堂,传授七士门拳。1926年,杨茂松任穆家武备学堂大学长,其弟杨茂才随兄学艺,得到穆家先师的教诲和严格的训练,特别是七士门泰斗穆松林先生的真传,全面继承了七式门拳。期间,王子平、常振芳、查瑞荣、杨世杰等回族武林先辈与七士门拳师们常有往  相似文献   

16.
八卦掌第三代“寿字”大师,宫宝田先生(字子瑛、曾用名宫晓岚),外号人称“宫猴子”,生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逝于1943年6月,享年72岁。 据考证,宫宝田先生出生于山东省乳山县(现乳山市)青山村。青山村现有700多户人家,其中宫宝田家族占75%左右。近几十年  相似文献   

17.
李军  朱恪勤 《收藏》2012,(17):40-46
晚清重臣吴大澂一生的宦迹所至,北起中俄边界,南至广东、港澳,西抵陕甘,东更远至朝鲜,可谓遍及大半个中国以至境外。但对他而言,西北之行,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吴大澂(1835~1902年),字清卿,号恒轩、白云山樵、愙(ké)斋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历官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广东巡抚、河东河道总督、湖南巡抚等职。所著《说文古籀补》《愙斋集古录》《字说》《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权衡度量实验考》《古玉图考》等,使其成为晚  相似文献   

18.
车星辰 《武当》2009,(12):27-28
2008年6月的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亲往天津静海县,拜访了我仰慕已久的合一通背拳技击高手陈树祯先生。陈先生看上去很年轻,约五旬开外,腰板笔挺,步履矫健,行走如风,满头乌发,一口洁白的牙齿完好无损;一问方知,他已整整65周岁了。一位65岁的老人,头发乌黑,牙齿完好,行动敏捷,  相似文献   

19.
神腿杜心五     
一、遇高师 辫子悬人 湖南西部偏北的地方,有个慈利县。县西北角,山岳重叠,陡峭险峻。在那山深幽谷之中,有一处不大的村落叫岩板田村。驰名中外的武术家杜心五(别号慎媿),1869年(清同治八年)就出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李峻 《武当》2013,(10):56-56
在武当山太子坡二宫门和南岩千步梁下,金仙洞附近刻有清朝咸丰帝为观察使唐训方所树的三块碑刻与摩崖。通过考查印证,碑文在《均州志》与《近代史资料》中都记述了武当金顶清末最后一支农民起义军——捻军与唐训方官兵殊死搏斗的史实,故综述为记。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不久,捻军在襄阳起义响应,首领高二先于咸丰六年率领十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破樊城,清军首领马方伯被诛戮。清廷大震,火速派兵遣将与捻军在鄂西北武当山一带大战八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