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是网络时代的迫切要求。这有利于保护著作权人和与其相关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优秀作品、表演和录音录像制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经过初步学习《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现提出7点建议,供有关立法部门参考和广大著作权人思考。1.建议删去条例草案第四条第五款。将图书、期刊等作品,赋予公共图书馆可以在网络阅览系统供馆内读者阅读馆内收藏的已发表的作品。这扩大了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范围,客观会侵犯著作权人及其相关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侵犯期刊的汇编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第一条为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以下统称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29日,国务院全文发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该“条例”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细则如下: 第一条 为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以下统称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4.
试论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期刊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也肩负着著作权保护的双重职能。一方面,期刊必须尊重和维护作者的著作权;另一方面,期刊也要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期刊编辑人员如何正确地做到这两方面呢?对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同仁。  一、正确区分期刊作者和期刊自身的著作权  期刊作者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对于这一点大家应毫无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期刊作者应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17项权利。《著作权…  相似文献   

5.
音像版权是关于音像作品的知识产权,属于版权(或称著作权)当中的一种。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包括一系列人身权和财产权,如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其它权利。其中摄制权就是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  相似文献   

6.
作者向期刊社投稿,并不自然等同于授权期刊社可以将其作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作者同意期刊社在纸质期刊上刊登其作品并获得报酬,也并不意味着作者同意期刊所加入的期刊数据库平台将作品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给公众并获得报酬。作者享有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期刊社用“版权声明”等来替代与作者签订书面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隐藏着诸多法律风险。建议期刊社和作者签订书面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7.
孙丽红 《图书馆界》2022,(6):1-5+11
公共图书馆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无法回避社会公益与作者权益冲突所带来的挑战,在寻求利益平衡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侵犯作者著作权,引发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本文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为分析框架,阐明公共图书馆只有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使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将本馆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作品以及权利人许可使用的作品提供给公众,才能有效规避侵权风险。  相似文献   

8.
信息·数字     
信息网络传播权受保护5月18日,国务院令第468号《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条例》明确,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制取代立项制5月22日,广电总局发布第52号总局令《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自2006年6月22日起施行。《规定》确…  相似文献   

9.
学位论文是未发表的个人作品,学位论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受《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保护,在学位论文作者没有把论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明确授予高校的情况下,无论其传播范围如何,高校图书馆自建学位论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提供服务的行为都不适用合理使用和图书馆例外的规定,是对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0.
王国柱 《编辑学报》2014,26(6):514-516
期刊版式设计权属于邻接权,期刊版式设计不需要"独创性",但可以体现"智力创造性",并且具有"从属性"和"相对独立性"。应当区分期刊版式设计与装帧设计,明确期刊版式设计的范围。期刊版式设计权控制的使用方式应当包括原样复制、实质性相似使用和独立使用,权利人对期刊版式设计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但不享有转让权。正在修订的《著作权法》应当对期刊版式设计权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相关制度和条文在图书馆等公益性机构适用的分析,指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存在与实践不相适应的立法缺陷,特别提出了对国家享有版权的作品和  相似文献   

12.
夏雁 《图书馆学刊》2009,31(9):7-8,22
就我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框架内图书馆合理复制文献的著作权规则作了分析,对应该注意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我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框架内图书馆合理复制文献的著作权规则作了分析,对应该注意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为1.44亿,互联网已成为公众特别是知识分子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权利人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情况越来越普遍。2006年7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目的就是为保护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以鼓励作品的创作和规范网络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15.
郑承友  高峰 《青年记者》2017,(30):88-89
著作权法诞生后,每一次技术发展都会导致著作权内容发生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著作权法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互联网使作品传播变得极其便捷,传播手段与作品利用方式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利益关系.“互联网+”是革命性的新技术,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著作权法律保护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数字时代的邻接权制度,讨论了数字图书馆邻接权人主体地位的确立依据,分析了《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著作权限制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条款,认为现有法规条款还不能够满足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还有必要确立数字图书馆应享有的相应信息网络传播邻接权,并论证了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邻接权的权限范围。  相似文献   

17.
流媒体再燃版权之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萌  葛晶 《新闻实践》2006,(11):46-47
P2P软件发展及在我国引起的争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久前签署第468号国务院令,颁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条例》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文物藏品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信息化产生的作品面临现有著作权法的挑战。尽管文物藏品资源信息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从文物藏品的保护、博物馆商业化以及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其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在资源信息的创作过程中,职务作品与合作作品的权利归属问题需要着重研究;著作权主体及范围是权利行使的依据,作品的许可使用要兼顾资源信息的安全,此外,文物藏品资源信息的特点使著作权的行使应得到合理的扩张与限制。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于2011年年初将《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正式列入当年立法工作计划。在当今的数字传播时代,著作权权利体系已经从以复制权为基础逐渐转变为以传播权为中心,以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相似文献   

20.
依据我国《著作权法》,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整理人享有.有的法院认为,古籍整理成果凝聚了整理人员的创造性劳动,享有著作权保护;而有的法院则认为,古籍整理成果不能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古籍整理的目的在于还原古籍原意,整理人不是作者,整理成果未产生新作品,不应享有作者权保护.但为使古籍整理成果的利益得到必要的维护,《著作权法》可在邻接权框架下为古籍整理者增设一项新权利——古籍整理者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