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常常出差往返于京津溏高速公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高速公路的快捷及其气势的恢宏。每当我乘坐的车风驰电掣般行驶到高速公路上时,诗人沈天鸿那首题为《高速公路》的诗作便回荡在我的耳畔: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我们迎来了全球信息化大潮,现代通信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的每一次进步都将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刘正光就是一个经常听到的名字,从1992年香港《明报》的报道,到2001年香港《星岛日报》对他的长篇采访,他为香港土木工程界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已成为一种标志烙印在每一个香港人的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4.
由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施工过程中创造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海底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成果,4月13日获2010-201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专家表示,这表明我国已成功掌握复杂地质海底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作为中国大陆海底第一隧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全长8.695公里,其中  相似文献   

5.
6.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为给毛泽东这激情豪迈的诗句做出完美的注脚,无数从事桥梁建设事业的专家、学者在祖国的大川河海上,用智慧和热血架起了一道道长虹.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公路工程学院公路桥梁工程研究所年仅四十出头的胡兆同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一胡兆同1970年初中毕业后,就参加了“三线”铁路建设,在大巴山深处修建襄渝铁路.3年后,被调到西安铁路局,当过电工、钳工、民警。当了8年的工人,胡兆同却仍怀着一颗学生的心.他常常在心里愤愤不平:“怎么16岁就让我们离开了学校!”每当听别人说他们这些青年“三线”建设者是“大学的个子,初中的文凭,小学的文化”,心里都不是滋味,老大地不服气.他发狠要医治史无前例的“文革”给他带来的“文化贫血症”。他医治的办法也是史无前例的:想方设法借来“文革”前的初、高中课本,利用一切工余时间进行自学。他并不认为当工人不好,但冥冥之中总感到自己不会一辈子就当一个“小学文化” 的工人。这种“冥冥之思”通过刻苦自学,努力拼搏,渐渐向明朗的现实靠近。“四人帮”被粉碎了!那早早就播下的知识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了——他以优异的成绩一举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园了大学梦.二考入大学的胡兆同知道: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  相似文献   

7.
邵鹏程 《科教文汇》2011,(33):106-107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本篇主要论述化归的基本思想与原则及其在中学数学中几类具体形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专家简介:葛耀君,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9.
王芳  叶序友 《学会》2005,(11):52-56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协办的2005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于2005年7月30日至8月8日,在美丽的宝岛台湾顺利举行.对于参赛的大学生而言,此次台湾之行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是一次交流之旅,友谊之旅,民族之旅,和平之旅.  相似文献   

10.
孙钧 《科学中国人》2012,(9):20-23,2,1
上世纪90年代初,我有幸参加青岛、黄岛通道工程的早年论证、评议工作,并担任召集人,对该工程建设项目从工程线位、方案取舍、桥隧比选、建设可行性和经济性、合理性,到初步设计以及工程招投标……,一路走来,目睹并参与了它的建设全过程。近20年了,往事历历如在眼前,转瞬沧桑巨变,天堑变通途,令人感慨系之!如今,隧道已经竣工通车快一年了,为缅念过去,愿意写几句值得思考的点滴追忆,与同行读者们共享。  相似文献   

11.
老目 《华夏星火》2009,(1):48-49
在海峡两岸农村科技发展研讨会的闲暇时间,笔者认识了丰龙企业(厦门)有限公司周达生董事长,已在大陆定居多年的他仍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沉着、稳健是他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言谈间,足以显现他对两岸水产业期许、执著和热忱。  相似文献   

12.
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绿地面积越来越少,在人多地少的城市中,屋顶花园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项重要途径。以湖南农业大学第十一教学楼的屋顶花园的生态设计为例,对其场地概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屋顶花园生态设计的内容和设计原则,并分类提出了第十一教学楼屋顶花园的具体建造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刘晨 《科技风》2021,(4):60-61
本文通过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空间搭建课程教学,探讨在教学中学生对于设计作品的真实建造的意义和影响,以及过程中的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设计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际建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总设计师、第一艘全电力推进船"中国海监83号"主持研发者张炳炎院士在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以深刻的思考和不懈的创新,推出一套套卓越的技术,也演绎出一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铁路桥梁建设者从抢修、维修德、俄、美、日、法等国家在中国各铁路线上建造的标准不等的桥梁开始,不断研究桥梁设计理论,于1956年制成第一孔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于1957年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刚椼梁桥,到20世纪末,中国桥梁设计走过了强度、抗裂性、刚度、乘坐舒适性等设计阶段,并开始研究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建造技术.对于大量铺设无砟轨道的高速铁路混凝土桥梁,各部位长期变形控制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桥梁设计者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了多种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