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考察了中国散文与中国哲学文化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以三个层面探讨了散文文化本体性的三个内容 :一是题材与感情倾向上的文化本体性 ;二是强烈的文化反思精神 ;三是文化的批判意向。最后 ,文章还探讨了文化本体性与审美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孝文化有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内涵。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弘扬孝文化,要对社会全员进行加强孝文化的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特别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孝文化教育,学校和家庭都应做出努力;要净化培育孝文化的社会环境,监督媒体传播的信息;要健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给子女减轻负担;宣传法律法规,让民众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3.
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面子竞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数个村庄的田野调查,围绕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一致性竞争行为,发现面子的真正内涵及面子竞争的含义是:面子是一种价值观和规范,这套价值观和规范进一步衍生为资源;面子的本质是权力,而面子竞争指个人在社会压力之下为获得各种价值而与他人争胜的行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面子竞争行为围绕着传宗接代的本体性价值而进行,所以形成了生儿子、建房子、娶媳妇的人生模式;当本体性价值衰落,这种“三位一体”的面子模式也就被打破。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孝的观念源远流长, 《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著作《尔雅》也给孝下了定义:善事父母为孝。弘扬孝德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构建美丽中国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社会正能量,也是我们当前教育关注的热门话题。我校秉承“以孝载育 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从自身优势出发,深挖孝德教育资源,围绕孝德文化内涵和“孝德文化素养”标准,大力弘扬孝德文化。  相似文献   

5.
人生价值观问题是当代青年关注的热点。由于前几年淡化、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乘虚而入。有的说,“人生价值在于自我价值”,并且强调“把人本身当作人的最高价值,这完全是发自人之为人的根本特性。”有的说,“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更加赤裸裸地说:“我就是我的上帝”,“自我”是世界的本原,“自我”是第一性的。还有的直接把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行的“金钱确定人的价值”的原则搬来,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澄清这些问题,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范式面临重构的诉求,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走向的激烈争辩,陷入了物质与精神、中学与西学的“两难”选择。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后,带来了哲学思维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根本性变革,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范式,并带领中国文化走出“两难”困境。这个文化范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中国现代文化运行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范式。它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也不同于西方文化范式,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时代性和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范式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教育已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生命本体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育的主体是人而非知识。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应该使现有的生存工具教育转向生命的本体教育。把教育和生命发展结合起来,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因为精神境界的提升,必然带来素质的核心性变化。通过教育要让每一位青少年都明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人生最宝贵的。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版课标对于“文化自信”的定义是:“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不难看出,基于文化自信视野下的教育,需要建立在学生理解文化、认同文化的基础上。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始终以孝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构成部分。为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应坚定文化自信的理念,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挖掘孝文化的深层内涵,突出孝文化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传统孝文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弘扬传统孝文化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孝文化,让"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的理念科学地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0.
王家华 《海外英语》2022,(5):206-208
传统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与中华文明一样古老。纵观美国华裔文学,孝文化被书写得较为明显。细读美国华裔文学各个主要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孝文化的“立身”“忠孝”和“谏诤”均在作品主角的家庭和社会活动中得到了诠释,并成为了他们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当前,重读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孝文化就具有很特殊的意义,因为孝文化的渗透为深刻理解美国华裔文学无疑提供了文化支撑。另一方面,中华孝文化在美国华裔文学的进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变革,探讨其中的表现特征将有利于重新构建适应历史潮流的具有巨大魅力和凝聚力的普适性孝文化,从而促进中国软实力在文学中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孝文化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文化的重要途径。从当今职业中学学生孝文化缺失原因及加强孝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对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孝文化教育的渗透提出了可行性措施。孝文化的渗透对增强学生道德力量和规范道德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孝文化渗透可以使学生内化为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实现人生最大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凝练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二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三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四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空”;五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功能-目标-价值-价值观”这样一种逻辑和思路,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地表述为:“以人本为内核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或“人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 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凸显语文本体性.吴忠豪教授曾经把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划分成两个大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他指出,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应该以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核心展开教学.这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是依据课程标准、教学文本和学生的学情选择语文本体性内容,突破以思想内容分析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小议孝     
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精神的根源.若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了孝,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因而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称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绽放的孝心最美丽,绽放孝心的人生最精彩.珍惜那一份情,恪守那一份孝,让孝心绽放绚丽之花.  相似文献   

15.
教学文化实质上是教学过程中即“教”“学”双方互动过程中所确立的价值观,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大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教学文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新时代大学教学文化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根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引领,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具有鲜明的理想性、创新性、特色性和实践性等时代特征。新工科和新文科融合,实际上是大学教学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武汉工程大学“化育天工”的教学文化品牌,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趋势。  相似文献   

16.
知识教学的目的是“以文化人”。从“文化化人”的过程看,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的关键是思维实践,文化的沉淀是符号。从文化的结构看文化知识的结构,符号知识是文化知识的外在表征,知识形式和价值观是知识更高且内隐的意义。基于由表及里、相互联系的“感性、知性、志性”心灵结构,提出“以情境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信念为宗...  相似文献   

17.
成尚荣 《江苏教育》2022,(86):7-10+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国之大者”,教师应当是“胸怀国之大者”。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价值观教育,要从价值的本体出发,把握价值的特性,用专业的方式进行;要把握价值体系的核心与“价值大原”,和学生一起寻找“最大公约数”,凝聚人心与力量;要把握价值的附着性与理想性,让价值看得见摸得着,闪耀理想的光芒;要把握价值的道德性和审美性,让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有充分的审美体验;要把握价值澄清与价值引领的关系,从价值澄清走向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8.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思想话语权的战略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主流价值引领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彰显了其深刻的价值意蕴和鲜明特征,它反映人们价值诉求的“最大公约数”,体现出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内在统一;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实现了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紧密相连;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魅力,展现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高度契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点在于,培育文化自觉和价值自觉,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和价值定力;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导向,培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注重制度化和常态化,不断彰显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思想领域中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9.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之一,在这个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论语》的记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论语》文本中对“孝”阐释和分析入手,认为孔子“孝”理论是儒家“孝”道理论的开端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对后来《孝经》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独特性、本质性、凝练性、时代性四个特性。独特性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指导,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积淀与传承,具有独特的红色文化意蕴。本质性表现为社会主义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前提。凝练性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同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中国凝练表述。时代性指网络信息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了新空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