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期.在乐山市委机关院外展出了由乐山市文广新局、乐山故宫文物南迁研究会、安谷故宫文物南迁博物馆等单位举办的“故宫文物在乐山”展览,故宫博物院为此提供了生动、翔实、丰富的图片及实物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2.
文创产业体量庞大,需要不断转化传统思维,并与各行跨界合作.故宫人遵循"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前沿科技为依托,以学术研究成果为支撑"的原则开发文创产品,让产品携带文化基因、倾注传统血脉.故宫出版的文创之路还很长,一切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3.
<正>1937年至1946年间,故宫文物为避战火在四川乐山、峨眉及巴县等地秘藏数载。1946年夏,四川省美术界人士以"抗战七八年来,故宫文物虽与四川人民近在咫尺,皆因空袭频仍,川民无缘亲睹皇家艺术品"为由,函请四川省府转请中央及管理当局设法在成都举办一次故宫文物展览会。1946年11月至12月间,100件故宫书画在成都少城公园民教馆展出,引得川省民众踊跃参观。四川方面将这场展览名为"故宫  相似文献   

4.
高勇 《四川档案》2009,(2):19-20,53
今年是故宫文物南下四川70周年。70年前,为了躲避日寇,数十万件故宫文物,分三路辗转万里抵达四川,分别藏身于乐山安谷镇、峨眉山大佛寺以及巴县飞仙岩等地。抗战胜利后,所有文物悉数返回,无一丢失损坏,创下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据《四川日报》2009年2月12日报道.由上百村民自发投资兴建的“故宫文物南迁乐山纪念馆”主体工程已完工。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给予文化文物单位文创工作支持和保障的各项政策下,故宫文创取得了业界的销售奇迹。从研究故宫文创的成功经验出发,分析了我国博物馆界文创的开发思路,结合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共通之处,从中探索出图书馆可行的文创发展之路,以期达到对公共图书馆在文创工作方面的启示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鲁婉卓 《今传媒》2023,(8):104-107
漫画《故宫回声》依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老一辈故宫人为使国宝免于战火,克服重重阻碍,携文物南迁的历史故事。本文以漫画《故宫回声》中的故事为基础,结合历史发展路径,着重讲述故宫人携一万余箱文物于战火中颠沛流离,逐渐强化的“视国宝如生命”的典守精神,以此还原文物南迁的艰辛历程,使读者感受漫画《故宫回声》中所传达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故宫》展示历史真实与艺术再现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故宫》从建筑艺术、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廷建筑、馆藏文物,讲述宫廷人物真实鲜活的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翔实丰富的资料、生动鲜活的形象,给观众带来了充分的视觉  相似文献   

8.
《故宫里的大怪兽》系列童话是首部走进孩子视野的故宫题材童话,由新生代知名童话作家常怡创作。它通过小学生李小雨在故宫捡到了一个神奇的宝石耳环而展开。李小雨借助“洞光宝石”的神奇魔力,得以听到在故宫里生活了几百年的怪兽、仙人们开口说话,并经历了许多惊险故事。作者通过故宫实际存在的、看得见的这些“怪兽”和看不见的“神仙”,巧妙而深入地挖掘众多中国神话和传统文化资源。《故宫里的大怪兽》包括《洞光宝石的秘密》《御花园里的火车站》《睡龙床的男孩儿》《景仁宫的怪事》《独角兽的审判》《小小金殿里的木偶戏》《白泽大王的回忆》《恶魔龙的真相》《貔貅向往的世界》九个分册。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下媒体加速发展,故宫积极适应并通过跨媒介传播策略将故宫文化以更加年轻化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本文以故宫文创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分析其在跨媒介传播方面的实践及经验。同时将探究故宫文创跨媒传播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仍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能挖掘出未来文创可持续发展的可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石佳 《采.写.编》2021,(4):188-189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中国首个展示故宫珍贵历史文物修护工作以及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的新媒体纪录片。本文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运用经典传播学理论,从我国纪录片的新发展、《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推陈出新、新媒体纪录片的问题和时代启示等几个方面,分析正面临着新媒体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国产纪录片,该如何抓住这次机遇。这正是本文将要研究的课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纪录片如何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突破重围,收获良好口碑和爆炸式增长的点击量,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并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一些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影视为传播媒介,详细记录了故宫博物院修复文物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手艺师傅们精湛的手艺,多角度突显出"工匠精神"的崇高内涵。片子用轻松、通俗的语言与古文物的巧妙结合,增添了艺术气息。还用细致的手法处理人物这一不可或缺的元素,将语言的表达与影像的呈现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故宫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抗日战争期间,为保护这一文化根脉,故宫文物在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了南迁、疏散(西迁)、东归,最终得以保全,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伟大奇迹。其中,全面抗战期间,故宫文物随着战事的变化不断西迁疏散,形成了南、中、北三条西迁路线。[1]成都是故宫文物西迁线路中北路的一个落脚点,故宫文物在这里存放了近13个月。在蓉各界人士对保护故宫文物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故宫博物院也以其书画珍品展回馈成都人民。本文以成都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为依据,讲述故宫文物避难成都时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13.
<正>"往事堪回顾。叹陆沉、国之瑰宝,烽烟南渡。万里间关箱过万,黔洞川途秦树。说不尽,几多风雨。辗转西行欣无恙,故宫人、辛苦凭谁诉。十七载、无双谱。从来中土遗存富。更明清、琳琅内府,萃珍瑶圃。蓦地离分无限憾,默默思牵情愫。永保用、文明步武。热血殷殷浓于水,中华心、一海焉能阻。统一业、本根固。"这首《在台北怀故宫文物南迁》,是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所作,以此回顾上个世  相似文献   

14.
深秋,在故宫博物院的红墙下仰望蓝天颇有苍凉之感。沿宫墙拐了许多弯,来到表草丛丛的慈宁宫——文物管理科的办公地点,负贵人梁金生先生在清皇后的故居接待了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11,(30):40-41
故宫博物院告别皇宫的地位已逾八十年,但似乎并没有找到博物院的感觉,反而保留着紫禁城的傲慢。"失窃门""会所门""瓷器门""拍卖门"……这里发生的些许事,公众不知道、上级不知道,除了神奇的"网友曝",阳光始终徘徊在深宫大院之外。故宫有理由感到尴尬,一个丑闻不断的事业单位,必然在运行制度上存在着严重的弊病;但故宫也应感到庆幸,这些弊病,必然会随着公民意  相似文献   

16.
在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中做展览天生具有独特性,每一个历史时期对于光环境的塑造均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近些年,故宫的展览开始走向专业化、注重展示效果,特别是光环境的品质。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总结,从原状模拟、空间氛围、文物叙事、保护利用四个方面,展现出在保护和利用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叙述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光环境营造过程。  相似文献   

17.
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文物局在全国范围内确定92家单位作为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如何更好的进行以满足民众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索在开发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特别是重点探索通过博物馆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方式投资设立文化创意产品企业,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是当前博物馆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为92家文物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的中山舰博物馆,探索通过"借船出海""抱团取暖"和"独立自主"三种模式,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同类博物馆开展文创产品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一种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琉璃瓦打中盗宝贼 "珍妃之印"有惊无险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想借"破四旧"之名毁故宫文物的大有人在,周恩来下令关闭故宫博物院,并派了军队把故宫保护起来,所以,尽管"天下大乱",故宫的珍宝却安然无恙.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故宫重新开放.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我与故宫五十年》那志良黄山书社定价:20元作者历经了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南迁、文物精品运台等重要的历史时期,一生与故宫及其文物结缘,是故宫历史和故宫文物的重要见证人和守护人,他在书中再现了这些往事。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纪录频道《特别呈现》栏目播出后,并未收获轰动性效应,却在网络等新媒体中快速传播并成为话题的焦点,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创作内容、创作手法、传播途径等方面分析其成功之处,以期为今后中国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