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高度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因子,与内皮细胞的FLT_1和FLK_1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总结了VEGF的结构特点、分类、体内分布与表达以及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人体中最常见、多发、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其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而新血管生成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影响肿瘤发生与否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在胃癌的生长、转移过程中,VEGF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在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与血管、淋巴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VEGF和VEGF受体家族VEGF家族是内皮细胞的特异有丝分裂原,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能增强内皮细胞的生存能力,促进有丝分裂,增强趋化性和血管渗透性。VEGF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VEGF-A主要调节血管的生成;VEGF-C和VEGF-D主要调节淋巴管的生成;VEGF-B在结构上类似VEGF-A和PLGF,它在结直肠癌的转移淋巴结中有高水平表达,但它的具体功能还没完全明了;VEGF-E结构类似VEGF-A,能够有效促进血管的生成。VEGF-A基因定位于6P21.3染色...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生长需要依靠自身血管供氧和营养物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调节血管生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内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等重要的影响因子.目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作为一类新型的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已经在临床治疗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近年,已研究出多种对VEGF及其受体具有高选择性的抑制剂.本文从不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出发,综述了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在SD大鼠脑梗死急性期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探讨两个因子之间的变化是否具有相关性;为脑梗死的治疗和相关的药物研制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将雌雄各半的36只SD大鼠(月龄2-3月,体重250-320g)随机分为三个组,手术组(简称甲组,16只)、假手术组(简称乙组,16只)、空白组(4只)。甲、乙两组又分为ABCD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只大鼠,雌雄鼠各两只。参照改良线栓法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取血后用ELISA法测定血液中HIF-1α与VEGF的浓度;通过方差分析统计HIF-1α与VEGF两个因子在手术组、假手术组、空白组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特点;通过线性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HIF-1α与VEGF因子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HIF-1α因子的表达在1/2h出现上调,2h、3h、6h持续少量增高,12h达到高峰。随后表达有所下降,但在168h(7d)时表达又有所增高。(2)VEGF因子的表达也在1/2h出现上调,2h、3h、6h、12h持续少量增高,并在24h达到高峰。随后表达有所下降,在168h(7d)时表达又有所增加。(3)HIF-1α因子和VEGF因子的表达在12小时内表现明显的相关性。结论:(1)HIF-1α自1/2h开始变化,在脑梗死超早期就开始出现表达增加,12h达高峰,对脑梗死后一系列缺氧反应起到重要作用;(2)VEGF自1/2h开始变化,24h达高峰,也参与了脑梗死后的应急表达;(3)HIF-1α因子和VEGF因子在12h内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培养,采用电镜、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肿瘤坏死因子-a(TNF-a)对HUVEC的存活率、形态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从而探讨TNF-a致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分子机制以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MTT法检测槲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用Griess法检测槲皮素对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及ATP(三磷酸腺苷)、NA(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的血管内皮细胞NO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及NO分泌没有影响,但能拮抗ATP和NA对血管内皮细胞NO产生的促进作用,这个作用可能与离子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1—7)是AngII的内源性拮抗因子,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等作用,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探讨血管紧张素-(1—7)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揭示ACEI及ATl受体阻断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并有可能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提供新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8.
Wnt信号通路与血管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它能够通过使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芽生、血管丛重塑、促进脉管系统成熟等多个阶段来诱导血管发生.通过动态变化的Wnt信号来改善如缺血性脑损伤等与内皮细胞密切相关的神经病理状况成为了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Wnt信号通路与血管发生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取兔角膜角蛋白,利用SDS-PAGE以及IEF/SDS-PAGE技术对其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兔角幕上皮存在四种含量较高的特异性角蛋白,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Mr68kd,pI7.6);(Mr64kd,PI5.4);(Mr58kd,PI7.4);(Mr55kd,PI5.2).  相似文献   

10.
胚胎发育早期血管的形成有两种相延续的方式:首先是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即由中胚层衍生的原始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聚集、分化,在原位形成大小相同的原始毛细血管网;随后是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即在已形成血管床的基础上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重塑形成新血管分支,并相互连接成血管网络[1].  相似文献   

11.
ADMA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并伴有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ADMA,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血浓度的升高,ADMA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 ADMA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致炎与诱导氧化应激等机制影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等多种细胞功能,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细胞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为功能不同的各段血管提供共同的连接衬里.内皮细胞具有细胞通透性、选择性屏障、止血、抗凝、纤溶、血流传输和血管活性物质代谢、以及调节血管运动张力、产生生长因子、纤维基质增生等作用.这些特征可引起或参与微循环或微体循环相关的疾病过程,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内皮细胞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为功能不同的各段血管提供共同的连接衬里.内皮细胞具有细胞通透性、选择性屏障、止血、抗凝、纤溶、血流传输和血管活性物质代谢、以及调节血管运动张力、产生生长因子、纤维基质增生等作用.这些特征可引起或参与微循环或微-体循环相关的疾病过程,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丹参七种水溶性有效成分多水平均匀设计配伍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筛选研究,评价中药有效成分的均匀设计-高通量筛选技术(uniform design-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UD-HTS)的应用.方法:选取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咖啡酸、丹参素钠、迷迭香酸、丹酚酸A、丹酚酸B七种丹参水溶性单体有效成分七个水平(1×10-4~1×10-10 mol·L-1)进行均匀设计配伍组合,通过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模型、血管内皮细胞营养剥夺模型评价各种有效成分配伍组合对药效的影响.结果:经过初筛和复筛,初步得到了2个最佳配伍组合样品(A2、B4),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0±4)%,(76±3)%.不同的细胞损伤模型筛选出不同的最优配比.结论:均匀设计配伍与中药复方配伍有相似之处,均匀设计-高通量筛选技术是适用于传统多因素多水平组合特点的大规模药效筛选研究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癌中过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取乳腺腺瘤47例,乳腺癌95例,利用SABC法检测VEGF阳性率。结果:VEGF在腺瘤中阳性率为25.53%(12/47),在乳癌中阳性率为54.75%(52/95);在浸润性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浸润性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VEGF过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检测VEGF对化疗方案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脱细胞羊膜(HAM)与小肠黏膜下层(SIS)促进大鼠皮肤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SD大鼠24只,在两侧背部各做1个直径为1.8cm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HAM覆盖,B组SIS覆盖,C组纱布覆盖。在2周时处死动物取材,HE染色观察皮肤缺损修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A组、B组愈合较好。C组愈合较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B组VEGF阳性细胞显著多于C组,其中A组最多;RT-PCR结果显示,A、B组比C组表达更多的VEGF mRNA。其中A组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M和SIS均能上调皮肤创面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增加VEGF的分泌,其中HAM具有更强的促进皮肤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桂萍 《生物学教学》1993,(5):43-44,F003
内皮素(endothelin, ET)是在1988年由日本Yanagisawa等人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来的。这是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活性多肽,主要分布于肾、肺、肝、心、脑、主动脉和静脉等血管内皮细胞中,其中肾脏含量最高,可达520拍克/毫克蛋白。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内皮素不仅是血管内皮细胞所产生的一种激素,而且也可作为一种神经介质,广泛分布在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内,其中以桥延脑——心血管调节中枢的含量最高,可达43.8拍克/毫克蛋白。ET对神经、内分泌、心脏、肾脏、胃肠道、细胞分裂增殖等都有广泛影响,并在高血压、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18.
1.三个公式 C=Q/U(适用于任何电容器); C=εS/4πkd(只适用于平行板电容器); E=U/d(只适用于平行板电容器).  相似文献   

19.
胚胎发育早期血管的形成有两种相延续的方式:首先是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即由中胚层衍生的原始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聚集、分化,在原位形成大小相同的原始毛细血管网;随后是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即在已形成血管床的基础上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重塑形成新血管分支,并相互连接成血管网络[1].传统观念认为出生后只存在血管新生,不存在血管生成[2].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是一种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参与人胚胎时期的血管生成,而且最近研究发现成人个体外周血中存在EPC,参与出生后的血管新生(postnatalangiogenesis)过程.这不仅证实了出生后血管生成的存在,而且为缺血性疾病、创伤愈合和肿瘤治疗提供了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鼻咽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 (Microvesselcount ,MVC) ,以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检测 6 8例鼻咽癌NPC和 12例鼻咽部粘膜慢性炎症的石蜡标本组织中血管内应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并根据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的内皮细胞对微血管进行计数 .结果 :1) 6 8例鼻咽癌标本中 4 1例VEGF检测阳性 (6 0 3% ) ,对照组 12例鼻咽部粘膜慢性炎症标本组织均未见阳性着色 . 2 )鼻咽癌组织中的MVC显著高于鼻咽部粘膜慢性炎症组 ,鼻咽癌组织中VEGF表达和MVC转移组均高于非转移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 0 1) . 3)鼻咽癌组织中的VEGF表达和MVC随着临床分期上升而升高 . 4 )在鼻咽癌中VEGF表达与MVC呈正相关 (r=0 . 75 5 5 9) ,相关有显著性 (P <0 0 0 1) .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VEGF表达和微血管计数与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有可能作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 ,转移潜能及预后指标 .对采用血管生成抑制剂防止鼻咽癌转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